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闊別井岡山36年之久的毛主席,重新回到了井岡山。
毛主席回來了,井岡山人自然非常興奮,第一天晚餐就準備了豐盛的晚宴,還有茅臺酒、香菸、水果等等。
但是,陪同毛主席一起來的汪東興看到後,立刻讓工作人員撤掉,說:“主席到哪裡都一樣,每餐四菜一湯,伙食標準是每天兩元五角錢,多一分錢也不行。”
當地領導不敢違抗,只好留下了四個小菜,加一碗湯,其餘的菜全部撤下去了。
當天晚上,毛主席吃完飯後,還特地叮囑工作人員,剩下的菜不要倒掉,留著明天早上再吃。
第二天,當地人聽說毛主席回來了,都送來當地的特產,像竹筍、臘肉等等,毛主席欣然接納,說好久沒吃到井岡山的竹筍了,但是囑咐秘書,一定要付錢。
毛主席還特地問工作人員:“這裡還沒有當年吃的紅米?”
工作人員說有,毛主席非常高興,特地要求每天中午都要吃紅米飯。
毛主席在井岡山住了7天,到了5月29日,準備離開,就讓生活秘書吳連登去結賬。
(圖:吳連登)
井岡山的管理人員都愣了,說:“毛主席的伙食費都是按標準算的,還結什麼賬?”
吳連登說:“這是毛主席規定的,到了哪裡吃飯,都要我們自己付錢,不能讓當地出。”
管理人員說什麼也不要,說:“毛主席好不容易回來一趟,怎麼能讓主席自己花錢吃飯呢?而且毛主席吃的都是最簡單的家常菜,根本就沒花多少錢!”
吳連登又解釋說:“我們是有紀律的,凡是首長需要的物品,託當地代辦的,必須付清貨款,如果地方不收錢,就不能拿東西,不然我回去要挨批的。”
管理人員急了,說:“就是我答應了,井岡山的老百姓也不會答應啊!”
吳連登解釋了半天,也急了,最後說:“今天要是不把賬結清,我是不會回去的,毛主席也不會離開的!”
管理人員見實在沒辦法,只好同意了,收下了毛主席在這7天的伙食費,共計17.5元。
直到今天,這張收據仍然儲存在井岡山紀念館,見證著毛主席的廉潔自律。
其實,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一以貫之的行為準則,早在1933年,就曾經發生過一個故事,跟這個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那是在1933年8月,毛主席帶著幾個人來到江西長勝縣鏟田區調查,沒有通知當地的負責人,而是直接住在區政府的一間祠堂裡。
長勝縣鏟田區蘇維埃政府主席鍾赤牯聽說後,特地跑來,說:“你們來怎麼也不打個招呼,好讓我們接待一下。”
毛主席笑著說:“我們又不是皇帝出巡,驚動那麼多人幹什麼?再說,我們是來調查工作的,要是提前告訴了你們,還怎麼調查?”
鍾赤牯有點不好意思,看毛主席也沒有什麼要幫忙的,就回去了。
第二天,調查結束後,毛主席要回去了,就對警衛員吳吉清說:“我們先走一步,你去把住宿和伙食費結一下,結完再跟上來。”
吳吉清到了鏟田區財政部,說要交食宿費,財政部的管理員說:“毛主席下來視察,還交什麼食宿費?不用交了。”
吳吉清說:“這是毛主席規定的,必須要交,一分錢也不能少。”
管理員還是不收,最後吳吉清也沒辦法,只好拿著錢走了,追上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到吳吉清上來了,就問他:“都結清了嗎?”
吳吉清支支吾吾地說了剛才的事,說管理員說什麼也不肯收,只好作罷。
毛主席一聽,非常生氣,斥責吳吉清說:“他不收你就不給了?這是什麼態度!我三令五申,到了哪裡都要按價付錢,你怎麼能不給錢就走了?”
吳吉清低著頭不敢說話,毛主席又說:“你現在立刻回去,一定要把錢結清再回來!”
吳吉清剛要走,跟毛主席同行的陳奇涵說:“主席,天不早了,路也太遠,你們先走吧,等我回去負責辦這個事。”
毛主席看了看天色,確實不早了,就握著陳奇涵的手,說:“這件事就委託你了,一定要辦好,絕不能出岔子。”
幾天後,陳奇涵專門去了趟鏟田區財政部,代表毛主席把費用結清了,共6元4角5分錢。
這個收據,一直被當地保留著,建國後,被交到了江西瑞金革命紀念館。
最後,再來欣賞一首毛主席寫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