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前言:司馬倫把低智商皇帝司馬衷趕下皇位的那一刻,八王之亂最慘烈的一段,就已經開始了。
洛陽,其實是歷史上經歷磨難最多的城市
司馬倫:欲戴王冠,先看看能不能承受其重吧
古代的皇帝制度,雖然充滿著自私和獨裁,但是,不可否認的,這種制度,恰到好處的維護了當時那種生產力水平下的社會穩定,杜絕了一眾可能引發混亂的危險因素。八王之亂,就是最好的例子。
雖然司馬衷是一個低智商皇帝,但是,他的皇位,是合法合理繼承的,所以,只要司馬衷坐在那張龍椅上,全天下的局面便會安穩很多。
只是,現在司馬倫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把正統皇帝司馬衷趕走了,自己來坐,那同樣心懷夢想的各路藩王們,也就沒必要壓抑自己內心強烈的慾望了,有三個人首當其衝的站了出來。
齊王司馬冏,本來和司馬倫一同起兵誅殺了賈南風,之後受到妒忌,被排擠到了許昌,也因此積攢了一肚子的怨氣,現在報復的機會來了,自然不能錯過;成都王司馬穎,就是前面我們說過,站在聰明太子司馬遹身後,怒斥權臣賈謐的少年王爺,此時坐鎮成都,兵精糧足,自然也想要爭取一下;另一位重要人物,河間王司馬顒(yong,第四聲),當時正在鎮守長安。
司馬顒的身份與其他人不同。其他人都是出自司馬懿一脈,皇族近親,權力來自於天然的血脈繼承,而司馬顒是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之孫,所以,論資歷和血緣,司馬顒和皇位發生關係的可能,近乎不可能。也因此,司馬顒其實對誰當皇帝並不是太感興趣。
當司馬倫逼迫司馬衷禪讓稱帝的訊息傳出時,齊王司馬冏與成都王司馬穎打個招呼之後,便立馬起兵了,可是,當齊王的使者跑到長安遊說司馬顒的時候,司馬顒竟然直接轉頭就把遊說的使者綁去送給了篡位者司馬倫,甚至對於自己管轄範圍內,聲稱要起事響應齊王的人,也是一概搜捕,當街腰斬。
至此,你可能認為司馬顒是司馬倫的鐵桿支持者。嗯,最初我也是這麼想的,可是,我們都忽略了,司馬顒能夠從一個血緣較遠的藩王,爬到鎮守關中這麼重要的位置,那他必然是有自己的過人之處的,更簡單點說,他必然是個聰明人,聰明人,在重要關頭,是必然要以利益為重的,這樣,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司馬顒會支援司馬倫,以及接下來的牆頭草行為了。
眼看著司馬顒這麼堅決的支援自己,無論如何,司馬倫在內心上得到了巨大的安慰,緊接著,司馬倫便給司馬顒下了封詔書,讓他派人支援自己,司馬倫也毫不含糊,立馬派出手下首席猛將張方(這個人,在八王之亂中,是個重要角色),帶兵前去支援。
聽說河間王派了自己的首席猛將前來支援,司馬倫應該高興的一拍大腿,望著滿朝文武大叫一聲“這天下,還是有忠臣的啊”。
只是,不久之後,司馬倫怕是要再拍一次大腿了,因為張方剛走到華陰這個地方,便被司馬顒派來的使者追上,使者來傳達的命令也很簡單:聽說齊王和成都王兵強馬壯,估計篡位的司馬倫撐不住,不過,現在形勢也不明朗,我們還是慢慢走,看情況,誰贏,我們就幫誰。
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誰贏,我們就幫誰。
司馬倫不由地再次一拍大腿:司馬顒這個小人!寡人看錯了他啊!
