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與諸葛亮、劉備都是高手,高手過招,不留痕跡。
徐庶在新野,把劉備打造的天衣無縫,把關羽張飛收拾的服服帖帖,把糜竺糜芳簡雍孫乾修理的妥妥當當。劉備見了徐庶猶如心裡吃蜜,在劉備眼裡,徐庶就是諸葛亮,徐庶就是龐統。水鏡先生說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如今徐庶先生就是這樣的人才。不過當時徐庶的化名叫單福。
一切從那封信開始的。信是假信,一封偽造的信,一封給劉備拆臺的信,一封讓徐庶先生斷送了大好前程的信。一封讓徐庶的母親可以含冤自盡的信,徐庶沒看出來,諸葛亮也沒看出來。要知道諸葛亮可是神機妙算,為何諸葛亮竟也如此愚昧。
高手之間每一句話都有新意。徐庶走之前拜見諸葛亮,說明來意,諸葛亮卻怒目而視,甩袖而走:“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這話什麼意思,難道這就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諸葛亮,這就是自比於管仲樂毅的諸葛亮?如果徐庶不推薦諸葛亮,諸葛亮就要老死田間,終日面朝黃土背朝天。如果曹操來犯,也是和其他人一樣背井離鄉,拖家帶口,慌不擇路。
我等看不清諸葛亮的套路,徐庶也摸門不著。
不過從此之後,諸葛亮不在臥龍崗了。或駕小舟遊於江湖之中,或訪僧道于山嶺之上,或尋朋友于村落之間,或樂琴棋於洞府之內:往來莫測,不知去所。此時的劉備不知道,這諸葛亮神神道道的,難道成了神仙,終日神龍見首不見尾。越是如此神秘,越讓人嚮往。於是劉備對諸葛亮更加神往,思念之情也更厲害。
為了諸葛亮,劉備心馳神往,寫下了一段很美的文字,當然那是發自肺腑的:備久慕高名,兩次晉謁,不遇空回,惆悵何似!竊念備漢朝苗裔,濫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雖有匡濟之誠,實乏經綸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義,慨然展呂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鴻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達,再容齋戒薰沐,特拜尊顏,面傾鄙悃。統希鑑原。
現在看來,這三個人都是高手,徐庶希望在自己臨走之前完成一個心願,那就是讓劉備有一個賢士輔佐,這個人要比自己還要厲害。諸葛亮和徐庶是好朋友,但認為徐庶多此一舉,我要自由戀愛,何必要你個介紹人。好人我不會自己相看。如果我看中了,一定奮不顧身。否則,八抬大轎請我我也不去。於是出去對劉備進行多方考核,完全符合我的心意,方才輔佐你。劉備心中暗想,既然大家都說你諸葛亮有本事,我就委屈一下我自己,三請四請八請我也願意,只要最後有我的一畝三分地立足,現在的委屈今後看來都是值得的。
話糙理不糙,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劉備的心機張飛不懂,關羽也不懂,只有諸葛亮徐庶懂得,這叫英雄相惜,也是知己難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