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導讀

國民黨“中央軍”是中國現代軍事史上一個重要概念,不僅是影視、文學作品中的“常用語”,也是民國軍事史研究的熱門話題。那麼,國民黨“中央軍”的稱謂到底是何時形成的?

01

國民革命軍初成時的八大派系

國民革命軍誕生於1925年,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一支武裝力量。要問其最高統帥是誰,所有人的答案無疑都是“蔣介石”。但事實是,蔣介石對這支武裝力量空有統帥之名,卻沒有絕對領導權。究其主因,就是這支武裝力量在成長過程中所誕生的眾多派系,使蔣介石根本就沒有辦法去行使他本應該擁有的絕對領導權。

國民黨革命軍

說起國民革命軍中派系林立的原因,還得從孫中山革命開始說起。孫中山的革命,起初依靠的是同盟會的革命黨人,但因屢次革命都告失敗,這才轉而尋求有政治野心的軍閥的支援,並在廣東建立了革命基地。

清政府倒臺後建立起了中華民國,名義上這是一個統一的民主自由國家,實際上卻是軍閥割據、連年戰爭的亂世。有鑑於此,孫中山開始謀求組織自己的武裝力量,盼著有朝一日,能依靠這支武裝力量將各路軍閥全部消滅,以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的國家,黃埔軍校由此應運而生。

孫中山依靠著黃埔軍校畢業生的絕對擁護,組建起了第一支由國民黨人領導的黨軍。隨著孫中山的去世,領導這支黨軍的人,轉到了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的手中。

孫中山在黃埔軍校油畫

黨軍成立之初,只有三個團,此後雖然擴編為旅,又擴編為師,但在各路軍閥眼中,始終是個毫不起眼的角色。在蔣介石的努力之下,黨軍逐步壯大。

國民革命軍成立之前,蔣介石又採取分化拉攏的手段,首先搞跨了在廣東軍政界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由許崇智領導的粵軍,他將許系粵軍或改編或繳械,並以黨軍和改編之許系粵軍為基礎,成立了國民革命軍第一軍。

蔣介石雖然搞掉了與其分庭抗禮的許崇智部粵軍,但同時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的還有譚延闓的湘軍(第二軍)、朱培德的滇軍(第三軍)、李濟深的粵軍(第四軍)、李福林的福軍(第五軍),還有程潛的湘軍和吳鐵城的警衛軍合編為一軍(第六軍),此後,又陸續加入了李宗仁的桂軍(第七軍)和唐生智的湘軍(第八軍)。於是,在國民革命軍成立之初,便有八支打著國民革命軍旗號的部隊存在。這八個軍,自然而然形成了國民革命軍初成時的八大派系。

蔣介石和國民黨革命軍

02

在北伐戰爭中形成五大派系

經過兩年的北伐戰爭,起初的八大派系中,譚系湘軍、朱系滇軍和李系福軍都因為實力較弱,而依附了蔣介石和李宗仁,程系的湘軍被蔣介石消滅,唐系湘軍被李宗仁打敗,被迫依附於桂系。這樣一來,原來的八大派系縮減成了三大派系。

在北伐戰爭進行時,國民政府不斷接納、收編了許多軍閥部隊,還有兩支較大規模的軍系通電響應革命,他們分別是馮玉祥的西北軍和閻錫山的晉綏軍。

截止到北伐戰爭結束時,國民革命軍中存在有四大派系,他們分別是由蔣介石領導的第一集團軍、由馮玉祥領導的第二集團軍、由閻錫山領導的第三集團軍,以及由李宗仁領導的第四集團軍。1928年底,奉系的張學良通電易幟,這就又誕生了第五個大派系—東北軍。以上五支是國民革命軍實力較大的派系。

擁有迫擊炮的東北軍

處於中游的派系,多為通電響應革命並佔據一省之地者,如雲南的龍雲、貴州的周西成等,他們都被授予軍長併兼任省主席之名。此外,還有四川的各路軍閥,如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等都被委以軍長。

第四軍是革命之初成立的部隊,但因權利之爭,以及領導該軍的是廣西籍的李濟深,這支本可與五大派系分庭抗禮的軍系卻分裂成數個小派,如李濟深領導的第八路軍(後歸陳濟棠領導)是其中較大的一支,此後發展為第一集團軍。張發奎領導的第四軍,後一度依附桂系,但最終投歸蔣介石,陳銘樞、蔣光鼐領導的兩個師,後編為第十九路,因福建事變失敗而被中央收編。

處於下層的派系,大多是在北伐戰爭中因實力較小,接受改編而成的部隊。這些小派系,一方面因沒有立足的地盤,一方面因實力弱,只能隨波逐流地跟隨著依附的大派系行動,但自身又能擁有相對的完整性。

如上所述,一個北伐戰爭雖然在名義上完成了由國民政府領導的統一的中國,但實際上代表中央的蔣介石第一集團軍的勢力,只擁有華東數省。此時,馮玉祥佔據著西北和華北一省、閻錫山佔據著華北、李宗仁佔據著華南、李濟深佔據著廣東、龍雲佔據著雲南、周西成佔據著貴州、金樹增佔據著新疆,還有四川各路軍閥,以及佔據著寧夏、青海的馬鴻逵、馬步芳集團。這些軍隊名義上都使用統一的國民革命軍番號,但實質上,只是一個鬆散的軍事聯盟而已。

03

第一集團軍和中央直轄部隊合稱“中央軍”

早在1927年的時候,蔣介石就因受到李宗仁桂系的壓迫而被迫下野。1928年雖然再度出山,但桂系實力已經坐大,並組成了第四集團軍,成為了能與第一集團軍分庭抗禮的大派系。馮玉祥、閻錫山的加入,雖然加快了戰爭的程序,但在戰後也都是割據一方的豪強。

桂系軍隊

在這種形勢下,1929年1月,國民政府召開全國編遣會議,決定各集團軍及東北軍等其他軍隊分割槽編遣,按照限定的比例裁汰。此次會議雖然打著經濟建國、裁軍精減的旗號,實際上就是蔣介石減弱各路大派系、吞併各路小派系的開端。

根據編遣會議的決定,四大集團軍各編一編遣區,各路相對獨立的小派系,另編一中央編遣區,歸蔣介石負責。這個中央編遣區,被稱為“中央直轄部隊”。這樣一來,四大集團中,蔣介石擁有兩個編遣區的部隊指揮權,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都只能擁有一個編遣區,很自然地引起了馮、閻、李的反感。

國民黨“中央軍”

據當時參會的徐永昌回憶,別人認為第一集團軍和中央直轄部隊應該一起編遣,“中央則認為應當是兩個單位,放在中央要按兩個單位辦理”,此即日後各派系衝突之最大原因。

在此過程中,已經明確出現了以“中央軍”、“非中央軍”對國民革命軍進行區別劃分的觀念,在眾人眼裡,第一集團軍和中央直轄部隊都是“蔣系軍隊”,亦即“中央”的軍隊,其它派系的部隊則是“非中央軍”。

2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同樣是犯了殺人罪,為何黃克功被槍決,而陳伯鈞則成為開國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