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列入將相傳的女將,從她身上才是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巾幗不讓鬚眉,她就是忠貞侯秦良玉。秦良玉率領她的白桿兵南征北戰,殺的後金聞風喪膽,為大明留下了最後一滴血。
秦良玉的白桿兵絲毫不亞於盧象升的天熊軍、孫傳庭的秦兵、袁崇煥的關寧鐵騎、戚繼光的戚家軍。大明之後的重要歷史人物都將她當做偶像,比如康跑跑、馮將軍、郭文人;她的丈夫馬千盛是石柱宣撫使,更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因為太監陷害而冤死獄中;他的兄長秦邦屏是都司僉書,在渾河戰役中戰死;另一位兄長秦邦瀚也在此戰中犧牲;她的弟弟是副總兵,在天啟四年的奢安之亂中戰死;她的兒子馬祥麟是宣慰使,崇禎15年在襄陽戰死;他的兒媳是張鳳儀,崇禎六年在河南戰死;她的侄子是秦拱明,在沙普之亂中戰死,如此偉大的女將活到最後只剩她一個人,但她來不及悲痛,她的一生不是在戰鬥,就是在去戰鬥的路上,這位女將在75歲時壽終正寢,大明的最後一絲希望就此煙消雲散。
除了她以及她家人為國做出的犧牲,這位歷史上唯一正式列入王朝軍隊編制的女將有著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戰績。她一生輔佐了神宗、光宗、熹宗,崇禎四代皇帝,為大明立下了赫赫戰功,“鴛鴦袖裡握兵符”、“誰說女子不如男”說的也是她,天啟七年熹宗駕崩,崇禎登基,清軍趁機植入通州,京師危矣,55歲的女將秦良玉率領她的白杆軍與清軍會戰於京師外圍,她手舞白矛、鋒刃所過之處皆是亡魂,在她的攻擊之下,清兵落荒而逃,京師得以保全。崇禎得到捷報後,還為秦良玉親筆寫下了四首詩:
(一)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二)蜀錦徵袍自裁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三)露宿風餐誓不辭,飲將鮮血代胭脂。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
(四)憑將箕帚作蝥弧,一派歡聲動地呼。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這四句詩是對她一生最高的評價。十年之後,張獻忠逐漸掌握全蜀,唯獨拿不下秦良玉駐守的石柱,一直到張獻忠敗亡,他都未能打敗已近古稀之年的秦良玉,清軍殺入四川后,亦未能邁進石柱一步,直到75歲的秦良玉去世,清軍才掌握了石柱,“忠貞侯”這個封號就是秦良玉一生功績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