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曾經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而中華民族從來都不缺英雄,也從來未曾忘卻過他們對民族所做出的貢獻。
不論是古代還是近現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神州大地,民族的脊樑們從未放棄過抗爭。他們寧願自己犧牲,也要為百姓換來太平盛世。
(一)、軍民魚水情,留得萬古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首《志願軍軍歌》總是能令人熱血澎湃。不過真實情況,並不是歌詞中描寫的這般波瀾壯闊。
那時的中國沒有飛機大炮,還要躲避敵機的轟炸,因此志願軍出兵朝鮮時,都是在夜幕降臨之際,在敵人睡意正酣之時,抵達的朝鮮戰場。那時戰爭環境的殘酷,不言而喻,將士們整日都是在飲風咽沙,在極端殘酷的環境下與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作戰。
而抗美援朝戰爭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敬可愛的英雄,黃繼光和董存瑞是影響了一代人的英雄。其實他們只是眾多志願軍的代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為世人所熟知的援朝英雄,那麼是哪位志願軍犧牲後,偉人下令:一定要將他帶回國呢?
他的名字叫鄧仕均,而關於他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講不完。作為一位援朝英雄,帶傷抗敵的他不幸中彈陣亡,在他犧牲後,毛主席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將他的遺體帶回祖國。
鄧仕均在1916年出生於英雄的故鄉,四川廣源。早在他16歲那年,就加入了工農紅軍,是個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者。鄧仕均身上有著吃苦耐勞的特質,所以在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時,鄧仕均都與其他戰友一樣,從未想過放棄。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極具家國情懷的鄧仕均主動請纓,參加了山城堡戰役和百團大戰。因為作戰勇猛且膽識過人,他被委任為晉察冀軍區的連長。
對於日本人長期殘酷壓迫自己的同胞,熱血壯志的鄧仕均很是憤怒,他帶著同志們秉承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原則,一次又一次的擊退了敵人的掃蕩。
在某次日軍的圍剿之中,鄧仕均所部三面受敵,不過他迅速佔領了制高點,並擊斃七十餘名日本軍人,突出重圍。
"北有老三團,南有老五團。殺敵顯威力,鬼子膽心寒",老五團就是鄧仕均所在的抗日英雄團。雖然鄧仕均身經百戰,但八路軍的裝備畢竟不敵日本人。
在1938年的日軍圍剿中,鄧仕均落入了敵人的埋伏,他主動爬上懸崖,以高打低,擊退了三百多日軍的進攻,讓部隊成功脫險,而他本人卻身負重傷。
在後方的花木醫院休養期間,又遭到了日本人的掃蕩。不過老鄉們早已提前得知了訊息,一位名叫戎冠秀老大娘,收留了鄧仕均。雖然自己也不富裕,但戎冠秀還是傾其所有的照顧不省人事的鄧仕均。當鄧仕均醒來的那一刻,脫口而出喊了一聲"娘"。
或許是因為剛剛清醒誤將戎冠秀認成了自己的母親,也或許是因為戎冠秀對自己的再造之恩,總之鄧仕均在戎冠秀那裡找到了久違的母愛。
在他痊癒即將踏上戰場之際,撲通一聲跪倒在戎冠秀的面前連聲的喊著"娘、娘,孩兒要走了"。戎冠秀卻說:"咱們八路軍不興這套,你受了傷大娘救你是應該的。多殺兩個鬼子,就當報恩了"。
時隔多年,鄧仕均再次見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那聲"娘"脫口而出,鄧仕均說道:"您還記得我嗎,我叫鄧仕均"。可戎冠秀老人卻說道:"孩子,大娘老了還真認不出了來了"。
隨後,戎冠秀與鄧仕均、李勇三人照了張合照,聶榮臻元帥看到照片以後,欣然提筆寫下"光輝永存"四字。試問,這樣團結一致的軍民一心,還有什麼敵人是我們的對手?
