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照片是對歷史的一種記錄,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發生過什麼,也可以透過照片看出一個人的氣質。

作為兩黨的領袖,毛澤東和蔣介石都留下過很多照片,有單人照,也有和同志之間的合照。

如果觀察他們的照片,我們會發現有很大不同。

在照片裡,很多時候毛澤東是笑著的,不是為拍照而生的笑,而是發自肺腑地大笑,且姿態隨和,和旁人談笑風生。

蔣介石則是嚴肅,不苟言笑,連風紀扣的第一顆釦子扣得規規矩矩,旁人則是一臉恭敬,不敢有絲毫放鬆。

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兩種不同的氣質,但為何毛澤東的領袖氣質更強,也更有成效呢?

這是因為他擁有令人仰慕的自信大方的姿態、精準的判斷直覺。

優秀的領導者用思想征服人

毛澤東和蔣介石都不是出生在富商家庭,也不是那種貧無立錐之地的貧寒家庭。

當他們立志出鄉關,到達北京上海,身處革命運動中心,他們發現是歷史的旁觀者。舞臺正中央搖旗的是那些大人物,如梁啟超、陳獨秀、章太炎、汪精衛等等,要麼是大學問家,要麼是成熟的革命者,聲望顯著。像他們這樣的青年人,實在是太多了。

多年後,毛澤東回憶自己在北京當圖書管理員的歲月,在那些來閱覽的人當中,他認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運動頭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羅家倫,但他們對這位外省來的年輕人並沒有表現出多大的熱情。

蔣介石加入國民黨後,在黨內更是排不上號。如果不是陳炯明叛變,讓孫中山有了解除了解這位青年軍官的機會,蔣介石也很難出頭。

這讓他們感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自卑。

可是兩個人消解自卑的方式不同,毛澤東選擇了,他觀察、學習、思考,催生出強大的自信;而蔣介石選擇了,漸漸生出了敏感多疑的性格。

當他們在黨內經歷不被重視、不被理解的過程時,毛澤東相信自己對局勢的判斷,總有一天同志們會理解他說的話,從而在內心認可自己。蔣介石選擇完全不同的路,只有登上更高的位置,用權力說話,他們才會認可自己。

這種想法外顯於形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很多不拘小節的照片,穿著背心、翹著二郎腿隨意地坐,因為他知道自己是用思想征服人。

而蔣介石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在下屬面前保持威嚴感,但顯然下屬服從的是他坐的這個位置,而不是他本人,要不然也不會幾次趕他下臺。

優秀的領導者姿態大方,有容人、用人雅量

做領導姿態要大方。這個大方不是指要多多請下屬吃飯,而是說要知人善任,對待有功之人、有能力之人,不管他曾經是不是反對派,都要給予尊重,給機會讓他發揮自己的才幹。

唐太宗還是秦王時,魏徵輔佐太子,雙方屬於不同的陣營。魏徵力勸太子對秦王下狠手,以絕後患。可天命歸於秦王,唐太宗登基後沒有治魏徵的罪,反而是提拔重用他,塑造了明君賢臣的典範。

這就是姿態大方

紅四軍下井岡山後,處境困難、屢遭挫折。這個時候在內部,一些高階將領對當時毛澤東制定的政策有了想法,認為這樣搞下去,軍隊遲早會散,就連朱德也不同意毛澤東的方案。

類似這種情況,後面發生過很多。可以說,反對毛澤東的名單有長長一大串。他被人定性為農民游擊隊員,他被撤銷過軍事指揮權,坐了很長時間的冷板凳,甚至長征前夕,有人還想扔下他不管。

但是他當上了領導者,沒有把這些反對者關進小黑屋,而是讓他們在恰當的位置上,施展自己的抱負。這些反對者後來都成了他堅定的支持者。

比如博古在交權後,毛澤東沒有處理他,而是讓他負責新聞宣傳、統一戰線工作,事實證明這才是博古的強項。

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不斷,一部分原因就是蔣介石敏感多疑的心態造成的。蔣介石對反對他的人,從來不肯相信,放權給他們,而是時刻提防,想方設法搞掉他們。

從擔任黃埔軍校的校長開始,到1928年張學良通電易幟,蔣介石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

但國民黨內不服他的人,反對他的人很多,蔣介石信任的只有自己的黃埔系、浙江系,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對自己的軍隊武裝到牙齒,對別人的軍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川軍、滇軍、西北軍各種剋扣軍餉,希望別人的軍隊被打殘打光,然後自己去撿便宜。

到後期三大戰役,蔣介石是高度敏感,連自己人也不相信,只信自己。

遼瀋戰役,衛立煌計劃固守瀋陽,蔣介石直接下令讓他歸復錦州。淮海戰役,又讓杜聿明給黃維解圍,結果反而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全部被抓捕。

在他的日記裡,經常大罵這個,大罵那個,彷彿天下人都負了他。這樣難怪連支援他的人最後都站到反對他的那邊了。

優秀的領導者有精準的判斷直覺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面對最艱難的情況,在所有人都懷疑未來時,不會輕易放棄,而是第一個站出來,告訴大家還有希望,當然不是狂撒一遍雞血,而是為大家指名方向,這就需要精準的判斷直覺。路在何方?我們該怎麼走?

中國的革命,完全是經歷由0到1,沒有直接摘抄的答案。照搬蘇俄的經驗,讓我們吃了很多虧,走了很多彎路。

所以很多人會很迷茫,我們到底要怎樣做才好,還有必要往前走嗎?

在這個過程中,不少人選擇了脫離隊伍,另謀出路。比如一大時,陳公博還是代表,到了後面,他脫黨加入國民黨,後來又做了漢奸。張國燾在北大是熱血革命男兒,長征路上就起了歪心思,想要爭權,搞分裂。

可是自毛澤東瞭解接觸了共產主義,他在這條路上就堅定不移走下去。坐了冷板凳,染上痢疾,都要跟著隊伍走。因為他認定這才是中國的出路。

北伐戰爭,他去湖南農村考察,得出結論真正的力量永遠在人民手中,所以革命一定要發動人民群眾,依靠他們。

抗日戰爭,他說發動非正義戰爭的帝國主義者必將最終失敗,國共團結合作,一致抗日才有希望。

建國後,面對西方列強的封鎖,他拍板勒緊褲腰帶也要搞出原子彈,震懾了美蘇。

反觀蔣介石,很難看出他的遠見。日本挑事時,先是一味妥協,避免發生衝突,看不清日本侵略的本質。後面看和平實現不了,又寄希望於國際社會介入調停,因此在淞滬會戰時,對於下屬提出的後撤建議,置之不理,反而嚴申命令,擅自撤退,軍法處置。

結果是國軍在上海消耗掉了百分之六十的精銳,再也無力進行有效的防守,讓日本長驅直入,致使大半個中國淪陷。

抗日戰爭勝利後,正是他個人聲望的最高峰,卻又不顧生靈塗炭,不讓生民有喘息機會,發動內戰。

當然,蔣介石也不失為一個人物。他能成為領導者,證明他有能力,只不過他遇到的是毛澤東。

1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抽絲剝繭,娓娓道來:盤點民國軍閥,述說混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