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王翦

《大秦賦》中的高潮即將上映,最新劇情中王翦已經被秦王拜為上將,負責主導對山東六國的滅國大戰。歷史上,王翦名列戰國四大名將,他本人直接指揮滅掉的諸侯國有三個,他兒子王賁指揮滅掉的諸侯國有兩個,可以說秦滅六國幾乎全憑王家父子之力。所以秦滅六國後,公元前219年,始皇帝巡行東方,在琅琊勒石記功,王翦名列功臣榜第一。

秦始皇

一、王翦家室

王翦出生於公元前278年,此時是秦昭襄王時期。據渭南師範學院的《史記》研究專家段國超教授考證,王家並不是名門望族,也不是士大夫家庭,而是靠軍功起家的地主,比一般農民家有錢,但遠遠不及秦國老士族。《新唐書》則鑑於六朝時期流行的郡望風俗,將六朝時期叱吒風雲的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之先祖追認為王翦,並且給王翦再往上追認祖先,將王翦的祖先直接變成了東周周靈王的兒子太子晉,如此王翦就有了高貴的血統,從而論證六朝王氏自古以來就是血緣高貴。

文史君較為傾向於段教授的考證,因為從《史記·王翦列傳》來看,“王翦少而好兵”,從小就喜歡打仗和兵法,這可不是一般農民家子弟能供得起的,所以王翦家有一定財富積累和社會地位。但《新唐書》是北宋歐陽修修的,那個時候距戰國跨度已經千餘年,歐陽修可能就是出於找名人當祖宗的傳統習慣,找了一個歷史上較早的姓王的名人充當王氏先祖,但對這個突兀的、不知道來歷的王翦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於是就得給王翦再找個名人依附一下,最後就追到了周王室。所以文史君不大認同《新唐書》的說法。

二、王翦崛起

如果我們承認王翦家是一般軍功地主,在軍隊能有一官半職,但仔細想想《大秦帝國》這麼多部,從《裂變》開始,雖然獎勵耕戰,但哪一個直接統帥幾十萬秦軍的最高主帥是純軍功出身?他們不還是得有一定計程車族背景,軍功和背景二者結合,才能成為大將軍。所以如果沒有特殊貢獻,真正一般地主出身的將領不可能平地起波瀾,直接成了幾十萬秦軍的最高統帥。沒錯,放到王翦身上,王翦的確有特殊貢獻。這話還得從嬴政登基初年說起。

秦軍

嬴政登基之路並不平坦,小時候秦趙大戰,自己和母親被扔在趙國,差點死於亂兵之中;回到秦國後,因為母親是歌姬,身份卑微,嬴政又受到了歧視;好不容易繼位,但又受到那個沒有繼承王位而被封為長安君的弟弟成蟜的記恨,最終爆發了成蟜之亂。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派弟弟成蟜攻打趙國,當成蟜率大軍出發後,突然半路帶著人叛變了,這種前線叛變對秦國影響巨大,甚至可能給秦國招來滅國危險。危難之中,秦王提拔了王翦讓他去平叛,王翦果然不負眾望,順利平叛。這一戰封神,自此王翦開始崛起。

秦軍

三、“剪”滅三國

公元前251年,長平之戰後9年,燕國見趙國久久不能恢復,也想趁機揩油,遂派60萬大軍大舉攻趙,但可惜燕國沒啥像樣的人才,對陣的趙將是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廉頗用13萬趙國殘兵不僅阻擋了燕軍侵犯,還反攻到燕國領土,甚至一度圍攻了燕國都。將侵略戰爭打成首都保衛戰的除了印度,就是燕國了。此戰趙國雖勝,但也耗盡了最後的元氣,燕國更別提了,作為戰敗國,割五城求和。兩國雖然和平,但樑子卻是結下了。

趙國名將廉頗

到了前236年,經過秦國間諜挑撥,燕趙兩國再起干戈,秦王見時機到來,遂以王翦為主將,以抗趙援燕為藉口,正式發動滅國大戰。王翦出奇兵攻陷趙國重鎮闕與(今山西和順,是扼守太行山要道)、轑陽(今山西左權),此地的淪陷使得趙國都城邯鄲直接暴露在秦軍兵鋒之下。但此後秦軍進展並不順利,因為和王翦對陣的也是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所以兩國就在對峙中罷兵。

