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縱觀東北亞地區的歷史,凡是強盛的大一統王朝,幾乎都有越過鴨綠江到朝鮮半島作戰的歷史,甚至北方的遊牧和漁獵民族也多次南下進攻過朝鮮半島。

而其中就有一個非朝鮮半島政權,就因為跨過鴨綠江奪佔了朝鮮半島北部地區,就被如今的韓國當做祖宗,拍了很多電視劇和電影來渲染甚至是虛構它的強大。這個政權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高句麗。

▲韓國人拍的電視劇,講高句麗時代的歷史

那麼高句麗這個中國東北部的地方政權,是如何越過鴨綠江進行擴張的呢?

1.鴨綠江對高句麗政權發展的意義

高句麗是西漢後期(公元前37年),由東北濊貊、扶余人和部分漢人,在今天遼寧省東北部的渾江流域建立的政權。

它的民族構成,和今天朝鮮半島上之朝鮮民族的祖先三韓部族完全不同。

▲韓國人據考古資料繪製的高句麗人卡通形象,實際上高句麗是中國地方政權,和今天的韓國完全不沾邊

西漢時期,漢軍越過鴨綠江,滅掉了當時舊燕國勢力建立的衛氏朝鮮,在遼東和朝鮮半島設立了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四個郡,後合併為玄菟郡和樂浪郡。初建的高句麗政權不是獨立的,而是歸屬於玄菟郡管轄。

▲西漢時期的漢四郡

我們今天都知道,鴨綠江是中國與朝鮮的界河。但是在一千多年前,鴨綠江不但和界河沒有任何關係,還經常被其他政權當成爭奪的物件。

▲壁畫上的高句麗士兵

原因是鴨綠江流域地區地處長白山餘脈,氣候溼潤,土地肥沃,適合居住和發展農業生產,臨海的位置也便於海上貿易。

如果新興的高句麗政權能夠奪佔鴨綠江流域,那麼就可以獲得一大片優秀的耕地和水源地,還能同中原地區和朝鮮半島上的居民進行海上貿易,更有利於族群的發展興盛。

▲李氏朝鮮時代的半島地形圖

從高句麗建國之初的國際形勢來看,高句麗西部和西北部的遼東地區,常年被強大的中原王朝佔據,它們武力強大,高句麗通常是惹不起的,只能向流寇一樣搶一把就走而無法奪佔。

北部和東北部的扶余人是高句麗的本家,高句麗本身就是扶余貴族南逃到渾江流域建立的政權。

仇敵在北,而且受到中原王朝的保護,自然也不方便再北上。只有南進鴨綠江和朝鮮半島東北部的山嶺,欺負一下濊貊、沃沮那群“弱雞”部族比較靠譜。

這就好比赤壁之戰時期的劉備,曹操和孫權的地盤都沒法打,只有西進奪取巴蜀才能成三足鼎立之勢。

綜合自然環境和國際形勢的因素,往鴨綠江方向擴張,比較符合高句麗的發展需要。即便在後來中原地區發生戰亂,高句麗人有機會奪取遼東地區時,其“南進”政策也沒有放棄。

高句麗的都城和統治中心,也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一步步地從今日的遼寧轉移到了鴨綠江以南的今朝鮮首都平壤地區。

2.屢戰屢敗,而又屢敗屢戰

公元前8年,朱蒙被西漢朝廷封為高句驪(麗)侯,相當於朝廷承認了高句麗政權的存在。

政權建立之初,雖然實力弱小,人口不多,遠遠不能稱作一“國”,但是卻趕上了一個有利於高句麗擴充套件生存空間的時候。

這時的西漢王朝政局混亂,外戚王莽篡權,對邊疆的控制力減弱,朝鮮半島上的玄菟郡和樂浪郡的力量也遭到削弱,時常受到周邊部族的侵擾。

而朝鮮半島東北部山嶺地區的濊貊族人更是菜得不行,一打就垮。所以高句麗人在“獨漢以強亡”的兩漢年間,卻初步奠定了高句麗政權的基礎。

王莽於公元9年篡位建立“新朝”,惹得國內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周邊異族也開始叛亂。朱蒙也不甘寂寞,發起了反叛行動,不料實力太弱,很快就被王莽的將領嚴尤誅殺了,餘下的高句麗人馬上歸降。

