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新中國的歷史上週總理作為我黨的締造者,黨和國家的第一代領導人,為後人讚頌不已。

除了周總理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之外,其高尚的人格以及品德操守也是後人們廣泛讚揚的話題。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周總理就曾告誡過黨內的幹部們要懂得在物質生活上的滿足,要更加用心的將精力放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道路中來。

特別是身居高位的幹部更是要做到不以權謀私,不搞特殊化。周總理不單是這樣提了,更是這樣做到了。

眾所周知周總理與夫人鄧穎超一生將全部的精力都投身於革命之中,所以沒有子嗣。

但是對於家中的侄兒女們周總理與鄧穎超卻是時常照顧與關心到的。但是除了生活上的關心與幫助之外,並不會為他們在工作與事業中提供任何的便利條件。

對待晚輩,兩位老人的這份良苦用心有時候近乎不近人情。在眾多被兩位老人養育的晚輩之中,有一人十分特殊。

他不單單是周總理的表侄,同時也是周總理正兒八經認下的"義子",他的名字叫作王戍。王戍一生為人低調,在外人面前從未提及自己的義父周總理。

直到總理去世以後,他的身份才隨著人們整理總理身前留下的檔案卷宗時才被發現。這其中究竟是怎樣的故事呢?

家風傳承不搞特殊

周總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位居國務院總理在一職。或許按照傳統國人的想法,周總理的家人也都應當在國家的重要部門裡面謀職。

但事實上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經常來訪的親戚,為了約束他們不斷進京向其"提要求"的做法。

周總理就曾專門擬定了一份《告親戚朋友書》,即10條家規印發給自己的親戚們。在周總理的這十條家規中這樣寫道:

(一)晚輩不能丟下自己的工作專程去看望他。

(二)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有工作的自費,沒有工作的代付伙食費。

(四)看電影(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準用招待券。

(五)不準請客送禮。

(六)不準動用公家車子。

(七)個人生活凡能自己做的事,不要找人辦。

(八)生活要艱苦樸素。

(九)任何場合都不要講出與周總理的關係,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

與表弟王貺甫一家

周總理在老家浙江紹興有一房表親。周總理的嫡堂姑母周桂珍所嫁的王子餘家是浙江紹興一帶頗有聲望鄉紳四家。周總理小的時候與自己的姑表弟王貺甫相交甚好,從小一起長大。

1907年,周總理的母親去世不久之後,嗣母陳氏也相繼去世。無奈之下,周總理便在姑媽周桂珍家和堂二媽、三媽的百歲堂舊居兩邊生活了一年多的時間。

對於姑媽的養育之恩,周總理時刻不能忘懷。同時也正是因為這段經歷,少年時期的周總理於表弟王貺甫一直以來就像是親兄弟一般。

表弟王貺甫生於1901年7月21日。早年求學於壽鏡吾先生的長子壽澗鄰。而後又在蔡元康與上海所辦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無錫分行任練習生,是當時少有的金融業的人才。

1928年返回家鄉之火的王貺甫進入了紹興大明電氣公司與華光電燈公司工作,在這段時間裡面歷任辦事員,歷任營業科、總務科科員、科長等職務。

因為其求學的經歷,錯過了與周總理一同參加革命的機會,而後便與周總理走上了同的人生道路。

雖然兩人的前途不同,但周總理在革命最艱難的時期也時常與自己的這位表弟保持著書信來往。所以王貺甫在思想上週總理對其影響很大。

1939年2月,周總理受中央委託到南方視察新四軍在此開展的抗日運動的成效。同年3月28日,周總理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回到家鄉浙江紹興省親。

