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戰國時的趙國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是人們熟知的,但其詳情如何呢?讓我們看看《資治通鑑》的有關記載。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國的左庶長王齕進攻趙國的上黨(今山西長治),攻克此城。上黨的百姓四外逃難。趙國的將軍廉頗率軍駐在長平(今山西高平一帶),安撫上黨的百姓。王齕繼續進攻趙國,趙軍多次作戰都失敗了,死了一些軍官。

秦軍連續打敗趙兵,廉頗在城中堅守,不再出戰。趙王認為廉頗因為傷亡多而害怕作戰,非常生氣,多次責怪他。秦國的國相范雎又派人到趙國對一些重要官員行賄,送給他們千金,這是秦國的反間計,對他們說:

秦國最害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成為趙軍的統帥,廉頗好對付,他就要投降了。

趙王就讓趙括代替了廉頗,擔任趙軍的統帥。

趙國國相藺相如提出不同意見,他說:

大王只是根據空洞的名聲就重用趙括,這種做法就像把琴絃柱用膠粘住而來彈琴,琴肯定是彈不好的。趙括能讀他父親的兵書,知道一些用兵的道理,但他不懂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來用兵,這樣的話,就很容易戰敗。

但趙王聽不進去。

當初,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以為天下無人能比得上自己。他曾與父親趙奢談論用兵的事情,趙奢竟然難不住他,但不認為趙括真懂兵法。

趙括的母親問是什麼原因?趙奢說:

用兵是要死人的,而趙括說得非常容易。趙國不用他率兵作戰就算了,如果一定要讓他率兵作戰,讓趙軍大敗的人,一定是趙括。

古人畫的趙奢之像

等到這時趙括要上任了,他母親給趙王寫了一封信,告訴趙王,趙括不能帶兵打仗。

趙王問:為什麼不能?

趙括的母親說:他父親在世時曾擔任將領,他所尊敬的人有十幾個,他的朋友數以百計,大王和王室賞賜的東西,他全都送給軍隊的軍官和士大夫。他在接受大王的任命之時,就一心思考軍隊的事,不再過問家中的事。現在趙括也被大王任命為率軍的統帥,卻讓軍隊集合起來向他朝拜,軍隊的將士,沒有一個人敢抬起頭來看他。大王賞賜的財富,他全都放在家裡,而且每天都找便宜的田地和房宅買進來。這與他父親治軍完全不同,大王以為他能像他父親一樣來治軍,其實他父子二人的心思是完全不一樣的,根據這些情況,我知道他不能帶兵作戰,請大王不要讓他當趙軍的統帥。

趙王說:你不要操心這些事,我已經決定了。

趙括母親於是向趙王請求:

如果他真的不能勝任大王的囑託,請求不要讓我與他連坐。

趙王答應了這個請求。

秦國國王聽說趙括已成為趙軍的統帥,就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任上將軍,而讓王齕作副將,在軍中下令說:

誰敢洩露武安君任上將軍的訊息,立斬不赦!

而趙括到了軍中,把廉頗原來的相關規定全都改了,還大量更換軍官,接著就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針,從城中出兵進攻秦軍。

武安君白起命秦軍佯敗撤退,同時埋伏了兩支奇兵準備夾擊趙軍。

趙括的軍隊追到秦軍的營壘下,白起命秦軍堅守,不出戰,趙括也攻不下秦軍的營壘。

這時,白起佈置的一支奇兵二萬五千人從背後截斷趙軍的退路,又派五千騎兵沖斷趙軍的營壘。趙軍就被分成兩截,後方運糧的道路也被秦軍截斷,軍中沒有糧食做飯。

於是,白起出動精銳部隊,只帶武器前來進攻,趙軍作戰不能取勝,就停下來築壘進行防守,等待救兵。

秦王聽說趙軍的糧道已被截斷,就徵發黃河以北地區的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到軍隊中,命他們全部集中到長平地區,隔斷趙國的救兵和後援的糧草。

趙軍缺乏糧草,就向齊國求援,齊王不答應救援。

齊國的謀臣周子說:

