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8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了著名的“抗日宣言”,點燃了全國上下抗日熱潮。因此有很多人認為國共兩黨已經在抗日問題上達成了一致。然而偉大的毛主席卻不這麼認為,毛主席預見到蔣介石從根本上就沒有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
蔣介石依然抱著明著抗日,暗裡反共的心思。果然在後來戰略相持階段,日軍開始對國民政府實行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戰略方針,而蔣、汪時刻都有妥協消極抗日的危險。
直到1939年,國民黨在第五屆五中全會上,確立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針,開始了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對日妥協、壓制人民力量的戰略路線。隨後蔣軍曾多次主動破壞抗日民族的統一戰線,製造內戰,分別在1939年、1941年和1943年陸續發動三次反共高潮。
延安戰役
蔣介石更是於1943年趁共產國際解散之時發表了《中國之命運》一書,公開反對共產主義,並且暗示在兩年內解決一切革命力量。同時蔣介石還向“西北王”胡宗南發去絕密檔案,也就是關於對陝北地區的作戰計劃。
當時中共在陝北的兵力實在空虛,正規部隊只有一個旅,戰力明顯不足,如果胡宗南此時搞偷襲,我軍必然危在旦夕。然而就在這千鈞一髮時刻,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得知準確情報後,果斷給胡宗南打去電文表示“我軍已得知國民黨軍隊即將偷襲延安的訊息,已經做好迎戰準備。”
胡宗南與熊向暉(左一)
就在此時中共還透過電臺、報紙、廣播將此電報進行宣傳。當時抗日已經進入白熱化時期,如果蔣介石一意孤行進攻延安,不僅會損害自己的抗日聲譽,更會惹得美國的不滿,再三斟酌後,蔣介石不得不電告胡宗南,草草收兵。
蔣介石與胡宗南進攻延安的作戰計劃為何能被中共知道呢?真的是料事如神麼?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而是要歸功於周恩來早在七年前提前在“西北王”身邊布好的情報人員,正是胡宗南的機要秘書熊向暉。
熊向暉是1919年4月生人,家鄉在山東掖縣。他的父親在那個時候就屬於知識分子,而熊向暉也繼承了其父親的勤奮好學的優點。在讀私塾的時候,他就對“四書五經”有著深刻的理解,身邊的同學老師都將他稱為“神童”。
後來17歲的他在1936年考入清華大學,並且在清華大學正式加入了共產黨。入黨以後的熊向暉認識了當時在北平市委工作的蔣南翔,有這樣一位前輩在身邊,熊向暉必然不會放過這次可以認真討問有關革命的所有問題。
就這樣,蔣南翔也對這位“問題多多”的學生記憶猶新。直到1937年12月,周恩來找到蔣南翔,並讓他推薦一位秘密黨員,利用青年戰地服務團到胡宗南部隊服務的機會,打進蔣軍內部。
周恩來對胡宗南非常瞭解,他投其所好,對蔣南翔表示選人的條件是“此人要出身名門望族;年紀輕;儀表不俗;言談舉止要有進步青年的氣質思想;記憶力較強。”而這些恰恰都是胡宗南所在意的細節,從這也可看出周恩來的高深智慧。
當蔣南翔聽到這些條件之後,腦海裡第一個蹦出來的人就是熊向暉。就這樣,熊向暉被推薦報名參加了青年團,並且正式從熊匯荃改名為熊向暉,而且一直沿用到他2005年9月9日去世。
後來熊向暉在面見胡宗南時,的確被胡宗南看重,並且還被安排到黃埔軍校進修鍍金。經過一年的進修,熊向暉從黃埔軍校畢業,直接就被胡宗南提為侍從副官兼機要秘書。就這樣熊向暉正式的打進了國軍內部。
成為胡宗南機要秘書後的熊向暉,一心想著要為黨國奉獻情報。但周恩來曾要求他注意隱藏自己的身份,不要急於找黨,不論多長時間,你都要耐心等待,要甘於做閒棋冷子。
而正是這顆被周恩來長期埋在胡宗南身邊的閒棋冷子,卻在關鍵時刻保衛了延安中共首腦的機關安全,不僅在抗日時期幫助消滅了蔣軍第三次反共高潮,更在解放戰爭中粉碎了蔣介石、胡宗南對陝北的進攻。
在當時延安保衛戰中,我軍只有2萬多人的兵力,而胡宗南已有25萬人,外加94架飛機配合轟炸,但就是這種艱苦卓絕的條件下,毛主席堅持不增調主力部隊,強調要用延安拖住並消滅蔣介石的主要力量,以減輕其他地區的壓力。