(二)、縱橫疆場數十載,馬革裹屍骸幸運的是戎冠秀與鄧仕均,都親眼見證了新中國成立,都聽到了那擲地有聲的"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在1950年召開的英雄模範表彰大會上,戎冠秀再一次見到了鄧仕均。
她如同慈母一般,摸著鄧仕均的臉,心疼的看著他身上留下的一處處傷疤。在那場大會中,二人還幸福的與毛主席合了影。然而戎冠秀不知道的是,此時一別,將是永別。
二戰結束以後,朝鮮半島成了朝鮮與韓國兩個國家。而一心想著統一的金日成,派兵越過三八線,打得李承晚政權毫無生還之機。
無奈之下,韓國請求美軍出兵。美國軍隊於仁川登陸後,迅速將金日成大軍打回朝鮮境內,並有一舉拿下朝鮮半島之勢。同時,為了防止解放軍入境,美軍還炸斷了鴨綠江大橋的朝鮮一側。
若是朝鮮一旦成為美軍的地盤,那麼中國的東北岌岌可危。而且,蘇聯與朝鮮方面都迫切的請求中國入朝作戰。志願軍應運而生,而鄧仕均身經百戰,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所以他以團長的身份入朝作戰。
1951年農曆正月十二,春節還沒有過完鄧仕均就帶著部隊悄悄的過了鴨綠江。而美軍的飛機在朝鮮邊境狂轟濫炸,炮彈如雨點一般密集的灑落下來。
鄧仕均所乘坐的汽車,為了躲避敵機的轟炸,不得已進入崎嶇的山路。而駕駛員對地形很不熟悉,再加上天黑路滑,地勢又十分的坎坷,突然遇到一個急轉彎,鄧仕均所乘坐的汽車墜入懸崖,他也因此身負重傷。
在後方療養的鄧仕均,看著前線打得如火如荼,他坐立不安。自己的戰友們都在拼殺,自己卻在後方"享福",鄧仕均自然不願意。所以傷病還沒有痊癒,他就立刻帶著警衛員前去尋找大部隊。鄧團長身先士卒,他的位置甚至比尖刀排還要靠前。
面對敵人的長槍短炮,鄧仕均絲毫不畏懼,他率領全團擊退了敵人的六次進攻,並擊斃敵軍二百餘名。在當夜十二點,接到撤退命令的鄧仕均率部分批撤出陣地。不過天有不測風雲,在路過一個峽谷時,敵軍突然出現,彈片無情的穿透了鄧仕均的大腿。
他大聲的呼叫著警衛員:"明月,明月,我掛花了"。警衛員連忙跑來為鄧仕均做簡單的包紮,不料又一顆炮彈襲來,彈片劃入了鄧仕均的頭部,他當場壯烈犧牲。訊息傳回國內,毛主席聽聞十分悲痛,他義正辭嚴的說道:"一定把鄧仕均的遺體搶回來"。
主席的命令傳到了師長徐信那裡,他對下屬說:"這是毛主席的死命令,搶不回來我要你們的腦袋"。
(三)、忠魂歸故里,亡靈安家鄉前線的志願軍接到命令之時,在周圍徘徊了三十多個小時。奈何"聯合國軍"人數眾多,若是強行奪回,必將付出重大的犧牲。儘管大家都想將鄧仕均的遺體搶回來,但還是無能為力。主席的命令,也未能完成。
而戎冠秀老人於1959年再次見到了毛主席,她得知鄧仕均光榮犧牲的訊息,目光馬上變得呆滯,自言自語的說道:"這是一位好同志啊,這是位好同志"。
雖然當時沒有搶救回鄧仕均的遺體,不過自從中韓兩國邦交正常化以後,韓國陸陸續續的還給了中國許多的志願軍遺體。而在四年前,鄧仕均的遺體也終於運送回國。
靈車緩緩的開進瀋陽的烈士陵園,而早已在此等候的鄧仕均家人們忍不住衝上前去。60多歲的鄧齊平抱著父親的遺體大喊道:"爸爸,你在哪兒呀?我如果找不到你,還有兒子、孫子"。
眾人們皆為這種陰陽兩隔的相見所不忍,哀嚎之聲震徹寰宇。在電視機前的人們,也忍不住流下了淚水。要知道當年鄧仕均犧牲時,只有35歲,還有大好的前途在等待著他。大抵這就是他的宿命,為了新中國為了自己的家園,前進,前進。
鄧仕均的事蹟悲愴感人,那麼我們能從這些革命先烈的身上學到什麼呢?
首先,緬懷先烈,珍惜當下。如今安定平寧的社會環境來之不易,都是這些革命先輩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我們鑄成的這絢爛江山。應當時刻謹記他們的光榮事蹟,不論到何時都不該忘卻。鄧仕均這類的英雄,才是大眾該崇拜該敬仰之人。
只可惜,他們再也看不到這太平盛世了。不過他們雖然已經離開了人世,精神卻永遠的留存了下來。他們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信念,感召著世人,只有記得當初的不易,未來才能發展得更好。
鄧仕均之流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新中國的輝煌。我們今天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雖身處太平盛世,亦不能忘卻先輩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