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領袖,人民的救星
毛澤東這一生,擔任的職務眾多,中央特派員是其重要的一項。他在中央特派員任上,歷經戰鬥風雨,創造輝煌業績,無人能及,無人可比。
一、從兩篇革命雄文談起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不容易不簡單。二十世紀初的中國革命,更不容易不簡單。
然而,中國革命的領袖毛澤東,時任中央特派員時年僅34歲,他針對當時的革命形勢,發表的兩篇革命雄文,使他在中國革命戰爭中聲名遠播。
第一篇是,《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5年12月1日刊於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司令部主辦的《革命》半月刊上,開篇便明確提出: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革命的關鍵所在,中國無產階級的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是農民,這樣就解決了中國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軍問題。
第二篇是,《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3月先後在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刊物《戰士》週報、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嚮導》週報等刊發。這是毛澤東在革命運動的中心湖南做了32天的考察工作,寫下的中國革命的光輝文獻,他在報告中深刻指出:
“革命當局對農民運動的各種錯誤處置,必須迅速變更。這樣,才於革命前途有所補益。因為目前農民運動的興起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這兩篇革命雄文,高屋建瓴,振聾發聵,既是為答覆當時黨內黨外對於農民革命鬥爭的責難而寫的,更重要的是為中國革命的鬥爭指明瞭方向。
現在再讀一讀,我們就能深刻感悟到,它為毛澤東擔任中央特派員,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礎,提供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二,緊急召開的“八七會議”毛澤東擔任中央特派員,是在大革命失敗後,中國的革命事業和前途面臨異常嚴峻形勢下,作出的正確選擇。
緊急召開的八七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重大轉折點的會議。會議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號召開,會場就在這座公寓式房子的一間屋內,與會代表僅有20幾人,毛澤東參會時是中央候補委員。
這次緊急會議,由會議主席李維漢主持,共有三項議程:一是由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作報告:二是由瞿秋白同志代表常委作黨的將來工作方針的報告:三是改組中央政治局。
報告結束後,毛澤東首先發言,以親身經歷,從國共合作時黨堅持政治上的獨立性,黨中央不傾聽下級和群眾意見、抑制農民革命,放棄軍事、政權領導四個方面批評陳獨秀的右傾錯誤。這番感慨陳詞、委婉批評和提出的建議,受到與會同志一致認可。
這時的毛澤東己決心當“農民運動的王”,他一再提出要去參加和領導秋收起義,不能加入政治局。會議最後選舉出9名正式委員和7名候補委員,毛澤東作為候補委員名列其中。
8月9日,臨時中央政治局召開第一次會議,選舉瞿秋白、蘇兆徵、李維漢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明確毛澤東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迅速趕赴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並籌備和領導他所期盼的秋收起義。
三,與愛妻楊開慧的最後詠別毛澤東擔任中央特派員後,主要有兩項重要任務:一是傳達八七會議精神,二是改組省委領導秋收起義。
1927年8月12日,毛澤東秘密從武漢乘船回到長沙。為了瞭解第一手情況,他回到長沙的第二天,就前往長沙縣清泰鄉板倉村。這裡是他和楊開慧的家,此時的楊開慧正帶著三個孩子住在這裡,在這個緊要關頭,全家人聚在一起,實在太不容易。
由於形勢劇變,楊開慧格外忙,她既要照顧三個孩子和年老的母親,又要協助毛澤東工作。吃飯時,三個孩子又哭又鬧,楊開慧又得忙著照顧他們。毛澤東不禁皺皺眉,像這樣怎麼能讓楊開慧再跟著自己出去奔跑,何況這次出去是組織秋收暴動,出生入死,楊開慧還是留在家裡好。
毛澤東做通楊開慧的工作後,為了革命事業兩個人面臨生離死別。8月31日早晨,楊開慧把參加秋收起義的毛澤東送到沈家下屋的後山,流著熱淚眼看著毛澤東進了松林,看不見了,才回到家裡。從長沙出發,踏上去往株洲火車的毛澤東萬萬沒想到,此一別卻是與愛妻成為永別,楊開慧堅貞不屈慘死在敵人的屠刀之下。
