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的歷史對於每一位中國人來說都是一段不願提及的歷史,1840年英國憑藉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那時候開始,中國被迫開啟了近百年的屈辱史。當時的中國日漸衰落,而與我們比鄰而居的日本卻透過明治維新變得日漸強大,一邊是一個龐大帝國的崛起,一個是日薄西山的古老文明,眼見英國人,法國人都在對中國的戰爭中瓜分到了巨大利益,日本坐不住了,站出來也想要分一杯羹。
1894年,根據干支紀年法來算是甲午年,日本發起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海軍在黃海上被日軍打的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與日方談判,被迫割讓大片土地和流失了大量白銀。
在這次談判中有兩個重要人物,一邊是李鴻章,另一邊是被譽為明治先驅的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出生於德川幕府末期,曾參與"倒幕運動",是發起明治維新的重要人物,被列為明治九元老。在位期間曾大力推行西化政策,將歐洲各國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甚至民風民俗引入日本。同時,甲午戰爭的發起也是受到了伊藤博文的支援。
伊藤博文風雲日本政壇近二十年,四次出任首相,又四次擔任樞密院的院子,被譽為日本政壇的"常青樹"。此外還是駐韓統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扮演著朝鮮太上皇的角色。
就這樣一個人物,在1909年被刺殺於哈爾濱火車站。
很快,兇手就被抓捕歸案。那是一位偽裝成日本人的朝鮮青年,在殺死伊藤博文後,這個青年並沒有逃走,而是留在原地,從懷裡掏出韓國國旗,嘴裡高聲呼喊"大韓民國萬歲"!隨後從容就義,被趕來的俄國士兵抓捕。
這個人就是義士安重根。伊藤博文遇刺很快就被傳播開來,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這個訊息很快就傳到了當時中國許多民族鬥士耳裡,對於安重根都感到大為敬佩。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革命家,章太炎。章太炎在聽說這個訊息後,大為感慨,將安重根譽為"亞洲第一義俠"。
安重根出生於朝鮮海州,出身名門世家。安重根父親安泰勳早年於開化黨人有過密切交流,並對於開化黨的政治主張表示贊同。然而好景不長,開化黨於1884年發動政變,可惜被朝鮮的守舊派夥同境外勢力鎮壓。在當時與開化黨人有密切聯絡的安泰勳為了避免遭到清算,將全族遷移到信川郡,那一年安重根六歲,家族鉅變深深印在他的腦海裡,同時親眼目睹了日本在朝鮮的侵略暴行,為日後安重根以武報國的信念奠定了思想基礎。
安重根小時候就接受漢學教育,但安重根對於讀書並不感興趣。在當時安重根就認為,武夫才是救國的關鍵,尚武主義也是安重根與父母的一大分歧。長大後的安重根積極投身於解放鬥爭中,曾組織義兵反抗日本軍隊,但是實力懸殊,慘遭失敗。
然而當時日本政府在韓國大肆搜刮武器,手裡沒有武器就想要去對抗日本,無異於徒手搏虎,就算安重根想起義也是有心無力。失望透頂的安重根決定重拾起以武報國的信念,在給家人留下一封訣別信後就離開了家鄉。
在之後的日子安重根積極參與義軍運動,在暗中成立"斷指組織",希望用暗殺的方式來反抗侵略者,並於1909年組織了刺殺伊藤博文的行動。
為什麼安重根計劃刺殺伊藤博文呢?我個人認為有三點:
一、位高權重
伊藤博文在日本政局的地位很高,數次出任首相和樞密院的院長,同時是明治維新的元老之一,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伊藤博文有很大的影響力,在殺掉伊藤博文後,能收穫相當大的影響。
二、對韓政策
伊藤博文是極力主張以韓國作為戰略中心,伊藤博文認為,以韓國為跳板,可以將東亞收入囊中。同時伊藤博文也是日韓協議的一大推手。
三、在韓地位
在日本將韓國變成保護國後,伊藤博文就擔任起了韓國統監的職務,是日本在韓國的話事人,曾被認為是韓國的太上皇。伊藤博文在韓國的特殊地位,我認為是安重根做出選擇的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