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古代東亞第一強國,甚至是世界第一強國,一聲號令之下,周圍藩國莫敢不從。然而,在中國周圍諸多藩國中,有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國,卻讓中國明清兩代吃盡苦頭,讓明清兩代皇帝黯然失色,可惜卻鮮為人知!

這個國家就是緬甸,雖然是東南亞的一小國,但在最近500年的歷史上,卻讓中國數次蒙羞,尤其是明清兩代!

明緬戰爭:緬軍30萬,明軍數萬+土司軍隊!

萬曆年間,緬甸東籲王朝四處征戰擴張,兼併了今緬甸大部分地區,然而還不滿足。1583年,緬甸國王莽應裡率軍攻入雲南,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由此,明緬戰爭大幕正式拉開(實際1576年,緬甸就入侵明朝控制的土司地區)。

面對緬甸東籲王朝的無恥入侵,明朝派遣劉蜓和鄧子龍為將,率領1萬兵馬,且"會諸夷兵",大破緬軍於姚關以南的攀枝花地。隨即,不僅收復了大批失地,而且還俘虜緬甸丞相嶽鳳(叛變的明朝商人),甚至緬甸眾多將領紛紛投降明軍。

1584年,緬甸再度入侵,卻被明軍把總高國春擊敗。此後,明朝恢復了木邦、孟養等土司地區。劉鋌上書朝廷,應該乘勝追擊,徹底剿滅緬甸東籲王朝。但當時明朝朝堂紛爭不斷,最終不僅沒有采納這一建議,甚至還將劉鋌調離,1587年劉鋌抱憾離去。

此後,緬甸多次入侵,但均被擊敗。但從1602年開始,明軍基本上沒有反擊,也沒有什麼有力的防守。到了1606年,緬軍30萬進攻土司地區(明朝無駐軍),最終獲得成功,佔據了大批明朝間接控制的領土,此後明緬戰爭基本結束。

整體來說,明緬戰爭是緬甸勝利了,但從軍事角度細看的話,真正的明軍沒有失敗,只是明朝控制的土司失敗了。總而言之:明緬戰爭的失利,主要是因為萬曆中晚期,明朝國力衰落,朝堂紛爭不斷,導致明朝沒能派出軍隊。如果願意打,明朝足以擊敗緬甸。

如果說明朝之敗,是因為沒能派出軍力,讓緬甸撿了一個漏的話,清緬戰爭的失敗,足以看到乾隆時期的清軍已經"不堪一用"了。而且,這一戰極為特殊,因為中原王朝對西南用兵,往往是"以少打多"而勝,偏偏清朝是"以多打少"卻敗!

1762年,緬甸入侵雲南,清軍自衛反擊。面對來襲的緬軍,當地土司掌握的土練,輕鬆就擊敗了緬軍。1763年,邊境一礦場組織的場練,甚至帶兵過江擒殺緬兵。奇怪的是,打贏緬軍的場練,卻被清廷認為是"殺良冒功"而處死。

1765 ,緬軍大規模入侵,西南邊疆形勢頓時緊張,乾隆命令清軍主動出擊!一直到1766年,清軍一共有四次出擊,最終清軍傷亡1.9萬,死亡1.4萬;緬甸傷亡1.3萬,死亡0.4萬。而且,清軍死掉三個總督,至於將領死傷無數,另一個主帥富察·傅恆回京後不久而死。

對於清緬戰爭,乾隆晚年時曾說過,"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徵緬這樁不算成功"。所謂"十全老人",其實至少在緬甸這一戰上,乾隆是灰頭土臉。後來,清緬簽署(平等的)臨時和約,其實這是清朝的重大失敗,中原王朝何曾與藩屬國簽署過平等的協議?

讓人無語的是,參加過清緬之戰的將領,見識過緬軍火器威力,深感清朝火器落伍,建議加強火器建設。然而乾隆卻拒絕了,認為"騎射乃建州之本",一旦使用火器,會讓八旗依賴火器,降低騎射本領。英國使團訪華時推銷火器,乾隆不重視的原因,就在於此。

顯然,明朝之敗,在於朝廷紛爭,沒有援軍支援;但清軍之敗,卻在於清軍已經"不堪一用",將無真正名將,兵無真正戰兵,鴉片戰爭焉能不敗?

其實,緬甸給中國人留下的記憶遠不止此,還有比如:咒水之難,永曆逃到緬甸,群臣妃子女眷之類,最終遭到緬甸羞辱或屠殺,永曆也被緬甸送給吳三桂,留下的明朝遺民,就是後來的果敢漢民,如今果敢漢民依然艱難;二戰時期,無數中國遠征軍埋骨緬甸,留下一段又一段催人淚下的悲情往事。

緬甸,這一個東南亞小國,卻給中國留下了深痛的記憶,卻鮮為人知!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被史書遮掩的華夏第二名將——唐太宗和大哥的真實故事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