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首封王是破秦有功人士吳芮和無諸(總第十六)
漢王劉邦登上大漢王朝的皇位之初,並沒有馬上分封自己子弟及身邊功臣,而是選擇首先冊封了項羽所封的原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緊接著,恢復被秦王朝廢除了王號的無諸為“閩粵王”。僅此而可知,論史之人對“高祖大略”的讚譽絲毫沒有誇張。
西漢時長沙、閩越與漢王朝版圖的區位關係
如果說無諸曾協同漢軍攻打過楚霸王,吳芮則在楚漢相爭中,也就是在漢王劉邦經過彼消此長的,艱苦卓絕並最終消滅項羽勢力的爭戰中,並未付出過人力物力,同時,無諸也算不上功勳卓著,但劉邦卻出人意料地,大封天下,從他倆開始。劉邦之所以先封他倆為王,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在向他的功勳大臣做出解釋表示,他是要追憶這兩人在破秦時的功績。那麼,我們簡略瞭解一下這兩王的大致情況:
長沙王吳芮塑像
吳芮:秦漢朝代交替之際的百越部落領袖,他是第一個起兵響應秦末農民起義的大秦帝國體制內官員。楚霸王項羽也很重視此人在抗秦鬥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他分封諸侯時,吳芮被封為衡山王; 漢朝建立,他又成為第一位新興王朝大封天下的人,改封為長沙王。
閩越王無諸塑像
無諸:越國解體後,無諸移居閩地,佔有福建及周邊地區,自稱閩越王。秦朝統一天下後,降其格為君長(為部落領袖,即不得稱王),秦王朝以其轄地設定閩中郡。秦末,無諸率領閩中地區士卒舉師北上,協同諸侯滅秦。楚漢分爭天下,無諸出兵輔佐漢王劉邦打敗項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復立他為閩越王,封管閩中故地。無諸仿效中原,在現今福州的冶山之麓築城建都,號“冶城”。由於他建立冶城,開闢閩疆,因而被視為中國歷史上閩越族的第一個卓著人物。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裡這樣評價漢高祖:“以天下之功為功,而不功其功,此之謂大公。”
是啊,這種首先封賞那些為天下大眾推翻暴秦立下功勳的人,而不是專門封賞為自己奪取天下的有功之人,就叫做“大公”!
楚漢相爭於北方,南方的局勢相對平穩,而與此同時,動亂的發生,往往產生於長久的和平之後,劉邦首先對南方封王,藉以鎮撫地方,這叫做“防患於未然。”
劉邦擊敗楚霸王,是以項羽主宰天下不公為由對他進行的討伐,既如此,當他擊敗了項羽奪得了天下後,就應當反其道而行之。有鑑於此,他一登上天子之位,首先選擇了表彰長沙王和閩越王的不顯之功,這就叫“不放棄微小,遵循中庸之道。”
以上這些作法,無論作何分析,無論他身邊有多麼高明的謀士,都看不到這一層,可以斷定,全都是漢高祖劉邦獨自一人內心所決斷的結果,既然大名鼎鼎得留侯張良都沒有參與意見,就別說蕭何與陳平這類徒有小智慧之人,無人有此高度。這叫作“大局觀”。
處理天下大事,漢高祖劉邦的行事往往出人意料,看似不切實際,恰又符合天意人心,這叫做“不可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