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兩德統一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往常的記憶中,往往是指兩德人民在民意下完成了統一,通常講述這段歷史,往往單一地看待當時的國際背景。

反而造成了一些偏差。

實際上當時的國際環境,非常的,嗯,有趣。

面對兩德統一,德國的盟友們那是很不開心的,甚至非常惱火。

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德國擁有傳統友誼與悠久歷史的老朋友法國

法國總統密特朗的講話 如下

1989年10月2日

“談論德國統一的人什麼也不懂。蘇聯決不會答應。德國統一意味著華沙條約的結束,這,你怎麼能想象呢?再說,東德是普魯士,它不願受巴伐利亞(指西德)的統治。”

換句話說,德國正統在普魯士,你個西德怎麼能夠統一呢,不可以,絕對不行。

1989年11月28日

對於當時德國總理科爾提出統一計劃後,密特朗表示肺都氣炸了

“他事先連半點風聲也不露!根本沒有向我說起過!我永遠忘不了這件事!戈爾巴喬夫會大發雷霆,他決不會允許這麼幹的。辦不到!我毋需出面反對,蘇聯人會出來反對的。你想想看,蘇聯人決不會接受一個大德意志國⋯⋯在歐洲統一取得很大進展之前,科爾別想從我這裡得到任何東西。”

什麼法德友誼,在這一刻,不存在的。

然後我們再看看德國另外一個小夥伴英國的態度,比如撒切爾夫人

“科爾根本不懂得歐洲對德國統一有多麼敏感⋯⋯德國越來越想統治歐洲,我們得經常會晤來抵消德國的力量。必須做到不讓德國統治歐洲。”

密特朗對此表示很贊

“德國統一程序的加速確實是非常危險的。“我對根舍說過:‘我們是朋友和盟邦。但是,目前所發生的事情正在使我們準備法、英、蘇聯合對付德國的新的同盟,如同1913年那樣。你們將有9000萬人口,但蘇聯將轉向我們,你們將被包圍。’”

(注:根舍是當時的德國副總理,可以說密特朗說這話已經是相當不客氣了,說白了就是你們敢統一,我們就組建三國聯軍來干涉。)

撒切爾夫人認為密特朗說得很對。

“如果讓德國人控制局勢,那麼,他們就將統治東歐。⋯⋯這是不能接受的。其他國家應當聯合起來避免這種事態的發生。”

那麼最厭惡蘇聯的美國,應該十分贊同德國統一吧。

當然不。

面對密特朗指責美國支援兩德統一的時候,布什總統是這樣說的

“沃爾特斯錯了。我很抱歉。我已經指出,美國正式立場並非如此。我們不反對德國統一,但我們要謹慎從事。”

是的,即使是最不反對兩德統一的美國,在這件事情上,美國人關心的問題並不是兩德統一。

恰恰相反,美國人最關心的是,在德國的駐軍要不要撤離,德國會不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美國會不會失去對德國控制?

而這是美國絕對不允許的。

美蘇在關於兩德統一的談判,美國最為關心就是德國屬於北約,還是屬於華約呢?

如果蘇聯堅持屬於華約,那麼做夢去吧,誰會讓你兩德統一?

我們不能以事後諸葛亮的態度來看待當時的情況。

對於美國來說,兩德統一最糟糕的事情,就是統一後的德國加入了華約,所以當時在布什總統看來,為什麼蘇聯要支援兩德統一,他們私底下是不是搞了什麼陰謀?

很有可能啊。用兩德統一換取德國作為盟友。

所以一定要小心謹慎。

而如果蘇聯願意讓兩德統一,然後美國必須退出德國呢,讓德國獨立,從此用德國來制衡歐洲呢?

這也很有可能啊,蘇聯一向喜歡搞陰謀的。

如果出現這個結果,美國也不能接受。

是的,美國寧可接受現狀,也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損失。

所以當時美國對於兩德統一的底線很清楚——

美國不能失去對德國的控制。

這在布什總統跟蘇聯的談判中清楚地表達出來了。

所以布什總統認為蘇聯不可能接受這個條件,正常人怎麼可能接受嘛,對吧。

也就是說兩德統一是不可能的,美國也僅僅是拿來當談判的條件罷了。

事後證明,布什總統真是想太多了。

舉目四望,德國竟然一個支持者都沒有,大家都只是在做表面功夫罷了,對於兩德統一居然都是反對。

心酸了, 這下真的心酸了。

那德國人的好基友,義大利呢?