回到家鄉的周總理這才見到了闊別十餘年的表弟王貺甫。回到紹興之後,周總理先是與表弟一同祭奠了自己的姑母,隨後又與表弟聊起了家鄉的變化。

與之同行的還有王貺甫的兒子,周總理的表侄王戍。

義子王戍

在見到了表弟王貺甫17歲的兒子王戍之後感到十分親切,表侄子對於革命的認識讓周總理十分欣慰。

在晚飯的席間還為自己的這位表侄兒寫下了一副題詞:"衝過錢塘江,收復杭嘉湖"。

當時正值全面抗戰的年月,年僅17歲的王戍在看到周總理親筆所寫的這兩句話後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愛國之情。一時間熱血沸騰,表示要跟周總理一起到前線去參加抗日。

看著一連稚氣未脫的王戍,周總理很是喜歡。但是抗日何等危險,周總理不忍將表弟的兒子帶上了危險重重的戰場去。

於是周總理便對王戍說:"你年紀還小,應該繼續上學,這次還不能帶你出去。"

其實周總理的不忍與擔憂是有道理的。作為自己表弟的兒子,膝下無子的周總理自然是十分喜愛。

但是若將其帶去參加革命卻很難處理其中的關係。因為自己的身份,表侄王戍定會被安排到一些晉升快,沒有危險的崗位上面去工作,這必然成為客觀上的一種袒護

但是如果狠下心來將其送到前線去這又會是何等的兇險,作為長輩又於心不忍。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其留在父母的身邊,

這時年紀尚輕的王戍並不能理解周總理的一片苦心,熱血沸騰的心當即變成了三九嚴寒一般的失落。

王戍低下頭什麼也不說,只是眼眶裡面異常的紅潤。周總理知道王戍心裡面難過,於是便對王戍說道:"你做我的乾兒子,好不好?"

原本心裡面難受的王戍在聽到了周總理的這個要求之後立刻就答應了下來。當即向周總理鞠了三個躬後叫了一聲"乾爹"。

儀式雖然簡單,但卻是王戍此刻的真情流露,周總理看了十分高興。於是又為王戍寫了一副題詞:"乘長風破萬里浪!慕向表侄義兒 周總理。"

雖然只此一面,王戍在周總理的心中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此後周總理一直都在心裡面時常掛念著自己的這位義子,只是為了王戍能夠成為有利於國家與民族的人於是才將這份父愛深深的藏在了心中。

因為工作的緣故,周總理再一次辭別故里。臨走的時候,周總理對王戍囑咐道:"你年紀還小,應該好好學習,學會獨立生活。以後可以經常給我寫信。"

王戍答應周總理,將來一定也會做一個於國家民族有用的人

只此一別,父子二人就再也沒有見過。在周總理回往延安之後,在紹興的王戍謹記義父的諄諄囑咐與父親王貺甫一同支援抗日。

雖不曾在前線作戰,但是也在後方積極地為新四軍做籌集糧食物資等工作。抗日戰爭結束之後,王貺甫與兒子王戍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所提出的和平主張。

反對蔣介石政府的獨裁統治與挑起內戰的做法。解放戰爭時期王貺甫候為了阻止國民黨反動派在撤離上海的時候炸燬電站,王貺甫與自己的同事冒著被國民黨敵對派抓獲地風險,將發的電機組運往浙江老家。