攻城戰

到了前229年,秦軍再次攻趙,這次趙國還是派李牧對戰,秦軍依舊推不了塔。無奈中王翦用反間計,在邯鄲散佈李牧要議和叛變的訊息,嚇得趙王當即殺了李牧,這位和白起、廉頗齊名,嚇得匈奴十幾年不敢犯邊的名將,就這麼死在了自己老闆手裡。趙國王牌ADC被自己人賣了,這種局勢下,趙國的家也就守不住了。第二年,也就是前228年,王翦攻入邯鄲,抓獲趙王,趙王的哥哥公子嘉帶人跑到了代郡,自稱代王,依附於燕國,算是暫時繼承了趙國宗廟。

李牧

燕王喜,就是前面講過的將侵略戰打成首都保衛戰的那位仁兄,不僅沒有軍事才能,政治才能也一塌糊塗,公子嘉上書想投靠燕國,讓燕國的當保護國,燕國一聽趙國想當自己的小弟,居然就高興地接受了。結果燕國招降趙國餘孽,成了秦國滅燕的藉口之一。公元前227年,追擊代王的秦軍逼近燕國邊境,引發了燕國太子丹的擔心,遂出現了荊軻刺秦王之事,此事又成了秦國滅燕的藉口之二。所以公元前227年當年,秦王再次發兵,依舊以王翦為主將,發動滅燕之戰。在易水秦軍一戰剿滅燕代聯軍,次年正式攻入燕國都城,燕王喜北逃遼東,殺太子丹求和。

燕王喜

楚國不同於燕、趙等中原國家,楚國南方領地廣大,人口眾多,人多兵就多,所以王翦對楚國的態度極為慎重,當秦王問王翦多少人能滅楚的時候,王翦只能遲疑地說至少60萬,而旁邊的小將領李信張口就來20萬足矣,秦王感嘆“王將軍老矣”。最後王翦辭職,李信帶兵滅楚。結果李信中了楚軍項燕的計策,死傷無數,“果辱秦軍”。秦王見打不過楚國,馬上禮賢下士,親自去王翦家裡做檢討,請求王翦出山,王翦見老闆都親自來了,就別端著架子了,再次出山。

王翦

這次秦軍出兵60萬,但只在淮陽至平輿一線構築防禦工事,每天秦軍就窩在防禦工事裡,吃吃喝喝,踢球賽跑,就是不和楚軍正面對線。楚軍想和秦軍打一場團戰,秦軍就窩在塔下,也不出塔。時間一長,楚軍糧草不濟,加上軍心懈怠,項燕就拔營東去,在拔營的時候,王翦發出出擊號令,幾十萬秦軍一齊出動,衝向楚軍營地,楚軍慌亂中兵敗如山倒,主力被全殲,楚軍殘部一直被追到了今天的安徽宿縣,在這裡,項燕自殺。公元前223年,秦軍攻下楚國都城壽春,俘虜楚王。因為楚地太廣,所以第二年,即公元前222年,王翦再次南下,渡過長江,攻取了楚國剩餘的地方。

項燕

早在公元前225年,王翦的兒子王賁就率軍10萬攻滅了魏國,俘虜了魏王,並且在公元前222年,王賁再次北伐,徹底剿滅了燕趙的殘餘勢力。在公元前221年,王賁帶兵8萬滅了齊國,這樣七國統一,戰國時代結束。

秦始皇

文史君說

秦所滅六國,其中五國都是王翦父子滅的,王翦無愧功臣榜第一,稱為秦國戰神。但是我們把秦國另一位戰神白起和他做一個對比就會發現,二人心思完全不同。白起也是四大名將,可下場卻不好,因為白起心思過於單純,功高震主,還引得相國範睢嫉妒,結果被誣陷致死。而王翦遇到的相國是李斯,其心胸還不如範睢呢,但王翦一家落得好下場,就是因為王翦對政治較為敏感,也較為關心。他深刻地明白自己的功勞和秦王政剛愎自用的心思,所以在率領60萬大軍出征的時候,多次派人告訴秦王,希望秦王多給自己封地、多給自己錢,讓秦王知道自己就是一個貪圖財富的俗人,這樣秦王才能對自己放心。所以李斯弄死了韓非,但沒有對王翦下手,很大程度上就是王翦表現了自己只在乎利益的態度,讓李斯覺得王翦在政治上掀不起風浪,所以王家子嗣到了秦二世時期仍是國之棟樑,相反李斯卻成了秦二世時代第一個祭旗的人。

白起

參考文獻

《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

雷虹霽:《王翦滅楚戰爭新探》,《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19年10月。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陳毅大材小用,項英決定提拔他,結果遭到拒絕,事後證明他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