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陵寢兩位皇帝,堪稱史上獨一無二,唐十八陵墓十七處被盜,唯獨它卻安然無恙,40萬的軍隊和一個現代化的整編師,為何都不能將它開啟?無字石碑究竟又要向世人訴說什麼?
三大神秘皇陵中的乾陵是找到了,卻怎麼也打不開,而乾陵中埋葬的正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位皇帝——武則天。1958年10月27日傍晚,兩個農民慌張的跑進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政府的值班室,對值班室的工作人員說,他們今天碰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因為要修路他們就去家附近的梁山上開山炸石頭,頭兩次炸一切都很正常,但是第三次炸藥響後居然炸出幾根十分整齊的石條,這些石條一看就是人工造成的,而且上面還刻著一些字。這兩個人雖然看不懂上面寫的是什麼,但是覺悟還是挺高的,所以也沒敢耽誤,就一路小跑的趕到縣政府來報告。乾縣縣政府的工作人員聽完這個事以後也開始緊張起來,因為梁山這個地方可不一般,它處於乾縣城北六公里的地方,海拔1047.3米,而乾陵就在梁山的主峰上。
乾陵是中國帝王陵墓中非常具有特點的一座皇陵,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乾陵裡面埋葬著兩位皇帝,第一位是唐高宗李治,第二個則是他的第二任皇后,同時也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所以說她是獨一無二的皇陵一點兒也不誇張,武則天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的一生,身故之後同樣也留下了許多解不開的疑團。
如果說成吉思汗陵是低調的過分,那乾陵可以說是招搖的過分,佔地面積有40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大約有140個足球場大小,也就是說乾陵大約是5600個足球場的面積,整個陵區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就是將墓穴修在山體中,全部仿照當時的京城長安城建制,建成於公元684年,同年8月李治在此下葬,隨後繼續修建。公元706年5月,唐中宗李顯,也就是武則天的兒子下令將武則天與李治合葬。
我們都知道唐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中甚至是當時全世界最繁榮昌盛的朝代和帝國,據說當時武則天時期的財富值達到了全球的22.7%,這麼一個有錢的富婆,老公去世了,按照慣例肯定要隨葬不少的金銀財寶,很多史料都有記載,唐高宗李治下葬時,武則天曾將價值全國三分之一收入的隨葬品葬入陵中,可謂是財大氣粗。而等到武則天去世時,她的兒子李顯又為她隨葬了全國三分之一的寶貝,據考古學家們的估算,乾陵裡埋著的金銀財寶最少得有五百噸以上。乾陵彷彿是向摸金校尉們示威一樣:朕就睡在這裡,而且這裡有很多錢,你們有本事儘管來取。
這一千兩百多年以來,的確有無數的盜墓賊光顧乾陵,光有名有姓的就有17位。其中動靜最大,經常被人提及的有3次。第一次是發生在唐朝末期黃巢起義,當時打著義軍的旗號,率領農民起義反抗朝廷,聲勢非常浩大,它採用流動作戰的方式,避實攻虛,轉戰近半的大唐江山,敲響了大唐的喪鐘。但是這種長期流動作戰的方式有個弊端,就是沒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缺少經濟和群眾的支援,所以他為了搞到錢來支撐自己這支龐大的游擊隊,就打起了乾陵的主意。據說當時他調來了四十萬農民起義軍,浩浩蕩蕩的來到了乾陵,把乾陵從上到下挖了個底朝天,卻始終沒有挖到地宮。我們現在還能從航拍圖上看到這條几十米的深溝,可見當時這四十萬大軍下了多大勁兒了。四十萬人的聲勢可不小,為什麼他們沒有挖進地宮呢?由於乾陵採用的是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整個地宮是建在山體之中的,相當於地宮周圍被厚厚的山體包圍保護著,如果隨便找一個地方挖進去,興許也能挖到地宮,但那工程量是相當浩大的,估計沒等挖到財寶,這四十萬的大軍就要土崩瓦解了。所以沒能找到地宮入口的黃巢,帶著四十萬大軍灰溜溜的走了。
接下來這位比黃巢要專業的多,他是唐朝滅亡後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梁國人溫韜,曾當過七年的耀州節度使,相當於咱們今天的陝西省軍區司令員。在這個期間他利用職務之便瘋狂作案,專門對關中地區的唐皇陵下手,盜取金銀財寶。開頭說的唐十八陵都是在關中地區,其中有十幾處都是被溫韜派兵盜走的,唯獨乾陵讓他失手了,為什麼呢?下面的說法有些玄幻,未經證實,大家就當個故事來聽聽,娛樂娛樂。據說當時溫韜挖乾陵的時候,天空經常出現異象,每當數萬人上山準備挖乾陵的時候,好好的天氣就立馬會變成狂風暴雨,只要人一下山馬上就會轉晴,一連三次上山都是這樣的情況,溫韜就算有再大的膽子也開始慫了,做賊心虛的他也只能放棄挖掘,帶兵撤退。但可能就有人要說了,這大規模的盜墓行動,雖然人數都不少,但是再怎麼說也都是冷兵器時代,光憑著鋤頭、鐵鍬肯定不好挖,別急還真有人動用過現代化的部隊,想要炸開乾陵。