趙對於齊國來說,就是一道屏障,我們的關係就像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今天趙國亡了,明天齊國就會被秦軍攻擊。現在前去救援趙軍,就像鍋裡的水全都燒乾了,必須加水,不然鍋就全毀了。況且我們去救趙,也是一種崇高的道義,能逼退秦軍,就能獲得很好的名聲。救趙是道義,逼退強大的秦國就能顯示齊國的威望,不這樣做,卻捨不得一些糧食,這對於齊國來說,就是失策。

齊王聽不進去。

到九月,趙軍斷食已有四十六天,士兵們已經相互殺人來填飽肚子。趙括急了,分成四隊出來進攻秦軍,反覆進攻四五次,仍不能突圍。

趙括親自率領精銳出來搏殺,秦軍用弓箭射死了他。趙軍大敗,共有四十萬人向秦軍投降。

白起說:

我們已攻克上黨,上黨的百姓都樂於成為歸秦,而不願再當趙國人。這說明趙國人很會變來變去,可知趙國士兵在投降後也一定會反叛的。不把他們全都殺掉,恐怕會再次作亂。

就用欺騙手段把投降的趙兵全都坑殺了,只留下年幼計程車兵二百四十人,讓他們回到趙國報信。

白起一共殺死投降的趙國將士四十五萬人,趙國人聽說此事,大為恐慌。

戰國時秦國將領白起

從這些記載看,趙括雖是軍事家的兒子,卻不一定因此而有真正的軍事才能,他只會在口頭上誇誇其談,在實際用兵時卻一再犯錯。他的父親最瞭解他,他的母親也知道趙括是怎樣的一個人,所以向趙王說明有關情況,請求趙王不要重用趙括。

但趙王卻是一個昏君,知道了這些情況,還是固執地讓趙括率領趙軍與秦軍作戰,同時也中了秦國人的反間計,不再信任廉頗。真正到作戰時,秦軍的將領白起,採用周密的部署,將趙軍困住,進不能進,退不能退,援不得援,四十五萬大軍,一夜之間全被坑殺,趙國從此不再是一個強國,而戰國諸雄之間的形勢形成了重大變化,秦之強,再無一國可以對抗。

這也說明,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是非常嚴酷的事情,不能有一點輕率,必須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周密地思考謀劃,謹慎地選拔將領,先在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來謀劃取勝之道。相信一些口頭軍事家,又聽不進人們的意見,有再多的兵力,也不能讓國家作戰取得勝利。趙括的例子,能讓我們得到太多的啟示,不要只把它當作一個可笑的故事來聽。

現在有人懷疑,四十五萬人怎麼可能一夜之間全被坑殺?對此可以有如下的解釋。

一是四十五萬人只是一個虛數,不是真實的數字。古代人作戰時所說的人數,無論是己方的兵力數字,還是對方的兵力數字,都有相當程度的誇大。這在中國古代歷史書中,是屢見不鮮的。

秦軍說是趙軍投降計程車兵有四十五萬人,以此向外宣傳,無非是讓各國感到害怕,不敢再與秦軍作戰。

二是雖然不是真有四十五萬人,但也不會是很少,至少也在十萬以上。

三是秦軍也至少有數萬人,用數萬持有武器的軍人控制已放下武器而投降計程車兵,是完全可以的。

四是坑殺四十五萬降卒,也不會集中在一處來坑殺,一定會把他們分成許多支,再由秦軍押著,這樣來殺降卒,並不是太難的事,一夜之間肯定就能處理完。

五是白起是一個高明的軍事家,他要坑殺降卒,一定會做好周密的部署。

六是趙軍已有數十天沒有糧食吃,體力與鬥志已經完全喪失,只能完全聽命於秦軍,在這種情況下,又沒有了武器,更不會再有膽量與體力進行反抗。而且當時還沒有聽說過把降卒全部坑殺的先例,所以趙兵也不會想到秦軍會把他們全部坑殺,可知他們心裡也不會想到再做反抗。

將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看,白起透過周密的部署,用數萬全副武裝的如狼似虎的秦兵坑殺號稱四十五萬人的趙國降卒,是完全能做到的。

秦兵,據秦兵馬傭

秦兵,據秦兵馬傭

秦軍作戰服復原

2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善謀而能斷者,必以小節而慮全域性,大明重臣——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