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沒能成為元帥的真實原因,根本不是謙虛,是資歷不夠
1955年,我國舉行了授銜儀式,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將領們進行了授銜,在授銜時,有一個人的軍銜尤為令人惋惜,那就是粟裕將軍。粟裕將軍在戰爭年代,立下了赫赫戰功,尤其是在解放戰爭期間,更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以粟裕的戰功,為什麼不是十帥之一呢?
三次授銜讓帥1955年的軍銜評定工作,的確是很讓人頭疼的,畢竟是上千名將帥的評比。偉人也曾很重視粟裕將軍的軍銜問題,偉人的身邊的衛士長李銀橋就回憶說:”在中南海頤年堂,偉人等人就曾談過粟裕將軍的軍銜。”
當時偉人還有意將粟裕評為十帥之一,但粟裕卻很謙虛,三次辭帥,還說道:“評我大將就已經夠高的了,我只嫌高,不嫌低。”偉人得知後,感慨地說:“難得粟裕!竟三次辭帥!”
資歷淺不過粟裕儘管三次辭帥,但不能評帥,也不完全是因為他辭掉了,還有一方面原因是因為他資歷還不夠。
儘管粟裕在抗戰後半期中屢獲戰功,更是在解放戰爭中大放異彩,領導了蘇中七戰七捷,以及宏偉的淮海戰役,從粟裕的戰功來看,他的戰功確實已經相當高了。但粟裕在紅軍時期的資歷淺,代表不了任何一方面軍,在抗戰之中,也只是新四軍一個師長,在解放戰爭中,華野的代表的陳帥,所以粟裕資歷還是相對較淺的。而且相比較於十帥在授銜前的職位,授銜前粟裕是總參謀長,當時十帥基本都是國防副主席、軍委副主席等高職了,都是副國級領導。
此外,我們都知道十帥當中,很多都是人民軍隊的創始人、締造者,或者就是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但是粟裕都不是,南昌起義的溼乎乎,粟裕只是一個警衛班長,也不是主要領導人,只有自愛解放戰爭時期是五大野戰軍之一的方面大元,所以說粟裕將軍的黨內軍內資歷是無法和十帥相比的。
最後,引用張愛萍之子張勝的一段話:
“許多重要的人事安排,並不是簡單地看功勞和能力的,離不開當時的歷史背景、人際關係以及各個方面平衡的需要。這也許會是個令人尷尬的話題。”
這或許就說出了當時軍銜評定的問題,粟裕將軍雖然沒有成為十帥之一,但卻是人民解放軍的一塊豐碑,人們也會永遠記得粟裕將軍為革命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