而當毛主席堅持不東渡黃河而留在陝北作戰,目的就是要拴住胡宗南,依靠的正是熊向暉紅色特工的情報工作。直到1947年3月,毛主席在胡宗南進攻後不久便率中央機關主動撤離延安,並且在此後取得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沙家店四大戰役的輝煌勝利。
反觀胡宗南的軍隊,進攻到陝北地區後,面臨的都是黃土、山野,向來享受慣的中央軍一下子面對這種環境,就相當於走進了沒吃沒喝的絕境。相反,幾次戰役的失敗,還為我軍帶來了許多戰利品。
就像胡宗南攻進延安後,在毛主席辦公桌中找到一張紙條寫道:“胡宗南到延安勢成騎虎,進又不能進,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
更令人恥笑的是,當時負責攻進延安的整一軍軍長董釗為了邀功,向胡宗南發電說:“不僅佔領了延安,還俘敵五萬。”當胡宗南來到延安之後,才發現不僅一個俘虜沒抓到,就連延安都是一個空城。
胡宗南當時為了進攻延安,可謂是拿出了所有兵力。在延安上空投下了三個集團軍三十多個師的兵力,本來這極具優勢的兵力,卻連個人影都沒看到,最後還有好幾個精銳都被殲滅,可以看出熊向暉的功勞之大。毛主席將熊向暉一個人頂得上幾個師,這句話實在不足以形容其重要。
也正是延安之役中我軍的四戰四捷,拖住了胡宗南這支蔣軍主力部隊,有效的為其他戰場贏得了空間,併為西北戰場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為“三軍配合,兩翼牽制”的戰略進攻打下良好基礎。
然而在1947年的10月,西安地下黨員王石堅被捕,而他作為熊向暉的組織聯絡員,必然有許多來往書信被搜走。熊向暉的真正身份也很容易就被發現。然而周恩來卻不那麼擔心。
周恩來認為“王石堅的事是下面保密局系統的人搞的,蔣介石不會馬上知道,從戴笠起,沿下來的鄭介民、毛人鳳、都同胡宗南有很深的關係,他們唇齒相依,胡宗南一定會壓住。”
結果卻正如周恩來的預想,胡宗南當得知熊向暉是中共黨員時,氣的是說不出話來。因為熊可是他帶著打延安,還送到美國讀書,這被蔣介石知道可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地位與聲譽,所以胡宗南向軍統請求“所有涉及他部下的人都由他自行處理。”
周恩來與熊向暉
也正是胡宗南的這一個行為,卻差點要了他自己的命。1949年11月,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招待蔣軍派來的和談代表張治中、劉斐等人時。周恩來喊進來一位三十左右歲的人,張治中一眼看出這就是熊向暉,張說道:“這不是熊老弟麼?你也起義了?”
周總理回:“他不是起義,是歸隊。”周總理接著說道:“熊向暉是1936年入黨的,早就派到胡宗南那裡去的。”蔣軍代表劉斐說:“真想不到,難怪胡宗南會打敗仗。”周總理說:“蔣介石的作戰命令還沒下達到軍長,毛主席就先看到了。”
接著周總理還特地向張治中說:“蔣介石、胡宗南已經知道他是共產黨員,今天我向大家講出來,希望先生乘便轉告蔣介石,讓他知道來龍去脈。”後來蔣介石從張治中口中才知道熊向暉的真實身份,蔣介石對胡宗南隱瞞不報的行為十分憎恨,從此對胡不再信任。
不僅如此,蔣介石還讓胡宗南捨身取義,不准他逃往臺灣。後來還是在副參謀總長郭寄嶠的勸說下“送一名大將給敵人做俘虜,既違反戰爭利益,也違反指揮道德。”就這樣,胡宗南在1950年3月27日,從西昌小城爬上一架運輸機,才得以逃到海南轉飛臺灣,成為蔣軍最後一個逃往臺灣的軍政官員。
毛主席與熊向暉
直到1949年之後,熊向暉曾是第一任駐墨西哥外交大使,曾見證美國總統尼克松的訪華之旅。在1962年駐英國代辦的時候,針對中印戰爭,抨擊過英國。
周總理因這件事說過熊向暉:“外交工作不能意氣用事,要有全域性觀點,從多方面考慮,我這樣講,是希望你成熟一些,但不要因此不勇於提出建議。”
在周總理的舉薦下,熊向暉一直效力於我國外交戰線上,直到2005年9月,86歲的熊老逝世。然而熊老立下的大功,卻不會讓我輩忘記!就像毛主席曾說過,熊向暉一個人頂幾個師,這就是對熊向暉在胡宗南身邊潛伏十年的真實評價!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許多像熊老這樣隱蔽在情報一線的人員,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繁榮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