最近,我再次看電視劇《潛伏》,其中有一個細節:八路軍軍調女代表左藍,是潛伏在敵人心臟的餘則成的戀人,她在犧牲後的遺物中,有一本《延安文集》,有一段最動人的文字是這樣的: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今後我們的隊伍裡,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裡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託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這是毛澤東於1944年9月8日,為一個叫張思德的犧牲燒炭戰士而寫的。這些話,至今聽起來讓人仍眼含熱淚心潮澎湃。回想起那些為中國革命犧牲的先烈們,都要寄託我們的哀思。
四,革命征途中的第一次遇險毛澤東一生中,第一次遇險是以中央特派員身份,並受湖南省委的委託,到銅鼓去領導駐軍起義。
1927年9月9日,這天早上,毛澤東與護送他去銅鼓策動起義的瀏陽工農義勇軍黨代表潘心源,行至湖南瀏陽張家坊時經歷了一次生死考驗。
那時的白色恐怖到達頂點,他們遇到了一夥民團巡防隊,這些人是奉命專門搜查逃散的共產黨員的,數以百計的共產黨嫌疑分子被他們槍斃。
當時,潘心源尋機逃脫了,毛澤東卻因躲閃不及被抓住。那些民團士兵奉命把他押到民團總部去處死。毛澤東在路上故意裝著腿疼,一瘸一拐的落在後邊,趁機掏出一把錢來賄賂押送的人,卻被告知不允許釋放。
在距離民團總部大約不到二百米的地方,毛澤東才找到機會一下子掙脫岀來,跑到一個高地,下面是一個水塘,周圍長了很高的草,他在那裡躲到日落,才躲過一劫順利脫險。
毛澤東後來回憶說:“士兵們在追蹤我。還強迫一些農民幫助他們搜尋。有好幾次他們走的很近。有一兩次我幾乎可以用手接觸到他們。儘管有五六次,我已放棄任何希望,認為自己一定會再次被抓住,可是不知怎麼的,我沒有被他們發現。最後,天近黃昏了,他們放棄了搜尋。我馬上翻山越嶺,徹夜趕路。我沒有穿鞋,腳底擦傷很厲害。”
死裡逃生的毛澤東於第二天上午來到了江西銅鼓縣,指揮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分三路向平江、瀏陽、萍鄉推進。當時,他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寫下了那首《西江月•秋收起義》: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修、銅一帶不停留,便向平、瀏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
五,起義官兵眼中的毛澤東中國革命充滿坎坷,但真正的革命者,卻是堅定勇敢的義無反顧的。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籌劃和領導秋收起義,在起義官兵眼中是什麼形象呢?請看來自歷史的回答。
1,堅定的革命者。1927年9月20日清晨,工農革命軍總指揮盧德銘指著身邊一個身穿藍布長衫、目光炯炯有神的高個子,向大家介紹道:這位就是中央特派員毛澤東同志,現在請他給我們講話。毛澤東笑著揮了揮手,說道:“這次秋收暴動,就是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雖然打了幾個敗仗,但這算不了什麼,我們的鬥爭才剛剛開始,萬事開頭難,要革命嘛,就不要怕困難!我們有千千萬萬的工人和農民群眾的支援,只要我們團結一致,繼續勇敢戰鬥,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這就是信仰的力量,這就是革命的信心勝利的信心。
2,革命的領航者。毛澤東是最早看清中國革命形勢的偉大領袖,為中國革命指明瞭方向。當時的國民革命軍第11軍24師警衛團3營9連1排排長、師部副官楊立三後來回憶秋收起義時說:“當時的毛澤東,身穿著老藍布農民衣服,腳穿草鞋,腳趾己潰爛。我問他的腳是怎麼潰爛的,他告訴我,腳是由長沙來時爬山爛的。我說,我早在報上看過你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他聽了,驚奇的說,你看到過我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了,我說,看到了,你那篇報告,對我們在湖南做農民運動的人來說,是一種很大的鼓舞。”這是革命領袖的理論魅力,是當之無愧的革命舵手。
3,樂觀的革命者。新中國成立後,任湖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的陳伯鈞上將,回想起秋收起義時的毛澤東, 他說:“毛委員身材魁梧,頭髮很長,上身穿白褂子,下身穿白細布長褲,腳穿草鞋,手裡還拿著一件短上衣,步伐穩重而有力。”“我們連回到井岡山以後,毛委員經常深入到我們連隊裡,和戰士們一起交談。在我們操練空閒的時候,他還開玩笑地對我們說,《封神榜》上有個土行孫,還有個哪吒,他們都會騰雲駕霧上天入地,為什麼你們沒有那樣的本事呀!我們領會毛委員的意思,是鼓勵我們學習本事練好兵,積極壯大革命力量,更有力地打擊敵人。”
