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熱播,有兩個人物堪稱一對活寶,讓人印象深刻,一個是西周君,一個是東周君。兩人年紀差不多大,性格特點也極其相似,都是:倚老賣老,無謀無略,不自量力又十分天真。
(西周君與東周君給周天子請安)
西周君的拙劣表演劇中,西周君出現在嬴異人成功逃回秦國,立為嫡子不久。
公元前256年,西周君認為秦國到處征伐,破壞了當初周朝分封天下的正常秩序,於是舉天子之旗,聯絡東方六國,集50萬大軍合縱攻秦。大軍包圍秦之伊闕,秦國形勢危急。
然而,秦昭襄王舉重若輕,他根本不救伊闕,也不理會西周君及六國聯軍,而是令嬴異人與嬴摎帶兵直取西周君老巢洛陽。
這個西周君,一大把年紀了,頭髮、鬍子都白了,卻犯了個這樣愚蠢的錯誤,為征伐秦國,大軍盡出,卻將老巢丟在後方。這就相當於一個人雙拳打出,卻將胸膛暴露給敵人,多危險啊!
(西周君)
當聽到秦軍殺向洛陽,西周君驚呆了,立即與六國聯軍回援洛陽,可是已經晚了,秦軍已將洛陽重重圍困,洛陽之命運,已全在秦軍掌控之中。於是,西周君只得與秦軍談判,希望秦軍撤軍了事。他天真的以為,雖然他做了錯事,但是看在"周天子"面上,秦國應該原諒他。
然而,秦軍的要求卻是:
西周君需獻出他轄下的36座城池及土地人口,少一座城,一寸土,都不可,周天子仍可居住洛邑,但土地歸大秦,若西周君不答應,就打到答應為止。
西周君這才知道,合縱攻秦,是要承擔後果的。大錯鑄成,無可挽回。只好舍國保命,於是答應了秦軍要求。
(西周君與周天子)
東周君步西周君後塵,結局更慘公元前249年,東周君也想聯合東方六國攻秦。呂不韋剛剛為相,聽說東周君有攻秦之意,為樹立自己在朝中威名,呂不韋親自率兵討伐東周君。
東周君實力弱,只能指望六國援軍前來相助,他急派人前往六國搬救兵,很快盼來了韓、魏兩國大軍。由於呂不韋只帶了五萬兵,韓、魏大軍足可抵擋,東周君高興壞了,要擺酒慶賀,並想裡應外合,一舉滅呂。
然而誰能想到,局勢很快發生翻轉,韓、魏兩國居然打了起來,原來他們此次援周,名為救周,實則為搶奪周之城池。就在韓、魏內亂之際,秦將蒙驁大軍殺到,韓、魏敗走。呂不韋不費吹灰之力攻下東周城,東周君口中含玉,赤裸上身,跪地請降,800年周朝自此滅亡,乾乾淨淨。
(東周君跪地請降)
這裡不說西周君與東周君如何滑稽可笑,單說時間已經到了春秋戰國末期,為什麼周朝會有兩個君?
西周君與東周君由來事情回放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大封諸侯,建立周朝。周朝輝煌約300年後衰落,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進入春秋、戰國混亂時期。
春秋、戰國之時,周天子、周王室一直存在,只不過,存在感很低。它與它分封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發展軌跡相反,人家是改革求發展,方向朝上;它是守舊吃老本,方向朝下。
光守舊、吃老本也就罷了,周王室還自殘自傷鬧內訌。最著名的內訌是公元前441年,周貞王去世之後,四個兒子中的前三個輪番爭搶天子之位,最後三兒子姬嵬勝出,是為週考王。
週考王雖得周天子之位,心有餘悸,他看了看四弟姬揭,害怕姬揭重複昨日的故事,於是在洛陽之西找了塊地,建了個西周公國,讓姬揭去做國主。這相當於在周王室這個總公司之西,設了個分公司。
(要求消滅西周君的嬴稷)
分公司西周公國也不太平,第二代時重現兄弟爭位亂相,當時的西周公國周惠公只好在本國內又拿出一塊土地,給了他的弟弟姬根,又成立了一個小國——東周公國。這相當於周王室的子公司又成立了一家孫公司。
此三國,面積都不大。因為周王室自從遷到洛陽後,土地不過六百里,後來幾經分封,又損失三百里,只剩下三百里了。三百里地再分二國,可想而知有多小!
到了戰國末期,周朝的最後一任天子為周赧王,周赧王把自己的朝堂搬到了西周公國,和西周君一起辦公。可能是周王室那邊太寂寞了吧。
(消滅了西周公國的嬴異人)
秦國為什麼要滅西周君和東周君?西周公國與東周公國實力很弱,七雄中任何一雄都可以滅掉他們,奪取他們土地。然而,由於他們是周武王姬發的嫡系後代,飲水思源,大家都不想先出頭做這種"缺德"事。
但是秦國想法不同。
秦國並非姬姓子孫,與周武王及其後的周天子都無血緣關係。秦國的第一任國主秦非子是周天子屬下的"弼馬溫",一個養馬的,周孝王看秦非子做事勤懇,將"秦邑"封給了他,遂有秦國。
而且,秦國強大後,東方六國屢次合縱攻秦。東方六國合縱攻秦時,都喜歡讓周天子牽頭,或者西周君、東周君牽頭,這3個老頭子也似乎特別樂意做牽頭的事。每次他們牽頭攻秦,都給秦國帶來諸多麻煩,這讓秦國很討厭。所以滅了他們最省事。
(消滅了東周公國的呂不韋)
消滅西周公國與東周公國,還可以向天下表明秦國之志——一統天下之志,表明他們的決心和勇氣。這才有了公元前256年,秦軍滅西周公國,奪其36城及人口土地,同時也逼死了在西周公國辦公的周天子周赧王。也有了公元前249年,呂不韋滅東周公國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