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日本把唐朝的文化確實儲存了很大一部分,但是形式多於內涵,譬如茶文化,演繹出了茶道,從泡茶的各種儀式動作,到燒水的鐵壺,泡茶的千般用具,喝茶的各種規矩,無所不用其極,繁文縟節應該比唐朝還多。

但是唐朝文化的兼收幷蓄,擁抱世界的胸懷日本好像沒有。中國文化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包容,歷史上的很多民族紛紛融合到中華民族裡,唐朝天子善待諍臣,敢下罪己詔,日本天皇千方百計逃避戰爭罪責,日本民族拒絕反省戰爭罪行,心胸狹窄如此,何談繼承了中華文化?

學虎不成反類犬,摸到一點皮毛就說自己是唐朝文化傳人。這讓我想起了那些學到點三腳貓功夫,就開山立派的宗師們。

日本只保留了形式上的唐文化,包括古建築,現在日本的傳統建築基本上是江戶時代下發展形成的基礎風格,正宗唐味建築,我國山西省保留了一些,而且我也沒看出來和日式建築有多少的相似。

和服就是完完全全是日本他們民族發展出來的服飾,而且和唐代的襦裙相比,看不出來有哪點相似性。至於唐裝,唐裝還真算不上什麼傳統服飾,跟和服沒有可比性,最多隻能算帶有中國元素的西式服飾罷了。

在日本動不動就鞠躬,感覺鞠躬就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在中國,鞠躬是非常重的禮儀。我們只有在面對先賢,面對長輩或者犯了大錯等非常重要的場合才會鞠躬。由此可見日本只是學了中國文化的表,而沒有得到其髓。

如今竟敢妄言中國文化在日本,可笑至極。說什麼唐宋文化在日本,日本只是學了一些唐宋的民間技藝而已,骨子裡卻是純粹的西方文化西方思想。說唐宋文化在日本的,看日本所做的那些事情,有哪些是體現了唐宋文化,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是思想文化就轉向西方了,只是他們對中華大地的一切都未死心。

中華文化還在大陸,只是掌握在少數人心裡,能有十分之一的國人把中華文化放在心裡,又豈容倭寇猖狂?

韓國繼承了明朝文化,純粹是韓國人的幻想,韓國人除了申遺,還會做什麼。韓服名氣太大,而明朝服飾鮮有人知道,甚至有些本國人都認為明朝服飾是韓服,更有甚者吐槽電視劇中的明朝服飾抄襲韓服。

所以這其實更多是對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宣傳不到位的痛心。韓國服飾繼承自明朝,明亡之後才開始有自己的明顯特徵。韓國服飾和中國男款明制服飾幾乎一模一樣,道袍、幅巾、大帽等等皆起源於中國。高麗在明朝就是我國的附屬國,他們當時落後到沒有自己的文字,我就不信就這國家能自己設計那麼高階的服裝。

如果說中國是大白兔奶糖,那日本就是大白兔奶糖丐中丐版,算是山寨版裡最高仿的。而韓國,算了吧,你要說唐宋的皮毛在日本還說得過去,明朝在韓國那純粹是為了和日本押韻湊對的,韓國除了申遺還有啥?

至於越南,全靠長江以南的領土在跟中國強攀親戚。朝鮮像明清,因為他在明清和中國關係最親密,是中國的藩屬國,甚至西方都認為朝鮮就是明朝領土。越南是唐朝的靜海軍安南都護府直接發展而來,一直認為中國是北中國,自己是南中國,南國。

日韓學了中國文化不同時代的形,卻沒有學到精髓。中國文化最重要的並非是琴棋書畫和筆墨紙硯,不是假意的禮節,最重要的是奠定文化底蘊的典章倫理和源自大國的文化自信和氣度。

日韓只是模仿,東施效顰,華夏文化豈止是表面功夫。我們的神話傳說,都是人與天鬥,艱苦奮鬥,百折不撓,教育子孫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沒有任何神力天災可以阻止華夏民族興盛。

中華文化無論形與魂我們都繼承了,只是沒有好好挖掘,發展延伸。每個用中國筷子,吃中國飯的中國人就是中國文化的繼承者,內在的禮儀道德價值觀判斷我們也儲存著。文化需要與時俱進,現在提出的分享共贏也是我們中國的價值觀。

我們要繼承發揚先賢總結的智慧結晶,比如繼承中醫理念中的養生防病,上醫治未病。你可以不喜歡五禽戲、八段錦之類的養生功,但是這種永不褪色炎黃子孫的顏色是不會蛻變的。

2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曼齊刻爾特戰役的戰爭爆發原因、兩個主要目的、交戰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