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不少文章對國共兩黨進行過比較,但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角度一直未拿出來探討,那就是二者天差地別的金錢觀。
從這個視角觀察,看看國民黨與共產黨,兩黨的領袖和幹部們,誰更會掙錢,誰更捨得花錢,誰更會理財,誰又因金錢發生過有趣的故事。
01窮得只剩下錢
民國很浪漫,這份浪漫與平頭老百姓沒啥關係,是有錢人家的專有名詞。
自打蔣介石坐上國民政府的第一把交椅後,他把“浪漫”發揮到了極致,帶著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控制了政治、經濟兩大命脈,可謂是風頭無兩。
他們滲透進金融銀行、紗業、礦業、出版業、農業多個領域,瘋狂聚斂民財。
各地的軍閥臭味相投,不僅搜刮民脂民膏,還倒賣鴉片來籌措軍餉,致使本來就窮的農民,身體也垮了。
用一句極具諷刺意味的話來描述四大家族及其他富人的奢靡生活,那就是窮的只剩下錢。
蔣和宋,日子過得很舒適,兩個人吃四菜一湯,烤雞、烤肉、豬排以及黃魚是餐桌上的常客。
宋美齡經常拌沙拉吃,夫婦倆喜愛宴請賓客,光是這些食物,這類社交方式,就不是窮人能夠妄想的。
文年生中將,小的時候一年的收成只夠家裡人吃半年,頓頓沒有肉,只有雜糧野菜。
詹才芳中將從小食不果腹,他的父親和姐姐,就是吃野菜中毒身亡的。
還有胡奇才中將,孩童時打著赤腳放牛割草餵豬,連鞋都買不起。
蔣家大廈的統治下,如此明顯的貧富差距叫人汗顏。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國民黨的軍官的脾性和蔣介石等人差不多,軍隊腐敗的不像話,連伙食費都剋扣,採買費更別提了,能拿多少拿多少,只要做了國民黨的將領,基本上都有點油水可撈。
孫中山發起辛亥革命時,其摯友宋嘉樹傾囊相助。
宋家富可敵國,是宋嘉樹白手起家打拼出來的。
但排在四大家族第一的蔣氏家族,卻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了。
蔣介石的父親是浙江鹽鋪老闆,算不上有錢。
老蔣手握職權後,第一件事不是想著怎麼帶著人民發家致富奔小康,而是成了四大家族的領頭羊,把錢都裝進了自己的口袋裡。
雖然,目前沒有權威檔案披露過蔣介石的個人資產,但在旁人的資料中卻能窺見一二。
比如,1935年1月1日,蔡元培寫了一篇關於募捐的日記。
日記內容大致分為四點,公益組織需要找人捐款,捐款人群鎖定富人,要在上海地區先對富人資產進行調查,蔣家、宋家、孔家的資產情況。
第四點中,指明蔣介石擁有房產、地產130萬元,不動產約1000萬元,宋美齡不動產及動產合計3500萬元。
另外,曾任中國銀行、中央銀行總裁的張嘉璈的檔案中記錄,蔣介石擁有資產6639萬元,宋美齡有3094萬。
這筆錢,放在如今看來,是一筆鉅款,更別提當時那個年代了……
02錢用在刀刃上
國民黨掙錢能力強,共產黨甘拜下風,但共產黨懂得怎麼花錢,怎麼把錢用到實處,是理財的行家。
紅軍時期,共產黨的武裝隊伍勢單力薄,急需招賢納士,網羅五湖四海的能人,留為己用。
這第一部分的錢,用在了引進人才上。
第一次反圍剿時,紅軍收穫了一個克敵制勝的秘密武器——紅軍無線電通訊開山鼻祖王諍。
王諍本是國民黨軍隊的無線電人員,打了敗仗被俘虜了,就被紅軍看中了。