民國時期,陝西軍閥孫連仲為籌集軍餉,也打過這個乾陵的主意,在當時盜墓是明令禁止的行為。雖然他有一批自己的軍隊,而且實力也不弱,但是也不敢跟前兩位一樣明目張膽、大張旗鼓的去挖乾陵,於是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孫連仲對外說由於戰亂,乾陵很危險,為了保護乾陵要派一個整編師駐紮在梁山下。在這期間,他又以演習的名義在山上用炸藥把梁山炸了個遍,依然沒能找到地宮入口,就這樣炸了半個月,一點也沒有進展。最終,孫連仲也放棄了挖掘乾陵的行動,使乾陵躲過了一千多年以來最有威脅的一劫。
三次聲勢浩大的盜墓行動都是因為沒能找到地宮入口,一通亂挖亂炸才放棄的,那是不是說只要找到地宮入口,乾陵地宮就能被打開了?開頭說到有兩個農民炸出了石條,而石條的位置剛好是乾陵所在主峰的半山腰,縣政府得到這個訊息以後馬上就上報給了陝西省的相關部門,經過專門的考古人員調查後,確認這些石條果然不一般,它們正是通往乾陵地宮臺階中的一部分。整個墓道非常完整,從墓道口到墓門長631米,寬3.9米,共39層,全部都是用這樣的石條砌成。每層石條中間還有鐵栓板固定,並且灌入鐵汁,也就是說,即便是使用了炸藥,炸開了一層石條、炸開了鐵栓板,還有一層石條。所以,即便是盜墓者找到地宮入口,使用炸藥去炸開墓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別提冷兵器時代的那些鋤頭鐵鍬了。而且這個深埋在地下的入口,從外表根本看不出半點痕跡,如果不是被這兩個農民誤打誤撞炸開了,什麼時候能發現它還真不好說。
既然我們已經發現了地宮入口,是不是可以對其進行挖掘了呢?自乾陵地宮入口發現以來,挖還是不挖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這點其實就跟秦始皇陵差不多了。大多數學者認為,以我們現在的考古水平,如果貿然開啟秦始皇陵和乾陵,很難保證不破壞裡面的文物。像我們之前在1956年對明代定陵發起的主動發掘行動,整個挖掘的過程都很順利,但是等考古人員進入定陵內部以後,發現有很多書畫和衣服已經因為有新的空氣進入瞬間氧化的沒有顏色,有些古董瓷器也出現了開裂粉碎的現象。所以,定陵的發掘行動成為考古史上一場教訓慘痛的悲劇,當然這一切也是建立在可以不破壞乾陵墓道的前提下開啟地宮,那我們現在能不能做到還不確定,既然地下的謎團我們暫時不能解開,地上有沒有謎團呢?
乾陵全部是仿照長安城建制的,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置放四門,東為青龍門,南為朱雀門,西為白虎門,北為玄武門。在朱雀門外有一條寬闊平坦的大道,名為司馬道。在司馬道西側豎立著一通述聖紀碑,這是武則天親撰、唐中宗李顯書丹的一塊為唐高宗李治歌功頌德的功德碑。而在司馬道東側,與功德碑相對的是一塊聞名於世的無字碑,自秦漢以來,古代帝王可是都喜歡留一塊石碑,然後讓後人為自己歌功頌德的,這個無字碑很明顯就是武則天的那,為什麼它卻沒有一個字?千百年來,人們對此做出過很多解釋與猜測,有的人說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而且在位的15年,她覺得自己的功績是其他皇帝比不了的,所以一塊石碑並不能說明自己的豐功偉績,乾脆直接一個字不寫了。還有一種說法是武則天覺得自己罪孽深重,所以沒有什麼好的往上寫,別的說法也有很多。個人認為,把這兩種說法糅在一起來解釋更客觀一些,就是武則天很有自知之明,她深知自己做出過一些功績,但同時也知道自己為了奪得皇位、鞏固政權,犯下了很多罪過,所以是非對錯就留給後人去評說,反正自己死了啥也不知道。
另外,可能跟當時的情況也有很大的關係。第一,武則天的兒子李顯是被武則天從皇位上廢除,然後經歷了15年,他又聯合了宰相張柬之發動了神龍政變,把武則天攆下臺,恢復了李唐江山。武則天駕崩以後讓李顯來寫這個碑文是不是有些尷尬了?總不能寫老孃的壞話吧?第二就是武則天駕崩後,唐朝經歷了一段動盪時期,李顯當了五年半的皇帝,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下毒暴斃而亡,然後又很快經歷了安史之亂,皇帝一換再換,對武則天的尊號也是跟著換,久而久之也就沒人再去操心為武則天刻碑這個事了。所以乾陵非常特別,不光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沒有被開啟的皇陵了,而且還跟它的主人一樣,渾身上下充滿著傳奇與神秘的色彩。
希望在未來可以有一種技術,在不挖掘不破壞的情況下,把整個乾陵地宮的原貌模擬出來呈現給世人,有可能的話,還可以對武則天的樣貌進行復原,讓我們能一睹武媚孃的風采,看看她究竟有什麼魔力,可以成為我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