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成帝的老師、丞相匡衡被免職後,大漢朝徹底進入了舅舅治國時代。
漢成帝他舅、大將軍王鳳一個人說了算。
為啥舅舅說了算?
漢成帝:那是我親舅呀,我不信他信誰?
信叔伯兄弟?他們老惦記著分家產。比如七國之亂、淮南王劉安造反啥的。
信大臣?他們老惦記著搶班奪權。比如韓信、霍光啥的。
信宦官?禍國殃民的大太監石顯剛被處理掉。
信老師?假公濟私的匡衡老師剛被一擼到底。
看來看去,還是從小看著自己長大的舅舅王鳳最值得信任(上少而親倚鳳)。
王鳳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一點也不拿自己當外人。
有一次,大臣們向漢成帝推薦了皇室後裔劉歆。劉歆確實有才,又是老劉家的人,漢成帝很喜歡,準備讓他給自己當秘書(中常侍)。下屬提醒漢成帝:這事應該知會一下大將軍吧?
漢成帝:我就給自己配個秘書,還種小事,有必要和大將軍說嗎(此小事,何須關大將軍)?
下屬苦苦哀求:還是和大將軍說一聲吧(左右叩頭爭之)。
漢成帝很無奈:好吧。
沒想到,王鳳直接給否了:劉歆不合適擔任秘書一職。
然後,這事就黃了(鳳以為不可,乃止)。
舅舅就是這麼拽。而且,舅舅一家都這麼拽。
漢成帝時期,王家一共有10個人被封侯,先後有5人當過帝國一哥:
大舅王鳳
表舅王音
五舅王商
七舅王根
表弟王莽
王家的舅舅表哥表弟表侄表姐夫表妹夫,全在中央要害部門的重要崗位任職(分據勢官,滿朝廷);王家的親戚朋友學生校友老鄉,全在地方政府擔任領導職務(郡國守相、刺史皆出其門下)。
這天下,表面姓劉,實際姓王。
王家人有多囂張?
你要是魚肉一下百姓、欺負一下官員,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姓王。
因為,他們連漢成帝都不放在眼裡。自家外甥,有啥好客氣的?
比如,五舅王商怕熱,他也不彙報,直接就鑿穿長安城牆,給自家後院引來河水,搞了超級大的人工湖。一到夏天,王五舅就在家裡泛舟消暑。
比如,七舅王根喜歡高大上,直接仿造外甥的皇宮,把家裡重新設計裝修了一下。有客人來了,王七舅就領著他到處參觀賣弄:看看我這裝修,和我外甥家差不多吧?
漢成帝到舅舅家走親戚,發現舅舅們這麼胡搞,氣得肝顫(上怒)。
舅舅們這麼囂張,就沒人管嗎?
對。
一、匡衡被免職後,能在威望和信任度上影響漢成帝、制衡王家人的官員,沒了。漢成帝當然不止匡衡一位老師。新任丞相張禹也是帝師,漢成帝對他也很信任和倚重。但是,張老師徹底被王鳳給嚇破膽了,別說和王鳳對著幹了,他都不敢和王鳳平起平坐。
漢成帝讓張禹和王鳳共同領導大內辦公廳(與王鳳並領尚書),張禹嚇得血壓都高了,多次以健康為由申請提前退休(內不自安,數病,上書乞骸骨,欲退避鳳)。
漢成帝不批准。張禹就低眉順眼地當了幾年擺件。
漢成帝非常倚重他。每次他生病,漢成帝都親自登門看望;每逢國家有大事,漢成帝都親自登門請教。
張禹呢?不講擔當,只談利益。
有一次,張禹又生病了。漢成帝前去看望。當時,張禹的四個兒子中,只有小兒子大學剛畢業,還沒參加工作。於是,當著漢成帝的面,張禹故意不斷地憂心忡忡地看他小兒子(禹小子未有官,禹數視其小子)。
漢成帝收到,當場任命張禹的小兒子為皇帝辦公室正處級幹部(黃門郎、給事中)。
有一陣子,很多幹部群眾上書,舉報王家結黨營私、囂張跋扈、禍國殃民。漢成帝有點犯嘀咕,但又不敢相信,就親自去拜訪張禹,想聽聽恩師的意見。
張禹呢,覺得自己老了,孩子們又剛參加工作,根本不敢得罪王家人(禹自見年老,子孫弱,恐為所怨),就告訴漢成帝:這些舉報信都是胡說八道,別理他們(新學小生,亂道誤人)。
漢成帝從此對王家不再懷疑(由此不疑王氏)。
我們當然可以責備張禹貪生怕死沒擔當。但張禹如果真的和王家對著幹,有用嗎?