1946年,王貺甫出任紹興越王鎮鎮長,後來又因為不願意與當時已經式微的國民黨政府一同繼續盤剝當地的百姓於是便辭去了鎮長一職。

辭職後的王貺甫受到新鎮長的百般刁難,國民黨敵對派也監視著王貺甫的一舉一動。直到解放前夕,國民黨在國內大勢已去時王貺甫才在地下黨的支援下重獲自由。

之後王貺甫被推舉出任紹興各界臨時救濟委員會副主任。上任之後的王貺甫積極的投身革命,為迎接解放軍的到來做積極的準備。

王貺甫與周總理是表兄弟關係這件事情,當時與他共事的同事們全然不知。父親不說,王戍也就隻字未提。

一開始王戍不明白父親為什麼要這樣做,早年因為抗戰時期要顧及家中族人的安全,所以父親一直沒有給人說其自己的義父是誰。

但是如今快要解放了,父親對於義父身份的隱瞞卻讓王戍疑惑不已。從當年義父周總理回鄉省親一別之後多年,王戍一直沒有見過自己的義父。

因為在抗日戰爭時期世事艱難,王戍便於家中族人一道去往福建鄉下避難。在福建讀書期間,王戍曾多次想要給義父周總理寫信。

但是隨著戰局的不斷變化義父周總理的行跡也是隨時在變。唯一與義父周總理有聯絡的父親對於義父的聯絡方式卻從不提起。

王戍沒敢忘記義父周總理的教誨,在福建時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上海大學。新中國成立之後,得知義父周總理已經貴為國家總理的時候王戍曾寫過幾封信件給在中南海的周總理。但是卻一份回信都未曾收到。

來自總理的囑咐

1950年,王貺甫赴北京參加會議。期間,王貺甫得以與自己的表兄周總理有過一次短短的相見。

見到王貺甫的周總理除了講述離別多年來的思念之情外,說得最多的就是關於家族後輩的教導問題。周總理將早已經印好的《告親戚朋友書》交給王貺甫並對其說道:

"這是我的十條家規,你拿去看看,你要教育子女。我這麼多親戚,為啥同你們王家來往較多,因為我佩服子餘先生,他比較開明。"

說完之後周總理又當面告誡王貺甫說:不要宣揚宗族關係,也不要靠他沾光,而要各自去當地好好工作,為人民服務。

王貺甫將周總理的話一字不差的待會了浙江紹興。而後多年周總理的家人們一直都謹遵總理的教誨。對外隻字不提與總理的關係,對內也不盼望透過總理為後輩開方便之門。

王戍在看到了義父的《告親戚朋友書》之後也漸漸地明白了義父的苦心,所以便再也沒有給自己的義父寫過信。

但是王戍卻將義父周總理視作自己一生的榜樣,將義父的話銘記於心。在往後的時間裡面兢兢業業地工作。

教育戰線上默默地貢獻了50多年,在這50多年時間裡面沒有一個人知道其餘周總理之間的這段父子之情。

50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中,王戍老人用自己的行動為周總理踐行了當年的承諾。直到1978年,人們整理周總理總理逝世後留下的遺物時才在一份檔案中發現這段成年舊事。

人們才知道周總理除了領養的幾位侄兒侄女外,還有一位不為人知的義子。

對於這段往事以及多年來的低調淡泊,多年後當有人尋跡找到王戍時,已經年近耄耋的王戍老人說道:"表伯離開我們30多年了,他的教誨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裡。"

即便到了這時,王戍老人也未曾向來人提及"義父"二字。

周總理作為我國的開國元勳,一生之中受人敬仰。周總理晚年之時雖然貴為我國的總理,但是生活上從不搞特殊。這份自覺意識不但被嚴格地要求到了其自身上,就連其家中的子女也被要求不搞特殊化。

或許有人會認為作為開國元勳的周總理對於家中親戚太不近人情,沒有遵循中國社會的"家"情懷。

但是正是這份近乎不近人情的清廉,才讓其對子女後人的囑咐成為了一直傳承下去的好家風。

周總理總理與夫人鄧穎超沒有子女傳世,想必就算是兩人的親生兒女也會被這般要求。

總理雖然沒有子女,但是總理的恩澤卻惠及全國,全國的所有青年人都是總理的好兒子,好女兒。

雖然總理沒有為自己的家人開過一次綠燈、行過一次方便,是總理的一生卻一直在為整個民族"開綠燈"、"行方便"。正是有了如周總理這般全然為公的革命精神,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國家與民族之精氣神。

周總理的這份《告親戚朋友書》定會傳承千年,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與美德為後世之人亙古傳頌。

2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杜月笙的葬禮上,蔣介石送給他四個大字,震驚葬禮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