孫秀:愛耍小聰明的權臣
洛陽這座都城,實在是“磨難”的代名詞,在接下來的歷史中,他將多次被圍困、投降、殺戮、搶掠。在這些名詞中,最具代表性的,還是投降二字。
齊王與成都王的聯軍很快抵達都城洛陽附近,並且從兩個方向發起進攻。在討伐司馬倫的聯軍中,有那麼一小支衣甲不整的人群格外引人矚目,這些,便是前面所說,差點誅殺司馬倫成功的淮南王司馬允屬地,自發組織前來為司馬允報仇的義士俠客。司馬允的俠義名聲由此可見一斑,這種江湖名氣以及號召力,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未上梁山之前的宋江。
具體到各位王爺們之間的戰鬥,更像是一場無厘頭的鬧劇。與都城軍團首先遭遇的,是成都王司馬穎,或許連司馬穎自己都沒有想到,人數遠超都城軍團,而且自己又是站在道義制高點,但是,首戰自己的先鋒軍卻被打的大敗,折損八千人。
司馬穎這才意識到,行軍打仗和平時的吆五喝六不是一回事,嚇得連忙要撤軍,幸好我們前面提到,被陸機嘲諷為“鬼兒”的盧志,此時是司馬穎軍中的首席謀士,連忙勸阻準備打包回家的成都王,而後盧志更是親自帶人,趁著都城軍團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來了一波偷襲,這才轉敗為勝。
另一邊,齊王司馬冏的戰事也不成功,同樣被都城軍團一戰擊敗,好在成都王的反敗為勝,壯大了齊王的聲勢,對陣齊王的都城軍團眼見著另一路兵馬敗退,自己也無心再戰,齊王這邊同樣反敗為勝。
或許這一刻,司馬倫才感受到,之前還讓自己欣喜不已的皇帝寶座,此刻竟是這麼的燙屁股。
越是著急,越容易昏招頻出。司馬倫和孫秀,就是如此。
眼看著派出去的都城軍團都被擊敗,自己手中可用的兵馬越來越少,孫秀靈機一動,耍起了一個小聰明。孫秀向司馬倫建議,應該徵召京城中所有四品以下的官員、十五歲以上的百姓從軍,由司馬倫御駕親征。
孫秀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數字加減法,算完發現,這樣可以利用的人口眾多,可是他卻忽略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這一下,訊息傳出,洛陽城中,無論平民百姓還是文武官員,更加痛恨孫秀和司馬倫了。
這一次,不用城外的兩位王爺們動手了。執掌禁軍的左衛將軍王輿首先帶人起事,直接進宮誅殺了正在辦公的孫秀,囚禁司馬倫,並且派人前往金墉城,迎接低智商皇帝復位。
司馬衷或許怎麼也想不到,當自己再次出現在洛陽城的時候,城中的百姓們,竟然激動的紛紛落淚,沿路歡呼不止,不知道那一刻,司馬衷會不會產生自己頗受愛戴的錯覺。
流水的帝王權臣,鐵打的豪華監獄金墉城。這一次,入住的人變成了司馬倫,只是,司馬倫也沒有住太久,很快來自皇帝身邊的使者便捧著金屑酒前來探望。
當年司馬倫看著自己的使者,捧著金屑酒前往金墉城賜死賈南風的時候,絕對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會以親身體驗的方式,完完整整的體驗賈南風當時的悲憤和絕望處境。
其實,司馬倫遠沒有賈南風有魄力,當知道一切都已結束的時候,賈南風端起金屑酒一飲而盡,司馬倫,卻沒有面對死亡的勇氣,連聲哀嘆著“孫秀誤我、孫秀誤我”。
陸機:成功的文人,失敗的軍人
太容易的成功,總是會引起自以為是的模仿
這一次,輪到了司馬顒,或許是看到自己一向瞧不起的齊王和成都王竟然贏了,而且齊王司馬冏,現在竟然還搖身一變,成為了國家權力實際上的執行人,在京城過起了隨心所欲的生活,不滿、憤怒,或者說是羨慕、不甘,終於讓司馬顒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一封從長安發出的檄文迅速被遞到了當朝大司馬,輔政大臣司馬冏手中,檄文中除了列出一堆司馬冏的罪狀之外,還堂而皇之的寫著:長沙王司馬乂,將會做我們的內應,和我們一起攻打司馬冏。
司馬乂一頭懵、司馬冏一臉慌,滿朝大臣,看慣了權力的更替,各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表情。
想必司馬冏是曹操的忠實粉絲,本著“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一忠厚原則,司馬冏派遣手下立即逮捕誅殺司馬乂,而司馬乂手邊沒有多少兵馬,只有一百多人,但是司馬乂內心明白,京城之內的鬥爭,誰掌握了皇帝,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司馬乂帶著手下一百多人,立即向皇宮狂奔,一路上為了加快速度,甚至砍掉了馬車的帷幔,終於搶先一步進入皇宮,並且立即關閉各處宮門,挾持著皇帝宣佈司馬冏叛亂,率領晉軍與司馬冏對戰。雙方從白天廝殺到黑夜,連續三天,最終司馬乂擊敗司馬冏。國家大權,再一次易手。