歷史已經證明並將反覆證明:沒用。
因為:
二、王家有個超級無敵保護傘。從匡衡到王商(漢成帝的第二任丞相,和漢成帝的七舅王商同名),再到最忠誠、有才、德高望重的宗室子弟劉向,所有與王家對著幹的,都沒有好下場。
匡衡:被一擼到底,回老家當農民;
王商:被一擼到底,氣得吐血而亡;
劉向:當了42年的正部,多次被一擼到底。
就連全國優秀部級官員(行能第一)馮野王,只因為漢成帝動了一下念頭:想讓他取代王鳳(欲以代鳳),也被一擼到底,鬱鬱而終。
因為王家有個超級無敵保護傘:皇太后王政君。
更重要的是,這把超級保護傘活得還特別長。
王政君活了84歲,先後擔任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長達61年。王莽都篡漢了,她老人家還繼續活了5年才去世。
三,漢成帝也不愛上班。據正史記載,漢成帝性格寬厚、風度翩翩、特別有涵養,唯一的缺點就是好色,當太子時就愛和帥哥美女玩(上自為太子時,以好色聞)。
當皇帝后,更是徹底放飛自己。他屬於男女通吃,最寵愛的女人是大名鼎鼎的趙飛燕姐妹;最寵愛的男人是大名鼎鼎的張湯、張安世的後代:富平侯張放。
漢成帝平時不愛上班,要麼在宮裡和趙飛燕、張放等人一起玩到天亮(作長夜之樂),要麼和張放微服出宮,到長安周邊吃喝玩樂(鬥雞走馬)。
媽媽和舅舅實在看不下去了,隨便找了個罪名,把張放貶到外地做官。漢成帝和張放天天寫信,相思成災。張放偶爾回京探親,臨走時,漢成帝哭著為他送行(常涕泣而遣之)。
兩人的感情確實很好。後來,漢成帝去世,張放傷心而亡(成帝崩,放思慕哭泣而死)。
扯遠了。
對漢成帝來說,皇帝是兼職,吃喝玩樂才是主業。
所以,王家這麼折騰,也是他縱容的結果。
當然,王家再牛叉,把大漢帝國折騰得烏煙瘴氣、天怒人怨的,也無法可持續發展。
關鍵時刻,王家出現了一位超級吸粉的男神。
四,影帝王莽。王莽,王家的一朵奇葩。
皇太后王政君有八個親兄弟。漢成帝接班後,七個舅舅全部封侯,唯一沒封侯的就是已故的二舅、王莽的父親王曼(太后兄弟八人,獨弟曼早死,不侯)。
王莽弟兄二人,他大哥也很早就去世了。
所以,當其他堂兄弟一個個成為小侯爺,開始作威作福、花天酒地時,14歲的王莽一邊勤奮讀書、尊師重道,一邊伺候老母寡嫂小侄子,不驕不躁、不卑不亢。
22歲那年,帝國一哥、大伯王鳳病重,王莽沒日沒夜、不眠不休地守在病床前伺候(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
王鳳感動地一塌糊塗:這侄子比親兒子還孝順,還用心。
於是,王鳳去世前,親自把王莽託付給了妹妹王政君和外甥漢成帝:王莽是個好孩子,一定要好好照顧他。
於是,王莽被任命為漢成帝辦公室正處級幹部(黃門郎),正式進入官場,不久,被提拔為副部(射聲校尉)。
王莽還是一如既往的德才兼備。
沒有人不喜歡王莽。
他的五叔、成都侯王商主動提出,讓出自己的部分封地,請求朝廷分封給王莽。
陳湯等大漢明星官員紛紛上書,稱讚王莽是帝國不可多得的優秀幹部。
皇太后王政君也多次表示:王莽是個好孩子。
於是,眾望所歸的王莽被封侯(新都侯),升任大內禁衛軍司令(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正式成為漢成帝的近臣、重臣。
地位更高了,王莽更謙虛謹慎、團結友愛了。
他散盡家財,結交天下名士;他事無鉅細,關心同事下屬。比如,漢軍五號首長(後將軍)朱博無子,王莽親自買來一名容易生兒子的奴婢送給他。
全國幹部群眾都由衷讚歎:王莽是個好同志(在位更推薦之,遊者為之談說)。
王莽的聲望越來越高,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叔叔們(虛譽隆洽,傾其諸父矣)。
這一年,王莽29歲。
王莽的絕佳表現,讓橫衝直撞的王家開始行穩致遠。
如果說,王家的一枝獨大導致了政權的失衡。那麼,漢成帝沒有兒子這件事,更是雪上加霜,直接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皇權的失序。
失衡+失序,大漢帝國這艘巨輪無可挽回地駛向致命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