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強大的祖國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和平的環境,讓我們在這樣的環境裡安居樂業。
其實有一句話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在我們享受祖國為我們營造的和平環境裡面,卻不知有無數先烈用鮮血為我們擋住了一次次的外部侵略與衝突。絕不讓侵略者邁入祖國一步!才有了我們的安居樂業,歲月靜好。
下面就為大家歷述一下,自新中國建立以來,為了領土完整和人民安全而進行的13次對外作戰。讓我們一起回憶,先烈們為了祖國和人民如何一次次禦敵於國門之外。
1、援越抗法戰爭(1950年8月至1954年5月)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建立,這給已經陷入絕境的胡志明以及其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很大信心。
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越南曾為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法國岌岌可危,已無力東顧越南。
二戰後法國實力慢慢恢復,於是捲土重來,要重新殖民越南。
1945年9月23日,法國在越南西貢故意挑釁,越南全國抗戰開始。
剛開始,法國派出約8萬餘人,而胡志明的越盟武裝約4萬人。到了1947年,法國的兵力增至10萬多,並逐漸形成對越盟武裝的包圍。進入1948年,胡志明所領導的越軍不論是糧食還是武器彈藥,都面臨著極大的困難。
1950年,胡志明秘密來到中國向中國求援。
而這時的新中國剛剛建立還不到半年,中國決定在各個方面援助越南。
首先,在中國境內,為越南建立一支裝備齊全的正規軍,於是越軍1.2萬人進入中國訓練這個工作由後來成為開國中將的周希漢負責。
周希漢
並且向越南軍隊提供了包括糧食,武器,彈藥,藥品,通訊器材等各個方面的全套最新裝備。緊接著又組織了上百名師團營級軍官組建軍事顧問團,開赴越南,為越南提供戰略戰術方面的支援。
1950年7月9日,又派遣陳賡親赴越南,全身心投入到中越兩國對抗法軍的戰略計劃中。
從4月到9月,中國向越南提供了各種步槍手槍1.4萬餘支,輕重機槍和衝鋒槍1700餘隻山炮、迫擊炮、火箭筒等300餘門,糧食2800餘噸,還包括大量的武器彈藥,藥品被服等。
1950年9月18日,在陳賡的指揮下,越軍全殲東溪守敵,之後以秋風掃落葉之勢, 又攻克七溪、諒山等地,邊界戰役大獲全勝。
之後,越南與法國又進行了三次大戰,雙方互有損失。但在這三次戰役中越軍快速的成長了起來,作戰能力大大增強。
時間到了1954年,越南軍隊在中國強有力的支援下。越南政府的武元甲和中國顧問後來的開國上將韋國清決定:
5月1日向奠邊府發起總攻。
法國軍隊接連失守。
5月7日,奠邊府法軍在越軍強大火力下,精神徹底崩潰,紛紛投降。
1954年5月7日下午5:40,越南金星紅旗在奠邊府升起,法軍投降。
至此,在中國有求必應的戰略支援下,越軍取得了抗擊法軍的勝利。
援越抗法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援外行動,比抗美援朝還要早幾個月。由於行動絕密,這次中國的援外行動基本上沒有公開宣傳。
2、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又被稱為新中國實際意義上的開國第一戰。
抗美援朝的歷史,很多朋友都比較瞭解,這裡就不過多贅述。
但要提的是,抗美援朝戰爭是在新中國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開展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與高度發達的現代化的工業國之間的較量。雖然最終的結局是平手,停戰。但對於中國來說已經贏了。
美國一個師有800門炮,中國志願軍三個師才有50多門炮。就是在這樣極度不利的情況下。幾個星期的時間就把美國人趕了幾百公里,從鴨綠江趕到了三八線以南。
在朝鮮,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兩年零9個月的的生死較量中,以36.9萬餘人的巨大犧牲,擊斃、擊傷、俘虜第71萬餘人。
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戰爭費用高達400億美元,作戰物資消耗達7300餘萬噸。
正如毛主席所說:“那麼厲害,有那麼多鋼的美國人,也只是如此。”
抗美援朝一戰打出了國威,軍威,粉碎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國際地位,再也沒有哪個國家不對中國刮目相看了。
3、中緬邊境警衛堪界作戰(1960年11月至1961年2月)1950年初,陳賡率第四兵團圍殲滇南地區的國民黨26軍、第八軍、第九軍。三軍大部被殲,殘部逃入緬甸境內。
其中一支是第八軍237師709團團長李國輝率領700餘人和流亡於緬甸的遠征軍第六軍93師200餘人。
另外一支是第二十六軍93師278團副團長譚忠率領的600餘人。