王莽直接將高句麗改名為“下句驪(麗)”。待到王莽的新朝政權被推翻,高句麗人趁著中原大亂,諸侯逐鹿,開啟了一段比較順利的擴張程序。

▲公元1年的遼東和朝鮮半島

此時高句麗的首領大武神王無恤,首先把矛頭指向了自己東北的老鄰居扶余人。

他之前做王子的時候,就曾在鶴盤嶺之戰中就曾擊敗過扶余人。繼承了首領之位後,他於公元22年將東扶余王殺死,佔領了一塊地盤。

隨後南進朝鮮半島北部的山嶺,收拾了一頓濊貊人和沃沮人,平定了他們所建立的蓋馬國、句茶國。

公元32年,無恤繼續南進,先後越過鴨綠江和清川江(當時稱“浿水”),進攻原樂浪郡地區的崔理割據政權,並在37年推翻它。

很明顯,無恤就是想趁東漢政權尚未穩固在遼東的統治時,佔領原漢朝樂浪郡的地盤,把生米煮成熟飯。

▲公元37年奪取樂浪郡後的高句麗

可是漢光武帝劉秀是何許人也,不可能等你把飯煮熟。公元44年,劉秀派兵東進朝鮮半島,佔領了原樂浪郡的大部分地區,重建樂浪郡,把高句麗人的勢力驅逐出清川江以北。

公元49年,高句麗人壯著膽子入侵遼東地區,反而被遼東太守祭彤招降。

但是東漢王朝在歷經兩漢動亂後,國力遠未恢復,且北匈奴勢力重新崛起,給東漢王朝北境帶來的威脅很大,所以劉秀權衡利弊,不再試圖恢復西漢時期漢四郡之地,放棄了對嶺東之地(即朝鮮半島東北部和今吉林省南部的山區)的直接管轄,而是讓當地民族區域自治。

這就給了高句麗穩固自己在鴨綠江流域統治的機會。朝鮮半島形成了鴨綠江下游地區到樂浪郡由東漢管轄,清川江以北和鴨綠江中上游地區由高句麗佔領的局面。

▲古墓壁畫上的高句麗人

扶余人攝於高句麗人的威勢,主動抱東漢的大腿,讓高句麗不敢對自己動手。

而高句麗攝於東漢之威,暫時不敢大規模地侵佔嶺東之地和入寇東漢州郡(史書稱“寇鈔”),同時也向東漢稱臣納貢。

但是它只要有機會,就會蠶食嶺東地區,也多次聯合鮮卑等遊牧民族,去玄菟郡和遼東郡過過搶劫犯的癮。

到了高句麗太祖大王時期,高句麗已經基本完成了對嶺東地區各部族的征服工作。到了東漢後期,高句麗在對中原王朝屢戰屢敗情況下,堅持鬥爭,終於算是在鴨綠江流域站穩了腳跟。

3.不講武德的曹魏人和鮮卑人,差點打斷國運

到了東漢末年,又是朽木為官,禽獸食祿,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的時代,高句麗以為自己又迎來了第二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中國古籍上記載,高句麗人喜歡蹲著,這是韓國人據史料繪製的高句麗人

不料這時候的遼東郡出了一個猛人軍閥家族——公孫度家族,再次阻截了高句麗的南進之路。

公孫度是玄菟郡小官吏出身,被把持朝政的董卓於公元190年任命為遼東郡太守。

公孫度及其子公孫康在遼東任職期間,通常避免參與中原爭奪戰,而是著力經營東北邊境,處理與周邊部族的關係。高句麗想要入侵玄菟郡、樂浪郡和遼東郡的地盤,結果被公孫家打的大敗虧輸,不得不臣服於公孫家。

公孫度父子除了武力打擊高句麗人之外,還採用政治外交兩手鎖死高句麗人的擴張之路。

在政治方面,公孫度將偌大的遼東郡拆分為遼東和遼西兩郡,在樂浪郡南部地區設立新的帶方郡,大力予以經濟和軍事建設,阻擋高句麗南進和西進之路。

在外交上,公孫度父子採用各種手段,拉攏高句麗人的勁敵扶余部落為自己所用,又分化鮮卑人和高句麗人的同盟關係,讓高句麗的發展處處掣肘。終公孫家統治遼東四十餘年,高句麗人也沒翻出什麼大浪來。