擁有著深厚友誼的他,總不會反對吧。

嗯,那是必須的

當時的義大利總理,政壇教父朱利奧·安德烈奧蒂表現出了義大利的一貫傳統,黑手黨的傳統。

他表示,面對德國問題,蘇聯應該用坦克進行鎮壓,這裡可以使用武力,只要能夠防止德國統一,這都OK。

抱歉,表面功夫義大利都不打算做了。

畢竟歐洲共同體裡,有個西德都夠大了,統一了還得了,還是分裂的好啊

德國:咱們的傳統友誼在哪裡啊?你居然支援蘇聯武力鎮壓我,你還是人嗎?法國人都不帶這麼直接的。

義大利:咱們的傳統友誼不就是互坑嗎,要不是二戰腦子發昏,我會跟戰敗國一樣待遇?滾開,你這法西斯。

這確實是非常奇妙的,德國在面對統一的時候,他所需要的是面對整個歐洲的反對。

就像是為了拆掉大英帝國,美蘇兩國也可以聯手合作一樣,那種團結一致對抗敵人的聯盟,那是不存在的。

德國最值得慶幸的是,當時的蘇聯已經沒有力量,或者說他的領導人根本沒有想過藉助歐洲各國的支援,保持兩德分裂的狀態,直接拱手讓人。

法國總統密特朗何止是肺都氣炸了。

"戈爾巴喬夫是怎麼搞的?他對我說,他將堅決頂住,結果一讓到底。科爾給他什麼好處作為交換?大概是多少億馬克吧!”

準確來說,正是蘇聯的軟弱與倒退,最終導致了密特朗努力建立的對德統一戰線徹底瓦解,因為法國,英國等國不可能直接出動武力鎮壓兩德統一的態勢,美國也是如此。

換句話說,整個歐洲都在等待,等待他們心中既獨裁又野蠻的蘇聯主動出手。他們將會表面譴責,心裡叫好。

然而這一次他們徹底失望了。

現實是蘇聯不僅軟弱,在這件事上採取了徹頭徹尾的綏靖政策。

美國擔心德國會脫離北約控制,從而不贊成兩德統一,那蘇聯就讓統一後的德國還是在北約好了,把一切拱手讓人。

天降大禮包,直接砸暈了科爾總理。

戈爾巴喬夫宣佈:“無論我們軎歡不喜歡,統一的德國必將留在北約內,這一時機已經成熱。”

科爾說:“這是令人興奮的、驚人的結果。”

因為不管德國多麼委曲求全,只要這一條件不鬆口,美國就不可能支援兩德統一,是蘇聯親手打開了德國統一最關鍵的鑰匙。

“這簡直是無法想象的結果”

布什總統目瞪口呆,無法相信會發生這種事情,只能莫名其妙地接受了蘇聯送給他的禮物,既然美國還能夠控制德國,那麼有什麼理由反對兩德統一呢?

用密特朗的話來說明再準確不過了

“戈爾巴喬夫還會要求我抗拒德國統一。要是我認為他頂得住,我會樂意這樣做的。但是,要是戈爾巴喬夫在三天之後就把我甩掉,我幹嗎要同科爾吵架呢?這麼一來,我就會被完全孤立起來。”

從這一系列的事情來看,可以看出歷史總是多姿多彩的,會出現各種偏差,不一定是我們想象中那個樣子,誰能想到同為盟友的各國,在對待兩德統一會是這樣的態度呢。

為了表示由衷的感謝與驚喜,德國人在1990年授予戈爾巴喬夫——最佳德國人這一榮譽稱號。

誰說德國人沒有幽默感呢?

1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嬴政統一天下時,35歲的劉邦在幹啥?嬴政死了8年,他當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