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
在漫長的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史的程序中,有一個朝代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坎,他有500年的奮鬥史,孜孜不倦,從一個龜縮於隴西大山的一個古老部族,經過500年的奮鬥兵戈鐵馬、合縱聯行、鯨吞蠶食,終將處於碎片化的華夏諸侯國,統一於自己的麾下。統一之後,從思想文化上,再到經濟生活上,處處佈局大一統的格局。然後,沒有然後了,他又以最快的速度,被農民起義以及復辟勢力所摧毀,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隆重得一筆。
他就是中國歷史上,中斷奴隸制社會,實現了封建社會大一統格局的中華封建社會第一朝的秦朝。
秦國的邯鄲之戰使的秦國國力大損,推遲30年,統一步伐秦國在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大大增強,在秦孝文王、秦昭襄王的發力經營下,秦國由強國繼續發展為,戰國時期的頭等強國。
秦趙長平之戰,使的戰國時期戰力最強的趙國軍團一塌糊塗,被殲滅40萬人,此時的秦國出現了東出統一天下的機會。奈何將相不和,範睢和白起的較勁,打破這個來之不易的局面,原本東出滅國大戰的大好局面,稍縱即逝。在之後的邯鄲之戰,緩過勁來的趙國和關東諸國,開始聯合抵制秦國致使秦國打敗,損失數十萬人馬,國力大損,再無東出實力,這也是秦昭襄王后期,秦國五大的軍事行動的主要原因,國力損失太大,軍心民心行為秦國內鬥,而損失太大。這場鬥爭說是軍事的失敗,不如說是秦昭襄王和宣太后之間的王權鬥陣的結果。雖然秦昭襄王拿回了王權,但是損失的卻是秦國國力、軍力和軍心、民中,這也是秦國消停的主要原因。
自秦昭襄王后期至秦始皇親政,三十年間,秦國蓄積國力,統一六國,水到渠成秦昭襄王在邯鄲之戰失敗後的十幾年裡。沒有再採取大的軍事行動。之後的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都是粉墨登場,但是他們都是過客,短短3、4年連續駕崩。在秦國朝堂之上形成了以華陽太后為首的楚國勢力集團、以趙姬為首的趙國勢力、還有以秦國宗室為一派的何方勢力。
楚國勢力根深蒂固,勢力龐大;趙國勢力其實就是一個權力集團,趙姬是秦王嬴政她媽,相國由呂不韋充當,都是來自趙國,其實和趙國皇室幾乎沒有交集,但是這個集團是把持了秦國內外所有權力,所以在各個勢力之中是高高在上的。
最強集團的倒臺,也是從內部開始。當相國呂不韋沒有過多精力,來維繫和趙姬的私情候,於是,將舍人嫪毐送到了趙姬身邊,最終趙姬迷戀上了嫪毐,對之有求必應。最終這個集團開始撕裂。
聰明的嬴政,看出了這個破綻,在李斯的輔佐下,開始利用之。最終嫪毐叛亂,被殺,趙姬被放入雍州雪宮,嬴政收回王權,在李斯的輔佐下,開始了東出滅國,用了10年時間掃平六國,建立秦朝。
嬴政在立儲問題上的含糊不清,最終造成秦帝國迅速灰飛煙滅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續推行他的法家治國,整合國內經濟、文化、開疆擴土、驅逐匈奴。戰爭結束了,但是建設方面的事情才剛剛開始。修長城、修直道、建設阿房宮、修建驪山陵墓…,山東六國貴族蠢蠢欲動…這些都是秦朝的外部不穩定因素。
但是秦始皇嬴政最大的失誤就是生前沒有明確繼承人,當他五巡天下之時,漸漸發現民間疾苦,他意識到了法家治國的殘酷,他想死了公子扶蘇提出的與民休息的思想。在彌留之際,是想讓公子扶蘇來繼承王位的,奈何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寺人,趙高出現了,改詔殺人。秦朝朝堂陷入黑暗。
原本作為丞相的李斯,如果是一個正直點的人,他可以制止這個錯誤的做法,但是李斯為了自己的前途地位,妥協了,最終,被趙高培養的胡亥繼位。秦朝陷入內亂,直至滅亡。
當初秦始皇早一步明確帝位傳承人,也許歷史會改寫,但是這一幕沒有出現。作為秦朝建立的功勳之臣李斯,如果公道一些,也許會改變歷史,奈何私心戰勝理智,也是秦朝滅亡得重要原因。
嚐到權力滋味的人,時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的權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