▲公孫家族統治遼東時期的朝鮮半島

但是到了公孫淵這一代,公孫家開始把主意打到了逐鹿中原上,想要聯合孫權幹一幹曹魏,結果卻惹來了司馬懿的大軍,兵敗身死,基業歸人。

高句麗人也參與了這次行動,趁機瓜分了部分公孫家的資產。曹魏滅完公孫家後又忙著去應對吳蜀的挑戰,遼東出現了一個軍力空窗期,高句麗野心膨脹起來,於公元242年集合軍力擊破遼東的西安平地區。

事實證明,高句麗人再一次打錯了算盤。曹魏聞之訊息震怒:收拾不了吳蜀,我還收拾不了你高句麗?曹魏於公元244年派大將毋丘儉率領步騎數萬人,一路平推碾壓高句麗人,直接摧毀了高句麗經營多年的首都丸都城(今吉林省通化市吉安市地區)。

毋丘儉充分發揮了“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精神,一路追高句麗東川王追到位於今天黑龍江省境內的沃沮北境,看到了日本海的日出才返回。

高句麗政權這回算是遭遇到了毀滅性打擊,包括鴨綠江流域在內的所有地盤都丟掉了。

為什麼漢末三國如此混亂,周邊部族依舊無法入侵中原?公孫家和毋丘儉就提供了一份標準答案。

等到西晉政權建立,不久之後又爆發了“五胡亂華”事件,高句麗人重新聚集回血,重建了丸都城。這時的中原比起漢末時期更加混亂不堪,高句麗人覺得自己又行了。不料遼東地區這時迎來了新的強人勢力——鮮卑人慕容廆建立的前燕政權。

開始時,慕容廆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下,兩次進攻高句麗都被擊退,說明高句麗此時已經恢復了一定的實力,但也與前燕政權重心在參與中原爭奪有關。

高句麗雖然擊退了進攻,也多次試圖寇鈔玄菟郡和遼東郡,但是在面對前燕政權時依舊是劣勢局面。

於是高句麗美川王玩了一手轉進,於公元313年和314年南下,先後越過鴨綠江、清川江和大同江,偷襲樂浪郡和帶方郡這兩位一兩百歲、久病纏身的“老同志”,這次是著實得把兩郡拿在了手中,和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和新羅兩位小兄弟接洽上了。

高句麗這一手,正是為了防止慕容家變成另一個公孫家,再次壓制自己數十年而實施的,屬於戰略上的妙棋。

高句麗甚至向東晉稱臣納貢,想要聯合東晉的力量一起對付前燕。但問題是,前燕的下一任元首慕容皝是一個狠角色,他很清楚的認識到高句麗人勢力的發展對自己的威脅,自己有必要以毋丘儉為榜樣,再對高句麗人來一次“犁庭掃穴”。

▲慕容皝(297—348)

公元342年,慕容皝親率4萬精銳從南陝進發,討伐高句麗,又派慕容翰和慕容家最能打仗的慕容垂率領一萬五千軍隊,從北置進發。

兩把尖刀直插高句麗的心臟,慕容垂初戰便展現了過人的軍事才能,將高句麗王的軍隊輕鬆拿下,追亡逐北,高句麗王僅以身免。慕容皝的親軍也像毋丘儉一樣攻破丸都城,把高句麗先王的屍體和國王家眷都一股腦帶走。

▲位於今吉林省吉安市的高句麗王城(丸都城)遺址

這是高句麗再次遭遇的一場毀滅性打擊,不過前燕軍隊忙於搜尋國王殘部,沒有去重新收取樂浪和帶方郡。

高句麗人也被慕容皝嚇得畏畏縮縮十幾年,不敢提南進和寇鈔之事。不過從戰果來說,慕容皝沒有取得徹底消滅高句麗的戰果,高句麗恢復實力也比曹魏時期快得多。

4.壓制百濟新羅,三江在我手

由上我們可以看出,高句麗儘管遭到多次重大打擊,但是已經佔領鴨綠江中上游流域很長時間了。

而在接下來的歷史階段,高句麗將要徹底拿下包括鴨綠江、清川江、大同江三江流域的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甚至要南進漢江,與百濟和新羅兩位“年輕人”比試一下。

