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都說兄弟如手足,

部將黃誠為了獲取招安機會,

卻咔嚓斷腕,

一刀砍死老領導,

並割下首級納了投名狀…

01

從公元前209年,屯長陳勝吳廣率民工揭竿而起,到公元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兩千年間,知道史上爆發過多少次農民起義嗎?

在教科書上,大型的就有40次之多。

如,項羽、劉邦滅秦之戰;西漢綠林起義、赤眉起義;東漢張角黃巾軍起義…

隋末瓦崗起義、竇建德起義;唐代中期西原人民起義;唐末王仙芝起義、黃巢起義…

有宋一朝,前後300餘年間,共發生過433次農民起義!

其中,230次發生在北宋,203次發生在南宋。如宋江梁山泊起義、鐘相楊么起義、紅襖巾抗金起義…

那麼,在林林總總的農民起義中,最終絕殺朝廷、登上權力之頂的,又有多少次?

答案是:可憐兮兮的兩次。

02

第一次,是由派出所所長劉邦組織、率領的滅秦起義。

之所以將劉邦也劃歸農民隊伍,是因為他這個泗水亭長等同現在的輔警,屬臨時工,非體制內人員。

秦統六國,於地方推行郡縣制。郡下面設縣,縣下面設鄉、裡、亭。

亭,為最最基層單位,到底了。但郡縣長官均為朝廷任命,領國家工資,是在編公務員。而縣以下的機構人員,則由地方選拔,不在編,也沒有國家薪資。

自古皇權不下縣嘛。

那村長亭長們靠啥生活?

看看正史野史中的劉邦,就一目瞭然了:

遊手好閒耍無賴,吃喝嫖賭帶忽悠。

劉邦:又在糟踐我是無賴?

第二次,元末紅巾軍起義。

“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在白蓮教首領韓山童的振臂一呼下,數萬治理黃河的役夫頭裹紅巾,造了吏治腐敗的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的反。

亂戰之中,安徽鳳陽放牛娃兼小和尚朱重八脫穎而出,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徹底將妥懽帖睦爾打回了沙漠深處的老家。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於應天府即皇帝位,國號大明。

那麼,前赴後繼上演過如此之多的農民起義,為啥成功者屈指可數?

對此問題,似乎又要歸結到我們最反感、卻又不得不接受的那三個字上——

窩裡鬥。

03

不管願不願意承認,堪稱“老傳統”的窩裡鬥,似乎是國人的原罪。

說到這個話題,還要提及陳勝、吳廣。

身為統領,因為缺乏識人之明,馭人之術,自然難以駕馭如此龐大而迅速崛起的軍隊。

而且,隊伍中魚龍混雜,幫幫派派,人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耍手段,使陰謀,玩伎倆,弄詭計,鬥得不可樂乎。

比如,做了張楚王的陳勝,轉身就將“苟富貴,勿相忘”當做廁籌揩了屁股——

一個曾和他一同給地主種地的同鄉,聽說他做了王,特意從老家樂顛顛趕來投奔。

豈料,咚咚咚,敲了半天門也沒人搭理;

後因叫了陳勝的乳名,說了他的陳年舊事,竟惹得他惱羞成怒,以“妄言”之罪弄死了他。

老鄉見老鄉,心口捅一槍啊。

再後來,陳勝偏聽濫殺,導致部眾離心,不久便被秦將章邯打得滿地找牙。潰逃至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南),遭專車司機所擊殺。

拉開抗暴大幕、建立張楚政權的陳勝,就這樣湮沒於群雄角逐之中。

真的是很遺憾,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下場竟然是被螃蟹給夾死了。

04

楚漢五年(公元前207~202年),帝位之爭,以項羽為首的江淮義軍和以劉邦為首的山東蘇北義軍,同樣發生了嚴重內訌。

在消滅掉共同的敵人——暴秦之後,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擺在了面前:

權力的重組與分配。

此時,項、劉兩個曾經的小夥伴不是坐下來,面對面,平心靜氣地進行談判磋商,而是直接抄傢伙,開幹。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成王敗寇嘛。

結果,暴力之下,你死我活幾個回合,劉邦笑到了最後。

一清洗完畢外部,連血都顧不上擦,槍口刀鋒急掉,接著收拾內部。

剷除異姓諸王,本質也是一種內訌。

於是,藏荼、盧綰、韓信、英布、彭越…接連做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註解。

及至明末,童年時曾給地主放羊、長大後就成了銀川郵差的李自成,一路開掛,於1644年殺進北京。

但,僅僅49天便倉皇撤出,一潰千里。

細分析,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就宣告崩盤,亦是由內訌所致:

殺李巖。

李巖,原名李信,河南開封府杞縣青龍崗人,李自成帳下重要將領。想當年,李自成率大軍進入河南,李巖有著名“四勸”:

一勸除暴安良,招賢納士,收拾民心;二勸宣傳教育大眾,開展輿論戰;

三勸整頓軍紀,懲貪肅汙,安撫百姓;四勸身體力行,仗義疏財,賑濟災民。

此四勸深得民心,卻為貪腐新貴牛金星等嫉恨。結果不消說,牛金星等一通瞎嗶嗶,李自成便——

“令金星與巖飲,殺之。群賊解體”。

李巖之死,令河南民眾的心裡是拔拔涼,遂一鬨而散。

05

這些染血事件,皆指向“窩裡鬥”這個含義豐富生動的字眼。

說到底,農民造反,所依仗的不是先進的思想文化、遠見卓識和謀略雄才,而是原始暴力。

正因為崇尚暴力的叢林規則,所以對內對外,每每涉及權力紛爭或遭遇分歧,往往也採取最簡單的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

流血的內訌,便成了起義造反由勝到衰,最終失敗和變質的內因。

南宋初年,在洞庭湖地區,爆發了轟轟烈烈、頗有席捲全國之勢的鐘相、楊麼起義。

宋高宗多次調派重兵前往征討圍剿,皆無功而返。至於失敗原因,清人畢沅在《續資治通鑑》中稱:

“春夏則耕耘,秋冬水落,則收糧於湖寨,載老小於泊中,而盡驅其眾四出作戰,官軍陸攻則入湖,水攻則登岸。”

春夏耕種,秋冬入湖;全家老少,居於水泊;官兵一來,全民皆兵;官軍進湖,我就上岸;官軍上岸,我就下水…

妥妥的水上游擊隊!

後來,朝廷派岳飛前去征剿。這個“民族英雄”收拾起同胞來,也真是有一套——

刀槍不動,只派出幾撥細作與說客,混入義軍隊伍做分流瓦解工作。

果然,唇槍舌劍比明槍暗箭更管用。沒多久,義軍將領陳弢便在高官厚祿的誘惑下,發動內變歸順了岳家軍。

都說兄弟如手足,部將黃誠則為了獲取招安機會,直接咔嚓斷腕,一刀砍死老領導楊麼,割下首級,屁顛顛跑去找岳飛納了投名狀…

持續6年的起義,滅於內訌。

06

由上可見,人性是趨利且包含暴力與野性的。

如果說,暴力與野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胎記,那麼,在農民起義軍身上,這塊胎記則顯得尤為突出。

或許,正是這種劣根性的存在,才使得內鬥不止,最終沒有栽在大江大浪上,而是翻船於窩裡鬥和自相殘殺的小陰溝。

這正是:

“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與人鬥!”

3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溥儀紫禁城裡偷珍寶,一路奔逃散落流失,一幅千古名畫也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