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自1950年初擔任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後,他的主要精力是領導西北各族人民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儘快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出乎意料的是,6月25日,在我國東部緊鄰的朝鮮半島,突然爆發了南、北朝鮮之間的激烈內戰。這突然燃起的戰火,打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平靜局面,引起世界人民的震驚和關注。
本來朝鮮半島爆發的內戰,純屬朝鮮內部事務。但是,美國政府從其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出發,為了繼續維護南朝鮮李承晚政府的統治,不顧世界人民的反對,迫不及待地採取了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反動政策。6月27日上午,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宣告說:"我已命令美國的空海部隊給予李承晚政府部隊以掩護及支援……我並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臺灣的任何攻擊……"公開派海軍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祖國領土臺灣。同一天,聯合國安理會在美國的操縱下,又透過一項決議,要求各會員國給予南朝鮮李承晚政府以"必需的援助",積極為美國蒐羅侵朝軍隊。
鑑於美國直接出兵干涉朝鮮內戰和佔領中國臺灣海峽的嚴峻局勢,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同一天,中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發表宣告:"杜魯門27日的宣告和美國海軍的行動,乃是對於中國領土的武裝侵略,是對於聯合國憲章的徹底破壞,只要我們不受恫嚇,堅決地動員廣大人民參加反對戰爭製造者的鬥爭,這種侵略是完全可以擊敗的。"中國政府的莊嚴宣告,給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軍民在反侵略鬥爭中以極大的支援和鼓舞。
由於朝鮮人民軍繼續向南朝鮮進攻,7月7日,美國又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緊急決議案,提出立即組成"聯合國軍司令部",並決定"該司令部使用聯合國旗幟"。同時授權由"美國指派司令官",統帥和指揮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各國軍隊。7月8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立即任命了美國駐遠東部隊總司令、駐日盟軍總司令、美國上將麥克阿瑟為所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這一系列的跡象表明,美國及其僕從國直接派軍隊協助南朝鮮李承晚軍隊作戰,武裝干涉朝鮮內政,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軍事行動,朝鮮半島的內戰,即將演變成一場國際性的區域性戰爭。
位於"三八線"以北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中國東北邊陲相鄰,是中國的友好鄰邦。以金日成為首的朝鮮勞動黨曾長期支援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的親密戰友。由於美國政府已派兵直接援助南朝鮮李承晚軍隊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軍作戰,中共中央認為這場戰爭將會出現嚴重複雜的局面,必然會影響到中國東北邊防的安全。為此,1950年7月7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召開了"保衛國防第一次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總後勤部長楊立三及各軍兵種負責人。彭德懷因事沒有參加此次會議。