慕容皝的繼任者慕容儁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君主,但是他在位期間著力與其他少數民族政權和東晉作戰,沒有繼續削弱高句麗。

在他死後,前燕政權也開始陷入風雨飄搖之中,被新興的前秦苻堅政權滅亡。

高句麗又是抓住了這個戰略機遇期,鞏固自己在樂浪、帶方二郡的統治後,從帶方郡繼續南下,與試圖北伐的百濟和新羅展開了一系列遭遇戰。

▲前秦與東晉對峙的同時,高句麗與百濟對峙

百濟和新羅政權由三韓民族組成,之前也曾試圖北進攻取帶方郡和樂浪郡。

從公元369年開始,百濟人和高句麗人就樂浪和帶方的所有權問題,進行了長達二十多年的軍事衝突與對峙。

百濟的近肖古王也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對內修齊庶政、整軍經武,使得國力迅速強大,在與高句麗人的作戰中多次擊敗對方,甚至殺死過高句麗國王,把戰線推到了禮成江流域,一度進攻平壤城。

高句麗和百濟分別朝貢前秦和東晉,也是想借大國力量制約對方。

而新羅就比較雞賊了,在高句麗和百濟爭戰不休時,悶聲發大財,兼併了周邊的三韓部落。

高句麗和百濟都派出使者拉攏新羅,新羅權衡利弊後,覺得高句麗更有發展前途,於是加入了高句麗一方共同對付百濟。

而百濟也拉攏倭國(日本)和作為自己的盟友,對抗高句麗和新羅聯盟。

▲前期的衝突中,百濟對高句麗佔上風

公元383年,東晉在與前秦的淝水之戰中取勝,使得朝鮮半島各國紛紛改抱東晉的大腿。

歷經小獸林王和好太王兩代君主的大力經營,高句麗的實力有了質的提升,戰爭天平也由此打破。

公元391年,好太王整頓數萬精銳部隊,發動了對百濟的征伐,一鼓作氣奪取了漢江以北的十幾個城鎮。

百濟人想要找回場子,多次對高句麗發動反擊,不料每次都大敗,惹得國內震動,被迫召喚倭國和伽耶部落盟軍前來幫場。

公元400年,好太王面對百濟-倭國聯盟,同新羅軍一起發動了庚子之役,將倭國人追殺得哭爹喊娘。

倭國人在吃敗仗後又做了一次努力,於404年入侵帶方郡,結果又被好太王狠狠削了一頓,被迫退出了朝鮮半島。高句麗透過對百濟和倭國、伽耶的一系列征戰,把國土擴張到了臨津江一線。

▲高句麗好太王(374—412)

淝水之戰後,慕容垂在遼東建立了後燕政權,於參合陂一戰中擊敗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但是在慕容垂死後,後燕在面對新興的北魏政權時處於下風,被連連擊敗,導致對遼東的統治空虛。

好太王抓住這個機會,於公元407年偷襲遼東郡,終於實現了高句麗人三百餘年攻取遼東的夢想。好太王順便還把北部邊境新誕生的契丹和庫莫奚部族也教訓了一頓。

▲好太王碑(公元411年)的拓片

雖然奪取了遼東,但是高句麗人仍然十分害怕強大的中原政權前來攻打自己,再次上演當初兩次被攻破丸都城的慘劇,於是在一邊加緊西部防禦的同時,一邊開始做統治中心難移的工作,指導思想是離中原王朝越遠越好。

於是在高句麗長壽王時期,鑑於對百濟的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高句麗首都於公元427年南遷越過鴨綠江,搬到了今天的朝鮮首都平壤城。

到了5世紀後期,高句麗連著對百濟和新羅一通揍,不過沒有滅亡它們。這時的高句麗國力和版圖都處於鼎盛時期,朝鮮半島北部的三江地區以及漢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區都穩穩地抓在自己手裡了。

縱觀高句麗越過鴨綠江,南下朝鮮半島的歷史,可謂是一波三折、不屈不撓了。

▲645年,唐朝與高句麗戰爭的行動線路圖

韓國很多人把高句麗人認作祖宗,可能也是因為它是朝鮮半島上出現過的最強勢的政權了吧。畢竟能夠讓隋唐兩朝集四代君王之力才滅掉,也確實有兩把刷子的。

2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一組李先念的珍貴老照片,毛主席稱讚他是“不下馬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