遠在長安,首先挑事的司馬顒怎麼也沒想到,在都城毫無勢力,甚至是毫不起眼的司馬乂,竟然能夠擊敗手握實權的司馬冏。原想著設計先坑死司馬乂,再以擅殺賢臣的罪名起兵討伐司馬冏,這下倒好,白白成全了這位長沙王司馬乂,司馬顒內心哪裡接受的了。
又或者,是受到司馬乂輕鬆登頂權力寶座的啟發,司馬顒內心更加躁動,於是直接聯合成都王司馬穎,再一次發起了對都城的攻勢。
我們前面《走錯場的名士》一章中,唯一倖存的陸機,此刻終於登場了。
司馬穎極度欣賞陸機,又或者,是懷著對“將門虎子”這句話的極度迷信,任命陸機為後將軍,河北大都督,統兵二十萬討伐司馬乂。陸機知道自己威望不夠,並且與司馬穎屬下的官員多有不和,因此一再推脫,但是,司馬穎卻認為陸機是故意謙虛,最終陸機推脫不掉,只能勉強赴任,帶著二十萬人,直指京城。
說實話,但凡換個對手,陸機的結局都不至於這麼慘,可惜,陸機碰到的,是頗具領兵才能的司馬乂。
司馬乂很好的利用了手中皇帝這枚棋子,挾持著低智商皇帝司馬衷,在鹿苑與陸機大戰,最終,本就軍心不和的陸機大敗,兵士死亡的屍體堆積如山,河水都為之斷流。再加上陸機得罪的人比較多,於是這場大敗,自然而然的,主要原因都歸到了陸機身上。
最終,陸機和兩個兒子一同被殺,陸機的弟弟陸雲,隨後不久也被殺死。陸機在臨終前感慨道“華亭鶴唳,豈可復聞呼?”華亭鶴唳,也因此,與李斯臨終前所感嘆的“東門黃犬”一起,被視作權力鬥爭中失敗者的悲慘哀嘆。
洛陽:飽經苦難,總是投降的都城
戰勝了陸機的司馬乂,情況同樣並不樂觀,因為,另一股勢力,河間王司馬顒,派遣大將張方,已經把洛陽城團團圍住,雙方互有勝負,但是一時之間,誰都不能打敗對方。
張方和司馬穎的軍團,就這麼緊緊的圍著洛陽,想進進不來;而城內的司馬乂,以及城內的百官和居民們,想出也出不去。
其實,城內與城外的情況都不樂觀,張方雖然擊敗了司馬乂的反攻,但是盟友司馬穎軍團卻是一敗再敗,以致於軍心漸漸不穩。這種情況下,看著面前高高的洛陽城牆,張方難免會萌生出退兵回鄉的打算。
洛陽城中,情況自然更糟糕一些,圍城之下,糧食匱乏,雖然司馬乂的才能頗高,而且也比較有威望,城中的兵士,絕大部分都願意為司馬乂以死相博,但是,困局面前,總會有人撐不住的。
這一次,信心動搖的人,叫:司馬越。大家不用再為出場的人物,姓司馬太多分不清而苦惱了,因為,這個叫司馬越的,是八王之亂最後一王。
司馬越,與司馬顒一樣,都是司馬家族,血緣關係比較遠的親族王爺,不同的是,司馬顒的爺爺是司馬懿的三弟,而司馬越的爺爺,是司馬懿的四弟。
眼看著洛陽城中缺糧的局面越來越嚴重,司馬越忍不住了。仔細分析司馬家族這些王爺們的行為你會發現,對利益關係的計較,幾乎成為了司馬家族刻在骨子裡的基因。每逢重要關頭,幾乎沒有人會從國家的角度做考量,無一例外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且極為短視。
城內的政變異常迅速,司馬乂似乎也沒有想到這些跟自己一同堅守了大半年的同僚們,竟然會在自己看來,幾乎就要勝利的時候背叛自己。司馬乂很快被抓捕囚禁,張方被請進了城。
不知道當司馬越看到張方的人馬一個個面黃肌瘦,如同難民一般的時候,有沒有後悔自己的背叛行為,反正是有人後悔了的。史書明確記載,部分將領想要救出司馬乂,與張方再戰,已經背叛過司馬乂的司馬越自然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但是,又不能殺,司馬乂還是比較有威望的,殺了司馬乂,司馬越很可能自己也會暴屍街頭。
這個時候,聰明的下屬站了出來,給司馬越出了一個簡單高效的主意:把司馬乂丟給張方就行了,對戰了這麼久,張方肯定恨死司馬乂了。
於是,司馬乂便不幸成為了八王之亂中,死的最慘的一位王爺。張方把司馬乂綁起來,放在火上燒烤。
“乂冤痛之聲達於左右,三軍莫不為之垂涕”
八王之亂中,最後一個頗具治國能力,而且素有威望的王爺,就此落幕,年僅二十八歲,
八王之亂的王爺們,已經都出場了,八王之亂,也將要進入尾聲了,只是,誰都不曾想到,伴隨著一起進入尾聲的,不僅是西晉這個充滿血腥的王朝,竟然還有整個北方,無數漢人、甚至是各族民眾的生命。
下一章預告:進入尾聲的八王之亂,以及開始萌芽的“五胡亂華”。
點關注,帶你瞭解一段產生了“狗尾續貂、聞雞起舞、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等眾多歷史典故下的真實歷史,精彩程度,不輸《三國演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