這兩股殘軍在緬甸會合,中間又加入從雲南逃出來的散兵土匪,地主武裝。殘軍很快擴充至3000餘人,成為金三角地區最大的一股武裝力量。
殘軍的迅速壯大,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於是派第八軍軍長李彌收編各路武裝,組成“”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到了1951年5月殘軍已達近萬人。
1960年緬甸政府與我國政府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聯邦邊界條約》,兩國開始就邊界問題進行勘定。
但是中緬兩國邊界上的國民黨殘軍,讓雙方勘界困難重重,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證。於是緬甸政府請求我國,兩國共同出兵殲滅這股國民黨殘軍。
1960年11月4日,中緬雙方簽署《勘界警衛工作協議》,根據協議,我解放軍部隊可以入緬作戰20公里。雖然這條協定對我解放軍部隊有極大的約束性,但11月14日,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中央軍委正式下達入緬作戰殲滅殘餘國軍的作戰命令。
人民解放軍隨即開赴前線。
作戰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60年11月22日凌晨,我人民解放軍越過國境,採取遠端奔襲和迂迴包圍的戰術與12月20日將20公里以內的國民黨殘軍基本被肅清。此次共殲敵467名。第二階段,由於殘軍感覺與解放軍力量相差太懸殊。不敢與我解放軍作戰,轉而全力攻打力量較為弱小的緬軍,緬軍難以支撐,於1961年1月18日晚,向我人民解放軍提出,解放軍可以配合緬軍殲滅20公里以外的國民黨殘軍。於是,軍委研究後,於1961年1月下旬,我人民解放軍在20公里的基礎上又向前推進100裡。國民黨殘軍自覺不敵,向寮國境內撤退。
我人民解放軍於1961年2月9日全部撤回國境內。
此次作戰解放軍數清了作戰區域內的國民黨軍參與協助,緬方收復了被蔣介石軍隊盤踞了10餘年的3萬餘平方公里,近30萬人的區域。保障了中緬聯合勘定國界線的順利進行。
這也是我人民解放軍參加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叢林戰。雖略顯經驗不足但也為以後援越抗美,援老抗美等戰役積累了豐富的叢林作戰經驗。
4、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中印兩國在歷史上是傳統友邦,兩國的國界線也均按傳統的習慣線進行劃分。但英國殖民者統治印度之後,在我國西藏地區公然捏造一條“麥克馬洪線”。企圖將我國領土從祖國分裂出去。
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竟然要求中國承認“麥克馬洪線”。
尼赫魯
1959年3月尼赫魯竟公然又向中國政府提出要求,“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里以及中段邊境2000平方公里和阿克塞欽地區約1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印度。並聲稱是中國侵佔了印度的領土。
中國政府嚴辭拒絕。
在中國以各種方式希望和平解決的過程中,印度竟然公然在邊境開槍打死我軍士兵。並頻繁派偵察飛機,侵犯我國領空。
我國政府極力剋制,在看到和平解決無望的情況下,為了主權完整,毛主席指示:對印軍的入侵,絕不退讓。但毛主席還是希望兩國不要兵戎相見:力爭避免流血。
面對我國政府的態度,印度政府卻步步緊逼,毫不退讓。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軍委決定西藏,新疆的邊防部隊立即進入戰備狀態。
由西藏軍區組成西藏軍區前進指揮部。
由新疆邊防部隊組成新疆軍區康西瓦指揮部。
至此東西兩段兵力已部署完畢。
我兩大邊防部隊於1961年10月20日奉命開始自衛反擊。
經過幾天作戰,
西藏邊防部隊全殲印軍第七旅收復大片領土。
新疆邊防部隊全殲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地區的印軍。
印軍俘虜
在此情況下,我國政府為緩和局勢提出停止衝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但印度政府置若罔聞。並繼續增兵達3萬餘人。並於1961年11月14日和16日再次在兩線發起全線進攻。面對印軍的如此態度,我國政府決定再次反擊。
西藏邊防部隊經過幾日戰鬥,殲滅印軍大部。
新疆邊防部隊更是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全部拔掉印軍侵入我國領土的印軍據點。
1961年11月21日,我國政府宣佈全線停火主動後撤。並將在作戰中繳獲的武器,車輛,軍用物資及被俘虜的印軍人員,全部交還印軍。
至此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結束。
