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圍剿戰鬥失利後,紅軍主力被迫長征,臨行前我軍成立蘇區總部分局辦事處,陳毅出任辦事處主任一職,負責領銜指揮1萬軍民,留在江南深入敵後打游擊,策應紅軍轉移長征。
但因為主力軍被抽調一空,陳毅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被敵軍追殺逃竄至江西和廣東交界邊的山區休整避禍,利用山高林密的優勢,居高臨下與敵軍展開三年游擊戰爭。
![](http://timg.juduo.cc/2020/12/bcbf3f5ffd8649a19c435524a570aef1.jpg)
陳賡
1937年,國共雙方促成二次深度合作,主張放下個人成見共赴國難,促成全國上下一致抗日的大好局面,我軍深諳民族大義,接受南京政府整編。
在華北成立第八路集團軍,以朱、彭兩位老總為總、副指揮,下轄三大主戰師,以林、聶、賀、徐、劉五大元帥和蕭克上將出任正副師長。
在江南成立新四軍,以愛國名將葉挺出任軍長,項英出任副軍長兼任分會書記職務。
因為葉挺當時還未加入我黨,所以統戰新四軍一應軍政要務的核心領導就是項英,地位很高,新四軍初立,實力很弱,軍部被夾在南京政府軍中間,勢力很難發展,所以參加過南昌和湘南起義,擁有深厚資歷且功勳赫赫的革命老紅軍陳毅只擔任了一個支隊司令,讓項英感覺大材小用。
![](http://timg.juduo.cc/2020/12/7f9136b8a4524d79814b05dcdb36fda6.jpg)
葉挺
他倆在三年游擊戰鬥中,積累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誼,項英對陳毅的軍政才華心知肚明,如今他官至新四軍副軍長,自然不願自己的老戰友明珠暗投,就想提拔他進入軍部任職,但卻遭到了陳毅的激烈反對。
抗日戰爭時期,陝北主力紅軍改編為革命軍第八路集團軍後,上下架構還是紅軍,水潑不進,遊離於南京政府體制之外,情況特殊,蔣介石只能捏著鼻子同意。
但新四軍成立後,南京政府卻說什麼也不同意我黨高階成員擔任軍長的職務,而陳毅在南方打了三年游擊戰爭,在江南八省的威望和革命地位很高,基本與新四軍軍長無異,直到後來不是我黨成員的葉挺將軍出面,才堵住了南京政府的嘴。
但現在副軍長項英卻要調任陳賡進入軍部,按照他的革命資歷和威望,非副軍長和總參謀長不能服眾,副軍長項英是搞政工的,陳毅在我軍一直都是軍事主官,只會讓政府感覺新四軍是換湯不換藥,是我軍在暗中發展壯大,表面上的軍長是葉挺,但實際上的幕後掌權人卻是陳毅。
![](http://timg.juduo.cc/2020/12/96db5deb1e07495380fe408192abdf97.jpg)
陳賡
所以當項英提議調任陳毅進入軍部時,陳毅本人就堅決反對,而且葉挺將軍是北伐名將,又在大革命失敗後,先後領銜指揮了我軍在南昌和廣州的起義,戰功赫赫,與周總理、聶、劉、賀、葉等人長期合作共事,地位均等,於情於理陳毅都必須調離軍部,才能體現我黨對葉挺將軍的尊重和信任。
但也正因陳毅沒有到新四軍軍部任職,才能在1941年敵軍突然在安徽皖南鎮壓新四軍的陰謀中,與粟裕大將帶領其餘殘部北進長江,在江蘇開啟敵後抗戰和反抗舊軍閥的全新局面。
陳毅和粟裕大將分管軍政,短短三個月時間就在敵後站穩腳跟,而當茅山根據地建立後,我軍不僅成為了直插日軍心腹的一把利刃,還具備了與敵戰區司令白崇禧一較高下的資格。
![](http://timg.juduo.cc/2020/12/b18de3bfeb6e4998ba100abb917f31d8.jpg)
陳賡與粟裕
所以白崇禧在事後曾多次不無遺憾地表示:葉挺和項英受困安徽,是甕中之鱉,翻不了身,但陳、粟二人北上跳到江蘇以北,已經完成破局,就像回到大海的魚,很難再抓到了。
所以當初陳毅沒有聽從項英的安排進入軍部,是最正確的決定,否則我軍在江南的謀劃,很有可能經過安徽那次變故後一蹶不振,最後也很難在全新戰場上連戰連捷,取得車橋戰役和天目山反擊戰的輝煌聖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