會後,毛主席即將會議情況電告給彭德懷。根據國防會議的決定,7月13日,中共中央軍委命令以現駐中南地區的原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所屬第三十八軍、第三十九軍、第四十軍和在黑龍江地區從事生產的第四十二軍共4個軍組成東北邊防軍,另抽調炮兵第一、第二、第八師和4個高炮團、1個工兵團、1個騎兵團、1個戰車團、3個汽車團等共約26萬人,限於7月底至8月中旬全部車運到鴨綠江北岸之本溪、鳳城、遼陽、安東(丹東)、輯安、通化、寬甸等地集結待命。同時任命原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洪學智、韓先楚為副司令員,解方為參謀長,杜平為政治部主任。上述部隊根據中央軍委命令於8月中旬先後到達指定地區後,立即進行政治動員,加緊訓練,改換裝備,充實兵員,以備支援朝鮮和保衛中國邊境的安全。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軍自反擊南朝鮮李承晚軍隊越過"三八線"後,即勢如破竹,乘勝向南追擊敵人。在朝鮮人民軍猛烈打擊下,李承晚軍隊節節向南敗退,潰不成軍,正如當時"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回憶錄中所描述的:"被擊敗的、潰散的南朝鮮軍隊形成一股可伯的逆流,完全是在狼狽潰逃"。7月的朝鮮半島,氣候炎熱,大雨不停,泥濘的道路和美國飛機的轟炸仍阻攔不住朝鮮人民軍向南方的進攻。戰到7月底至8月初,朝鮮人民軍已擊潰了南朝鮮軍大部並殲滅了美軍陸軍二十四師一部,解放了南朝鮮80%以上的廣大地區,進攻戰線一直向南推進。朝鮮人民軍勝利的捷報不斷傳來,完全解放南朝鮮的勝利局面已指日可待。
這時,正在西安領導西北地區經濟建設的彭德懷,以他幾十年的戰場經驗,從戰略上對朝鮮戰場交戰雙方進行了分析後,對朝鮮人民軍向南推進的行動深表關切,流露出憂慮的心情。他對習仲勳說:"朝鮮半島,一分為二,問題比較複雜,在當前國際上出現了蘇美兩大陣營的情況下,朝鮮人民軍一直打到南方去,恐怕要出問題,對這種局面絕不可掉以輕心而盲目樂觀。"不久事實證明,彭德懷對戰局發展變化的分析是完全正確的。
炎熱的朝鮮南方,陰雨連綿,河水猛漲。8月4日,朝鮮人民軍將美軍、南朝鮮軍追擊到朝鮮南端的洛東江邊。敵軍為阻止朝鮮人民軍繼續南進,以守待援,將洛東江上的重要橋樑全部炸燬。這時向南敗退的7個師殘部,和先後來到援助李承晚軍隊作戰的美軍都收縮到洛東江東岸,在以釜山為中心只有1萬多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域內負隅頑抗。由於美軍、南朝鮮軍高度集中,後方供應迅速及時,加之有大量飛機支援和轟炸,使朝鮮人民軍進攻受阻,逐漸處於不利的地位。雙方在洛東江沿線形成對峙局面。此時美軍一面自空中和海上繼續增加兵力,準備反撲,一面又出動數百架飛機轟炸朝鮮北部城鎮和交通線,不僅使朝鮮人民軍遭受大量傷亡,而且嚴重破壞了朝鮮人民軍的後方供應線,遂使人民軍的攻勢受到極大的影響和挫折,處境越來越不利。戰場形勢已對朝鮮人民軍構成極大威脅。
在朝鮮戰場形勢已明顯出現逆轉的情況下,中共中央主席毛主席認為朝鮮戰場形勢將會發生重大的曲折和變化,將關係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安全。他考慮此事關係重大,必須第一時間給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打個招呼通通氣。於是8月27日,毛主席給彭德懷發去一電:"德懷同志,為了應付時局,現須集中12個軍以便機動(已集中了4個軍),但此事可於9月底再作決定,那時請你來京面商。"
關於毛主席這時給彭德懷發去此電的用意何在,據當時彭德懷的秘書張養吾回憶說:當時彭德懷對這份電報也沒有過多的去思索考慮,但他已意識到朝鮮戰局會發生曲折和變化,對毛主席的來電,只當作是戰場情況通報。他還是集中精力搞西北的3年經濟恢復計劃。但他在一次高幹會上針對國際形勢和朝鮮爆發內戰,曾經講過:"現在世界上出現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兩大陣營之間存在著互相對立的不同社會制度,朝鮮內戰就是在這種國際社會背景之下爆發的。朝鮮半島,在二次大戰後將一個國家分成兩個國家,在兩種制度相互對立的情況下,問題比較複雜,涉及到蘇美兩國之間的關係和利益問題。現在朝鮮人民軍已打到南朝鮮的大田、大邱一帶,美國不會坐視不管,不會放棄這個控制亞洲的橋頭陣地。我們也應作點準備。"由此可見,彭德懷作為一位身經百戰的統帥,從全球戰略的角度觀察,以他戰略洞察力的分析,已預感到這場戰爭將不是一帆風順的,將會出現難以想象的問題。
自8月下旬開始,隨著大批美軍和資本主義國家的軍隊陸續到達南朝鮮,支援南朝鮮軍隊作戰,朝鮮戰場的形勢開始急劇變化。中央軍委為爭取主動,應付可能發生的惡變,不得不提前調遣後續部隊開往機動地區。又將第五十軍調至東北地區編為邊防軍。9月9日中央軍委決定將駐紮在華東地區由宋時輪指揮的第九兵團調至津浦鐵路沿線,將駐紮在西北地區由楊得志指揮的第十九兵團調至隴海鐵路沿線集結待命。以便根據朝鮮戰場情況隨時機動。這是中國為防備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一旦大舉入侵朝鮮民主主義入民共和國,對中國造成嚴重威脅時所採取的重大戰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