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背景
公元986年,宋軍在岐溝關一役中大敗,使遼人認清了宋軍紙老虎的本質。因為戰爭失利,宋太宗黜免了曹彬、迷信等一大批高階將領,一時邊將乏人,不得不起用了張永德、宋偓、劉廷讓等一批後周時期的將領,有些甚至還是趙匡胤的上司,來應付緊急的邊界形勢。宋軍士氣低落,而遼國卻是精心策劃,蕭太后和遼聖宗率舉國大軍南征,報復北宋。
遼聖宗
戰前
遼
公元986年9月16日,遼聖宗抵達儒州,專治甲兵,全力備戰。
10月17日,遼主向拒馬河六州軍民宣諭,即將對宋開戰。10月19日,蕭太后和遼聖宗駕臨幽州。11月8日,遼聖宗在南京御正殿,犒賞從徵將校。11月11日,蕭太后和遼聖宗在南征大軍的集結地狹底堝檢閱軍隊,南征大軍隨即開拔。
遼主南征,分三路大軍,中路由大於越耶律修哥率領,率數萬騎攻宋之滿城、望都;西路由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寧率領,攻擊山西方向的宋軍;左路蕭太后和遼聖宗則親率主力從固安、保州、瀛洲南下。
宋
宋太宗以宿將劉廷讓鎮守雄州(後改任瀛州兵馬都部署)、宋偓知霸州,並以趙延溥、張永德、李繼隆分別守貝州、滄州與定州來加強縱深上的防禦。
戰役經過
11月21日 ,遼主以俘獲宋兵"射鬼箭",11月22日,又行"青牛白馬祭天地",完成了大戰前最重要的祭祀。11月27日,遼軍進至唐興縣擊潰了屯紮在滹沱河北岸的宋軍,焚燬了滹沱橋。
早在11月初,宋軍就知道遼軍即將南侵的訊息,並在邊境加強了防禦,但戒備了二十多天,除了一些小規模的衝突外,並沒有發現遼軍大舉南下的跡象。宋太宗開始沉不住氣了,決定主動出擊,打破遼軍的進攻計劃。
12月4日,定州都部署田重進接到詔命,率數萬人馬北上,12月5日,攻破岐溝關,殺遼軍1千多人,隨即又收復了北伐時丟失的易州。當得知遼國大軍都屯紮在固安、瓦橋關一帶,即將大舉進犯。田重進立即退回了定州。
遼軍大於越耶律休哥率先鋒主力,攻入宋境,直取望都。耶律休哥揮軍至望都附近,然後卻不進攻,而是派人請降。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滿城之戰,宋軍也是詐降,然後打敗遼軍。然而望都守將雄州刺史賀令圖竟然相信了,甚至帶了一隊人馬跑到耶律休哥軍中受降,被遼軍所擒,12月5日,遼軍攻取望都。耶律休哥揮師東進,與聖宗主力合兵,攻取瀛洲。
瀛洲守將劉廷讓與益津關守將李敬源合兵,聲稱要攻取幽州,吸引遼軍主力,在聽聞遼軍主力逼近,劉廷讓在君子館擺好陣勢,背靠堅城與遼軍決戰,同時分一萬餘人的精銳騎兵給滄州都部署李繼隆,讓他在瀛洲戰況緊急時支援。
12月7日,遼主詔令休哥派騎兵截斷宋軍退入祁州的後路,又命太師王六加強對敵偵查,隨時掌握宋軍動向,對君子館形成了合圍之勢。
12月9日,天氣極度寒冷,遼軍向宋軍發起了總攻。遼主命宰相安寧率領迪離部及三克軍殿後,自己親統大軍,與南院大王留寧、耶律休哥的部隊共同向宋軍發起猛烈進攻。
宋軍御前忠佐神勇指揮使桑贊率部奮力抵抗,從早晨一直廝殺到下午,但嚴寒的天氣,衣衫單薄的宋軍冷得連弓弩的弦也拉不開,而遼軍卻越戰越勇,日暮時分,遼軍增援部隊源源而至,桑贊支援不住,引眾先逃。他的逃跑導致君子館的宋軍被團團圍困。
深陷重圍,處於劣勢的宋軍在劉廷讓的指揮下依然苦戰,但援軍久久不至。《宋史》記載,李繼隆並沒有如約赴援,而是引軍退守樂壽。
久候援軍不至,宋軍戰不能勝,突圍亦不得出,在遼軍瘋狂的攻擊下,劉廷讓的坐騎被戕,凡三易之。最後,整日苦戰而疲憊不堪的宋軍抵擋不住遼軍的攻擊,終至徹底崩潰,戰場變成了屠殺。劉廷讓騎著部下戰馬,僅帶了幾個隨從逃出重圍。宋軍此戰損失慘重,死者數萬人(一說六萬),李敬源、高陽關部署楊重進力戰陣亡,驍將張思鈞等被俘。
遼國方面國舅詳穩撻烈哥、宮使蕭打裡等戰死,也是慘勝。12月12日,遼主下令在君子館收集宋軍屍體,築"京觀"以耀兵威。
遼軍乘勝追擊,當月攻克深州(今河北深縣西),987年正月,遼軍攻破束城、祁州(今河北安國)、德州(今山東陵縣)、文安等,縱兵大掠,如入無人之境。耶律休哥甚至建議把遼國的疆界向南推進到黃河北岸。
結語
君子館之戰與岐溝關之戰一道成為北宋對遼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的分水嶺。君子館慘敗使北宋立國之初所培植的禁軍精銳喪失殆盡,也差點使宋太宗蝕光本錢。另外,党項的李繼遷看到北宋虛弱後,投入了遼國的懷抱,促使了以後西夏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