5、援越抗美作戰(1965年5月~1973年8月)1954年7月,包括中美蘇法在內的26個國家,在瑞士日內瓦簽署關於中南半島的和平協定。由胡志明領導的北越獲得解放,但越南南方仍有法國統治。
1955年,由美國扶持的吳廷琰廢除由法國扶持的南越國家元首,末代皇帝保大帝,建立越南共和國(以下稱南越)。
美國試圖將南越變成自己的軍事基地,這激起了南方人民的奮起反抗。為了消滅越南南方的武裝力量,美國開始大力扶持南越反動軍隊。
1964年8月,美國藉口自己的軍艦在北部灣海域受到了北越海軍的襲擊,於是大肆轟炸北越。並派遣部隊進入南越直接介入越南的南北越南解放戰爭。
戰爭規模越來越大,胡志明請求中國擴大對越南的援助。從1965年5月開始,中國先後派出防空部隊,工程兵部隊,鐵道兵部隊,後勤部隊等共32萬人支援越南的抗美戰爭。
至1973年8月中國軍隊回國,這期間中國無償向越南援助飛機170餘架,坦克500餘輛,汽車1.6萬餘輛,火炮3.7萬餘門,槍支216萬餘支,艦船140餘艘。子彈炮彈合計近13億發。
中國對越南抗美救國戰爭能夠取得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6、“八·六”海戰(1965年8月6日)國民黨軍退守大陸後,就不斷襲擾大陸。
1963年下半年,國民黨軍組織海上襲擊隊,以小股武裝襲擊我人民解放軍的艦艇,非常猖獗。
1965年下半年,連受打擊的國民黨軍決定動用大型海軍戰鬥艦艇襲擾大陸。
1965年8月5日,南海艦隊接到通報,國民黨軍兩艘大型艦艇即將對我軍海域進行襲擾。
8月5日夜,我人民解放軍編隊艦艇起航。
8月6日,與敵艦遭遇,敵艦率先開火。我人民解放軍艦艇部隊奮起反擊,經過3小時43分的鏖戰。將國民黨軍兩艘艦艇擊沉。
“八·六”海戰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解放軍海軍最大一次海上殲滅戰鬥的勝利。戰役結束後,毛主席親切接見了有功人員。
被俘的“永昌號”部分官兵
7、崇武以東海戰(1965年11月13日至14日)“八·六”海戰之後,國民黨軍賊心不改,於1965年11月13日,派遣大型獵潛艦“永泰號”,和護航炮艦“永昌號”。從澎湖列島出發,準備襲擾我福建沿海地區。
我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獲悉此訊息後,迅速組成突擊編隊準備出擊。
1965年11月13日24時左右在福建崇武以東海域發現敵艦,我艦隊迅速反擊。
至14日1:00左右,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戰鬥,分別將國民黨軍的兩艘艦艇擊沉。
8、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1969年3月)珍寶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中蘇關係惡化之後,蘇聯開始不斷挑釁,尤其是在邊界線上。
1969年3月,為了防止大規模戰爭爆發,瀋陽軍區在獲得中央批准之後,陳錫聯將軍開始部署珍寶島反擊戰。
1969年3月2日,我中國邊防部隊登上珍寶島執行正常的巡邏任務。而此時的蘇軍發現島上有中國部隊,立即派出裝甲車等共70多人的軍隊急速向珍寶島駛來。蘇軍不顧我邊防部隊的一再警告,開槍射擊我邊防戰士。我邊防部隊6人傷亡,被迫反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入侵我珍寶島的蘇軍被我軍擊退。
1969年3月15日凌晨,賊心不死的蘇軍,在6輛裝甲車的掩護下,60多人的蘇軍又想從北端侵入珍寶島,被我英勇的邊防部隊再次打退。
早上10點左右,蘇軍又出動6輛坦克,5輛裝甲車,從南北兩側再次逼近珍寶島。我英勇的邊防部隊戰士奮起反擊。多輛坦克及裝甲車被我軍擊毀。
下午1:30左右,蘇軍對我方陣地進行連續兩個小時的炮擊,之後,蘇軍又派出十輛坦克和十四輛裝甲車共100餘人,再一次向珍寶島襲來。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再次成功粉碎蘇軍的進攻。
3月17日蘇軍又派出70多人的步兵部隊,企圖向珍寶島上鋪設地雷。被我英勇的中國邊防部隊以猛烈的炮火又一次擊退。
至此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結束。此戰斃傷蘇軍230餘人,我軍陣亡71人。
9、援老抗美防空作戰(1969年3月7日至1973年11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援越抗美的同時,唯恐天下不亂的美帝國主義又在寮國製造動亂。
為了更好的讓中國對寮國援助的物資順利到達寮國,寮國政府請求中國政府在寮國北部修建公路。於是中國政府先後派出11萬人的築路大軍為寮國人民修建公路。
為了防止道路和施工人員被美軍飛機轟炸,應寮國政府要求,中國政府自1969年3月7日開始,先後派出2.1萬餘人的高炮防空部隊進入寮國保護道路和施工人員的安全。
至1973年11月中國高炮防空部隊回國,中國高炮防空部隊擊落擊傷美國軍機共計59架。圓滿完成支援寮國人民抗美救國的鬥爭。
10、西沙群島自衛反擊作戰(1974年1月19日至20日)南海自古就是我國的海域,很自然南海中的各個群島,自然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