此人技術過硬,翻譯電文有一手。
紅軍拿出兩大法寶,用嚴明樸實的軍隊紀律感化王諍,用豐厚的待遇吸引王諍。
果不其然,王諍棄暗投明,為我軍的偵察、通訊、電子對抗等事業做出了較大貢獻。
早期,我們的軍隊醫生數量少得可憐,耽誤行軍打仗。
傅連暲、戴濟民等人,都是從私人醫院挖過來的,自然是高薪聘請。
而高階將領、基層幹部以及普通計程車兵,也會按月發放工資和零花錢。
這第二部分的錢,用在了衣食住行上。
《毛選第一卷》中,提到了工農武裝初登井岡山時的一些事,說士兵每人每天五分的油鹽柴菜錢,光是這筆開支,一個月就得現洋萬元以上。
所以,井岡山期間,朱德以身作則,沒有領一分錢的工資。
長征之前,紅軍各個部隊都有自己的炊事員,大家吃的是小米和白菜,伙食好的時候,會開點葷,吃點羊肉和豬肉。
算不上特別好,但足以飽腹。
長征之初,部隊大搬家式地行進,搬了很多大傢伙,比如油印機、X光機等,還有大箱大箱的藥品,金銀,國幣以及珠寶首飾,加起來有160個擔子。
為了挑這些東西,不得不花錢僱腳伕幫忙。
沿途,紅軍借宿在老百姓的家裡,但是從不蹭吃蹭喝,都是給了一定數額的錢之後,才會和民眾同桌而食。
如果有老鄉主動送上特產,也要依照軍紀,按市價給錢。
當然,偶爾有個別戰士抵擋不住熱情,會接過農民朋友的幾個雞蛋。
軍隊要穿統一的軍服,夏天穿夏裝,冬天穿棉服,買布料和棉花、建被服廠,請縫紉師傅,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有的時候,商店裡沒有合適的顏色做衣服,還要染布,這些錢都得做好預算。
一路上,紅軍還得宣傳。
演戲劇、出板報等,花費不高,真正的開銷在寫標語的工具上。
寫標語的工具有毛筆、炭灰、粉筆和石灰塊,每到一地,採辦員都得去購買此類物品,以防沿途不夠用了,誤了宣傳時機。
紅一方面軍花了一年的時間走了兩萬五千裡,打仗之餘不忘擴紅。
新兵中有各地的老百姓,也有國民黨打了敗仗後招降的兵。
由於我們不殺俘虜,如果不願意加入紅軍的國民黨軍,就會自行遣散。
遣散的時候每人三塊大洋,那些敵軍戰士美滋滋地拿錢走了。
等到下次戰場相遇時,只要是敗局已定,他們也不再抵抗,畢竟被俘虜了還有錢拿,總比搭上自己的小命強。
如此一來,國民黨一方的軍隊戰鬥力下降,紅軍俘虜了那些戰士後,給他們上一堂思想教育課,再發錢,就可以把他們打發走了。
最重要的是,三塊大洋可以換一條槍,這個長期買賣,實在是太划算了。
三軍會師後,紅軍落腳陝北,在延安生活。
他們的日常作息很規律,早上五點起床,晚上九點吹熄燈號,準備就寢。
這個時候,部隊的伙食費是大頭,其餘的花費不多。
不過,如果額外搞點競賽活動,就得買些筆記本、鉛筆、鋼筆、書籍等獎品,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裡稱,這些東西不值錢,但是據我瞭解,鋼筆和書籍還是挺值錢的。
在那個年代,服裝口袋裡別一支鋼筆,是倍有面子的事,物以稀為貴,自然是值錢的。
而書籍的話,羅榮桓的工資在那時都只能買舊書,如果買新書,一個月只能買一本,也可看出這些獎品並非敷衍了事。
一個是享樂主義,一個是實用主義,共產黨掙錢不在行,只能靠著打土豪劫富濟貧,可共產黨錢都用在了刀刃上。
曾在國民黨軍隊待過計程車兵,基本上到了紅軍隊伍裡,就再也不想回去了。
因為紅軍是一個大熔爐,是打造鐵軍的大熔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