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鬥爭!中國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忠奸智斗的歷史,是一部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史,看到奸臣被正法心裡無比暢快,看到忠臣被殘害義憤填膺,總想佞臣應該得到懲處,忠臣必須善終,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事實擺在那裡,你徒喚奈何?唯有如此才是真實的存在。
永元二年秋“四知太守”楊震繼任太尉,安帝的舅舅耿寶想給宦官李閏兄弟謀求個職務,找楊震說情,楊震不準,耿寶編個瞎話說這事皇上都知道了,我只是給你傳達傳達而已。楊震說皇上知道應先讓組織部下個文,才能執行,光憑嘴說,不算數!耿寶悻悻而去。皇后的哥哥閻顯想當執金吾的官,也被楊震拒絕,楊震算是把這兩個皇親國戚得罪苦了,楊震的悲劇由此展開。
世界還有另一種存在,原任宗正劉授繼陳褒後任司徒,這個溜鬚拍馬之輩上任後立馬把皇帝的舅舅、皇后的哥哥的事全給辦了,併為安帝的乳母野王君修造官邸,大興土木,更有一幫奸臣中常侍樊豐、侍中周廣、謝惲等,專侍溜鬚拍馬之能事,一時之間朝堂上烏煙瘴氣,作為內閣首輔的楊震忍無可忍上書安帝,安帝置若罔聞不聽,野王君、樊豐、周廣、謝惲看了楊震的笑話,並對他咬牙切齒,恨不得立馬讓楊震消失,邪氣上升。
這幫奸賊看安帝不管,氣焰更加囂張,把野王君府蓋得更加豪華奢侈,並假傳聖旨從國庫裡撥款為野王君府修建花園樓臺,如此糟蹋納稅人的錢,簡直是無法無天,費用巨大,令人膛目結舌,朝堂之上議論紛紛,楊震多次上書安帝,均沒引起重視,時值年底為了不破壞安帝過年的好心情,楊震準備等到來年正月再上書安帝,但良機已經錯過,安帝已被身邊的小人洗腦矇蔽,始終不搭理楊震,任憑你嘮叨不停也無用,謊話說一百遍都成實話了,時間一長把安帝說轉了,覺得楊震也不是什麼好人,產生了讓楊震下課的想法,但鑑於楊震是關西名儒,免他恐引起眾怒,另一個用楊震也能裝朝廷愛才的面子,所以也一直沒動楊震。
這幫奸臣的倒行逆施,朝野均有耳聞,河間人趙騰仗義執言上書針砭時弊,本來安帝就窩著火想:什麼人都敢妄議朝政,朝廷太沒尊嚴了,決定殺雞儆猴下獄處死趙騰,楊震知道後為其鳴不平,安帝不聽,立判趙騰死刑,並拋屍鬧市,楊震再失一局。
延光三年安帝出巡齊魯大地,像這等好事既能巴結皇上,又能公費旅遊何樂而不為?於是文武百官趨之若鶩,但楊震與中常侍樊豐沒去,楊震是要留守公幹脫不開身,樊豐在家是趁皇上外出好用公款修宅院,遮人耳目。然而伸手必被捉,樊豐的不法行為被楊震的手下高舒查獲,並呈報太尉楊震,楊震想等皇上回京再說這事,這是不善於鬥爭的具體表現。
樊豐得知其違法事實被楊震偵知,很是驚慌,與親信密謀自保,瞌睡遇到枕頭,星象專家觀察夜有彗星逆天,樊豐暗自高興天助我也,按當時人迷信的說法,是由人造孽老天要懲罰人的徵兆,這幫人牽強附會拿楊震說事,你楊震是首輔,由於你的不作為,致使天怒人怨,你要負第一責任,這理由很充足,這幫賊人為安帝這個首要責任人開脫了,為楊震量身定做了替罪羊這個角色,如此既報了私仇又巴結了皇上,一舉兩得。
安帝到京後,這幫人先去迎接,說天象不吉於國不利,您不能回宮居住,應到太學避一避,擇吉日良辰才能回宮等等,為皇上著想,安帝能不高興?按常規樊豐沒機會說話,可他來了個捷足先登,安帝想樊豐真是個忠臣,考慮周到。按照導演的要求就先到太學暫住,樊豐繼續忽悠安帝說:楊震偏袒趙騰,你前段時間不聽楊震的話,楊震非常惱恨,圖謀不軌,所以天呈凶兆都是楊震不作為的結果,必須先把楊震法辦,才能逢凶化吉您才能回宮居住,否則大不利。
安帝剛開始不信,猶豫不決,對樊豐說:楊震是關西名儒,不會幹這樣壞吧?樊豐進一步說說:楊震是前朝鄧太后的黨羽,鄧氏垮臺,難道楊震會沒有異心?安帝如若夢醒說:你說的真是!於是連夜收回楊震的太尉印綬,免去太尉職務。楊震見到此景後悔莫及,交出印綬,坦然回家,因為無私所以無畏,但拒絕見人,楊震再失一局。安帝立即任命舅舅耿寶為大將軍,楊震與耿寶有怨,樊豐從旁竄託,兩人一起對安帝說:楊震犯了大罪,非但不感謝皇恩浩蕩,承認自己的錯誤,還一擱勁埋怨您皇上。安帝一怒之下楊震遣送原籍,永不錄用,楊震奉詔即行,到了夕陽亭對手下說:人固有一死,但死得有價值,我貴為首輔,明知奸臣狡猾,卻不能制止,野王君荒亂朝政,沒有遏制其惡行,有何臉面活在世上?我死之後可用雜木做棺,粗布為衣,已經知足,不要再修造豪墓祠堂了,說罷喝藥而死。
楊震死了還不解樊豐的恨,命令弘農郡(楊震是弘農郡人)太守移良不准他參加楊震的喪禮,還要監督其家屬不準舉報喪禮,同時把楊震的幾個兒子充當苦役,做日行百里的郵差。
楊震一再錯失整飭奸賊的良機,先是等到年後參奸賊的本,後是到等皇上回京後再說奸賊的事,逢事慢半拍,等到失去話語權的時候使自己走向了不歸路,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所以既要勇於鬥爭,又要善於鬥爭,把握先機,防患於未然,果斷出擊,像班超那樣有謀略有手段,好事辦好好事辦紮實,於國於己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