但是,上世紀50年代,尚未被北方越南統一的南越政權,卻大肆侵佔我南海島礁。、
至1974年,已有幾十個島礁被南越政權侵佔。
我國政府提出嚴正警告,但南越政權置若罔聞,繼續派軍艦侵佔我西沙島礁,並在甘泉島強行取下中國國旗。
為保衛國家領土主權,1974年1月17日,我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組成艦艇編隊巡邏西沙。
1月19日10點左右,南越4艘艦艇同時向正在巡邏的我南海艦隊巡邏艦艇編隊首先發起攻擊。我艦艇編隊被迫自衛反擊。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擊沉敵艦一艘,擊傷三艘。
為防止南越艦隊再次入侵,1月20日,南海艦隊迅速調集艦艇15艘和4個步兵連,於1月20日9:30左右向被南越侵佔的島礁發起攻擊。經過近4個小時的戰鬥,收復被南越部隊侵佔的我國島嶼。
西沙自衛反擊戰,沉重打擊了南越當局,維護了我國領土主權的完整。
11、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越南胡志明主席去世之後,親蘇派當政,親華派招致排擠。親蘇派打擊國內的華人華僑,侵佔本屬於我國固有領土的南海島礁。中蘇關係惡化之後,中越關係迅速升溫,受到蘇聯援助的越南號稱“世界第三強國”。不可一世的越南走上了侵略的道路。越南侵略寮國和柬埔寨,妄想建立自己主宰的聯邦。並在蘇聯的支援下不斷的侵佔中越邊境的中方領土,在中越邊境挑起事端。
背信棄義的越南,讓中國人民極度憤慨。
為了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完整,以及支援寮國柬埔寨的反侵略戰爭,1978年12月8日,我國政府釋出命令,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分別組成雲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以消滅邊境的入侵越軍。
反擊戰分東西兩線:
東線由許世友上將指揮。
西線由楊得志上將指揮。
經過近一個月的激烈戰鬥,我邊防部隊深入越南境內達40公里,徹底消滅瞭解放軍佔領區內抵抗的越軍地方部隊。
至1978年3月15日,我人民解放軍最後一支部隊撤回國內,中越自衛反擊戰以我軍勝利結束。
12、老山輪戰(1984年4月28日至1993年4月1日)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後,不甘心失敗的越南依然多次騷擾中國邊境。
他們向中國境內發射炮彈4萬餘發,致使邊境上的中國人民被迫遠離家鄉,數10萬畝的土地無人耕種。數萬名學生不能上課。各族人民忍無可忍,強烈要求我人民解放軍嚴懲越南侵略者。
反擊戰後,越南侵略者趁我軍撤退之際,趁機又對我老山地區進行侵佔。
1984年4月28日,昆明軍區以猛烈的炮火一舉收復老山地區。
從老山戰役開始,至1993年4月1日止, 為了沉重打擊越南侵略者,同時也為了檢驗部隊的作戰能力。我軍先後調動昆明軍區,南京軍區,濟南軍區,蘭州軍區,北京軍區,成都軍區等6個軍區,先後來到前線進行輪流作戰。
張萬年上將
此次輪戰不僅徹底打擊了越南侵略者,更使我人民解放軍在實戰中得到了歷練。
近10年的輪戰,為我軍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指揮人才。如張萬年上將,梁光烈上將,廖錫龍上將等
13、南沙海戰(1988年3月14日)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中國政府在南海建立一座海洋觀測站。
1988年3月13日,正當我考察人員在赤瓜礁等島礁進行考察的時候,3月14日,越南三艘艦船悍然進入赤瓜礁海域進行挑釁,並強行登陸我國擁有主權的赤瓜礁,插上兩面越南國旗,並向我考察人員開火。我方人員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反擊。
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海戰中,我軍以一人輕傷,收復9個島礁的戰績擊沉敵艦兩艘,重傷一艘,俘虜40多人,擊斃約400人,獲得完全勝利。
以上就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進行的一系列自衛反擊性的對外戰爭。展示出了中國軍隊在祖國和人民受到威脅的時候,義無反顧的投身到反擊侵略者的戰爭中。
這些反擊戰取得偉大勝利,不僅有英勇的解放軍得當的戰術指揮,更有身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的領袖們偉大的戰略支撐。
他們為了祖國安全,為了人民財產安全,為給人民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環境,默默的付出著。
就像開頭說的那樣一句話一樣,歲月靜好下,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致敬先烈,致敬先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