革命征程上,槍林彈雨中,毛澤東的偉大形象還不止這些,但他這個中央特派員,作為堅定的革命者領航者奮鬥者的形象,永遠紮根人民心中。
六,建立井岡山根據地秋收起義的目的是會攻長沙,起義隊伍挫敗後,迅速在文家市集結召開會議,毛澤東紮根農村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認同,於是決定軍隊南下。
南下的艱苦,使起義軍面臨生死考驗。在幾經周折後,毛澤東根據革命形勢,在三灣村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改編,採取支部建在連上的新舉措,從而宣佈了一支新型人民軍隊的誕生,為中國革命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
1927年10月3日,經過整編後的起義部隊在三灣整裝待發,毛澤東向部隊宣佈了三條行軍紀律:一是說話要和氣,二是買賣要公平,三是不拿群眾一個紅薯。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最早提出的三大紀律,也是人民軍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由來和雛形。
至今,在三灣村一帶,仍流傳著一首熱情歌頌毛澤東開展革命活動的歌謠:
三灣降了北斗星,滿山遍野通通明,一九二七那一年,三灣來了毛可令。三灣來了毛司令,帶來工農子弟兵,紅旗飄飄進山灣,九隴山溝鬧革命。三灣來了毛司令,三灣改編世聞名,支部建在連隊上,紀律制度更嚴明,從此軍隊黨領導,赴湯蹈火救窮人。 三灣降了北斗星,北斗星是毛司令,毛司令,愛人民,他的恩情說不盡。天上北斗星亮晶,三灣改編燈光明,毛委員是掌燈人,照亮中國萬里程。毛委員在三灣村,改編軍隊樹標兵,支部建在連隊上,從此由黨指揮槍,建立士兵委員會,民主制度真公平。
這就是,人民的心聲,深切的懷念。
七,井岡山上的毛委員在井岡山上,毛澤東抓黨建、改綠林、打游擊、建政權,革命根據地初具規模。爾後,又與南昌起義餘部聯絡後,勝利會師於井岡山。
從槍林彈雨中走來的毛澤東,在井岡山,他運籌帷幄指揮打仗,為了革命百折不撓,意志如鋼敢於犧牲,服務群眾聯絡工農,以身作則作好表率,是眾人眼中稱頌的毛委員。
以上這些我們眾所周知,還有就是毛澤東既善於打仗,更善於做思想政治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任北京軍區政委的朱良才上將,回憶起井岡山上的毛澤東深情地說:
“毛澤東的講話通俗有力,用極平常的小事例,精闢的解釋革命的大道理。他說,有人嫌井岡山高,嫌井岡山大,今天東山,明天西山,爬山爬厭了,不願意再爬它,想打到城市裡去。這種思想錯了。要知道,井岡山,雖然它磨破了我們的腳,爬酸了我們的腿,但是,它給我們存糧食,給我們作根據地,便於我們機動,便於我們打擊敵人。同志們不是都有一條經驗嗎?我們每逢爬它一次,就打一次勝仗,消滅一些敵人;如果我們多爬它幾次,就會多打幾次勝仗,多消滅一些敵人。所以說,這座山,它革命,這座山是革命的山。”
更為難能可貴,不可多得的是,毛澤東在那樣異常艱苦的戰鬥歲月,於1928年10月和11月,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正確道路的革命文獻。
八,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現在看,在中國革命的風雨歲月,作為中央特派員的毛澤東,已經登上中國革命的歷史舞臺。至少在三個方面,無人問津,無人能敵。
第一是,國民黨反動派的宣傳機器所起到的作用。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隊伍上了井岡山以後,成為國民黨眼裡最大的共匪。國民黨中央日報宣傳,懸賞25萬銀元捉拿毛澤東。雖然是白色恐怖,讓人膽顫,不寒而慄。相對而言,國民黨沒有想到的是,這也為宣傳毛澤東做出了突出貢獻,讓毛澤東成為了眾人皆知的革命人物。
第二是,毛澤東筆下的理論魅力和力量。剛才,我提到的,毛澤東在1928年寫下的那兩篇革命雄文,給資產階級左派參加革命廓清了思想上的迷霧,給工農群眾參加革命堅定了信心,讓無數的追求革命的進步分子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毛澤東的筆下功力和他創造的理論價值無人能及,後來蔣介石也認識到了這一點。
第三是,毛澤東創造了一條當時無數人想都不敢想的革命路線。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也只有毛澤東能夠提出這樣的理論路線和革命路線。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革命失敗,得到了慘痛教訓,於是有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進入了建立紅軍的新時期,中國革命由此而跨入了一個新時代。
中國岀了個毛澤東,歷史選擇了毛澤東,這是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榮幸和驕傲,我們都應該永遠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