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之處所在,它既可以強身健體,又能遇到事情時除暴安良,正當防衛,對人的作用很大。武術大師李小龍就曾享譽世界。武術講究的是快準狠,用一切力量壓制對方。但是我國有一種武術卻不是如此。那就是太極。
太極講究以柔克剛、借力打力,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太極拳的創始人張三丰不僅被譽為一代宗師,而且還很長壽。
今天要講的是清末的一個太極武術名人,孫祿堂。他曾在近代中國被列強凌辱和欺負的過程中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是孫氏太極的創始人吧,可是直到27歲時,他都沒有正式習武。那他後來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終成一代功夫大師的呢?
一、潦倒的早年鴉片戰爭以後,近代中國因西方列強的入侵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傳統的科舉武術和不科學的訓練方式被清廷發現根本不適應當時環境。
鴉片戰爭
戊戌變法後清廷決定廢除武舉,到了1904年,清末軍人運動會期間,幾乎所有專案都是西方引進的,如體操、田徑等,傳統武術已經見不到影子了。
可以說,傳統武術基本上在清末就沒有多少人當回事了,很多專門習武多年的人也改為去日本或者西方學習先進軍事技術。
1860年,孫祿堂出生於河北的一個貧寒的家庭裡面。上過紀念私塾,9歲的時候,父親早亡,就不再上學了。次年,跟隨吳某學習內功、輕功、散手及暗器。
1972年,因母親病重無法醫治,自己悲痛之餘選擇了自殺。被人救起後,資助他到保定名家李奎元處學習形意拳和文化知識。後前往山西,與晉內高手廣泛學習交流。李奎元的師父郭雲深說他真是給他師父長臉爭氣。三年後,學到了一身的本領。
孫祿堂
孫祿堂在家又務農三年後,十八歲學習製作毛筆,學習了將近十年。這段時間他學會了書法,孫祿堂被稱為第一人不僅是因為他的武術,很大程度得益於他這一手好字,字如其人。
在他十八歲到二十七歲這十年,他製作毛筆是第一大事,習武就是順便,這十年來他的經濟情況以外沒有很大改善。
據說在民國的武術宗師,大部分都和孫祿堂差不多,早年家境貧寒,連練武要交的學費都沒有,只能找空餘時間練武。可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居然在民國成了以一敵百的武林高手,怎麼可能?
二、執果索因據說他們能成為一代宗師,和晚清蓬勃發展的武俠小說業和傳統武舉的消亡大有關係,因為傳統武舉消亡,讓無數為了功名利祿練習傳統武術的人只能改為出國或者改行,而把傳統武術這塊"市場"留給了在武舉興盛時根本上不了檯面的一群人。
這和當時武術界現狀密不可分。
1895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建陸軍時全面使用槍炮,大幅度減少了傳統武術訓練。1898年清政府宣佈廢除傳統武舉。可以說,傳統武術基本上在清末正式退出職業的歷史舞臺,考武舉的學子也從練武改為去日本或者西方學習先進的軍事技術。
巧合的是,在此同時,武俠小說在中國大地興起,傳統武術在民間反而颳起了武俠風。
據統計,晚清有大量的人撰寫武俠小說,清代短篇文言武俠小說以《三俠五義》為首很多,其數量是歷代文言武俠小說數量的N倍。不僅數量多,篇幅還很長。晚清到民國,武俠小說總字數超過五個億。這些武俠小說的泛濫為晚清衰弱的傳統武術帶了一絲黎明的曙光。
據統計民間習武要麼是天賦很高,家境殷實,家族對他的期許就是武舉,比如清朝最後一位武狀元張三甲就是在習武過程中被師傅發現驚人天賦,於是專門出錢讓張三甲全脫產進行傳統武藝訓練,當然張三甲的師傅把自己女兒嫁給了張三甲。
他們不但家裡會專門聘請武術教師,而且還會重金請人傳授弓箭、舉重等高階科目。
另一種人,習武的目的是為了生活,希望自己以後可以有點出息,去大城市做個保安、護院什麼的。
據資料顯示,在河北滄州等地,一般三流的會點武術教徒弟混口飯吃的叫"把式房",而"把式"是從一個小說裡的詞演變出來的。裡面的師傅大部分都沒很高的武功,所以他們沒覺得自己傳授的是"武藝",只是"把式"。
當時滄州等地"把式房"特別多,全都是姓氏開頭的名字。比如"孫家把式房"、"八卦把式房"等等。
大部分學習武術的都是邊種地業餘學習武術的農民,因為時間很緊,他們習武過程就會特別漫長。
這是個普遍現象。全國各地都存在這種現象。中國武術第一人的孫祿堂就是典型的家境貧寒,邊學習邊打工的典型。
三、武俠小說給人的影響孫祿堂自己都說過他家境貧寒,13歲的時候因為年關將至,家裡窮的什麼都沒有了,吃不起飯,穿不起衣,睡不好覺。他一度想要輕生,只因他運氣很好,正好有路人搭救,才讓瀕臨絕境的孫祿堂轉危為安。那是他人生中最難的一刻。
孫祿堂曾跟一位李姓拳師學拳。但是太窮了付不起學費就用給師傅幹苦力來抵消學費,他透過學習武術,學習知識,做零工度過了很多的時光,難能可貴。
武術是很需要營養的。如果瘋狂練習而營養跟不上。對身體是一種極大的損害。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孫祿堂練就一身絕世武功但是生活條件又很艱苦。他的身體素質可見一斑。
而武俠小說的興盛,讓很多人產生了大量扶危濟困的幻想,為武術界提供了很多願意為武術花錢的人。
武俠小說對社會的影響是井噴性質的,曾有電影公司將《江湖奇俠傳》改編為電影《火燒紅蓮寺》,上映後,不少青少年紛紛放棄學業和工作,去全國各地找師傅習傳統武術。
結語孫祿堂的這段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被神話的原因往往跟時勢有很大關係。清末武舉的沒落和武俠小說的盛行為孫祿堂的成名提供了很多助力。當然也跟他自己的努力有很大關係。他的武功可能不像傳說中那麼驚人,也足以令人感到欽佩了。他做的非常到位。
他的徒兒們也很尊敬他。說他是文武雙全一點都不過分。他的生平是那個時代整個武術界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