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接上篇《600年前山西洪洞大槐樹為何來一場舉世罕見大移民?》】

明政府為了安置移民並保證安置後的長期穩定,政策方向對移民還是給予很多的優惠,提供了很大的支援。承諾發放棉資、川資以及安家置辦耕田農具的銀兩、糧種。並可以“自便置屯耕種”,外加免糧免稅三年等等。

畢竟災難和戰火剛剛過去,人們並沒有徹底從噩夢中走出來。還有人們對新政府的承諾的措施尚處於懷疑階段。對於移民還是一萬個牴觸。

為此,明政府採取了遣返、軍屯、民屯等辦法。當然最主要還是​施​用強制性的徵派措施。這裡,自然少不了招誘,比方說中原地方平原廣袤,土壤肥沃且無人耕種啊,去後3年不納糧啊,經商不交稅啊等等,但就是提不起人們移民的興趣。最後,政府就來硬的了。以“4口之家留1,6口之家留2,8口之家留3”的比例強制遷移。明成祖朱棣曾派十萬人馬監護移民的落實。規定所有移民必須到洪洞縣的廣濟寺集合,辦理相關手續,再“憑照川資”(即發放路費),根據遷移的目的地再由官府統一監護,前往。​

也有傳說採用了哄騙的辦法,說規定某一日,想去的和不想去的都要到大槐樹下集合。想去的就領路費,辦相關手續。而不想去的呢?到那裡給官府的人說上一聲,求個情也就行了。結果很多人都聚集到大槐樹下,然後政府派官兵冷不丁地用繩子把所有人圈了起來,無論男女,不講老幼無條件的全部遷徙。然後還用繩子一個一個人的拴著並連起來,形成一個個的長串,在官兵的​監​押之下。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洪洞縣。丟在家裡的老弱病殘,得知訊息趕來護送,哭聲震動天地。在當時條件下遷移到幾千裡之外大機率是生離死別。​

洪洞縣遷移人數最多其實有多種原因。一個是洪洞是平陽人口最多的縣,自然是遷移人口的重災區。同時洪洞縣為交通要塞,它北通幽燕,南達秦蜀,東接齊魯,西連河隴。洪洞縣城關的廣濟寺更是著名的交通驛站。明政府在此對移民隊伍進行集中管理、統籌安排,併發放川資、監督執行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

《明史》說,朱元璋為了解決寬鄉勞力不足、窄鄉土地不足的矛盾。自1307年起開始移民墾田。主要是內地自山西和東南江浙等地往中原各省移民:

* 前後移民共18次。其中洪武年間10次、永樂年間8次;

* 涉及到18個省,500個縣,881個姓氏。

* 蘇杭等無地農民4000餘戶移至臨濠(今安徽懷遠、定遠、鳳陽一帶);

* 江南40萬民至鳳陽。

* 山西的潞(今山西長治)、澤(今山西晉城)二州無田者移至冀魯豫各州。

依據《明史》、《明實錄》、《日知錄之餘》等正史記載。山西洪洞縣大移民的移民分佈大半個中國。​

有意思的是這些本不想來的移民,一路是哭哭啼啼,來到後一看:哇!這麼大塊的土地沒人耕種,而且是想要哪裡要哪裡,想要多少要多少,乖乖,嘖嘖嘖……哭聲沒了,剎那之間唉聲嘆氣被沖天豪氣所代替。搶!自動自發地開始擼起來了。哄搶方法更是五花八門:有跑馬地,以馬蹄印子為地邊界線,有插枝的,用樹枝子插記號,插到哪兒哪兒就是咱的……反正,一個字“搶”!幾分鐘前哭得傷心欲絕的,再看,都弓著腰揮汗如雨呢!

後來的資料顯示中原一帶,特別是河南山東一帶的村莊,半數以上都是由明代建立的。如山東省的金鄉縣共有1200多個自然村,元朝以前只有70個,明朝建村800多個,其它是清以後的。70%的人口都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的後人。像河南的林縣、孟縣、湯陰等大多數縣的自然村莊都是自洪洞移民後開始的。

明初的移民大遷徙政策,時間長度跨50年,經歷了洪武、建文、永樂三帝王,覆蓋了中原,華東多地,波及大半個中國。使各地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各民族在相互之中有矛盾也有融合,有競爭更有協作。彼此在摩擦和融合中取長補短,提高了人類的生存能力。在人類文明的進化、經濟發展上有著重大的里程碑意義。​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對越反擊,74歲高齡許世友擔任指揮,百姓:許世友指揮能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