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建築多為木材建造。

限於材料本身的特性(當然也有思想觀念方面的原因),在建築的體量方面,可能會不如石質建築那麼高大。

不過,在中國的歷史上,依然存在過一些用木材建起的巨型建築——

在之前文章裡,我先後為大家介紹過的應縣木塔、北魏永寧寺塔、隋乾陽殿、大明宮麟德殿等,都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原文點這裡:

在他們中間,只有應縣木塔是存留至今的,另外三個都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浩渺煙波之中。

從上到下、從左至右分別為:乾陽殿、麟德殿、永寧寺塔

但是,它們都還不是最大的。

在今天要介紹的這位真正的王者面前,他們都只有當小弟的份兒。

冠軍之爭

先問一下諸位:

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哪座呢?

可能很多人會脫口而出:

那當然是故宮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吧?

嗯,如果是論知名度的話,確實如此。

但是,要論“大小”的話,就很遺憾了。

面寬64米,進深37米,高約27米的太和殿在中國曆代大殿中,其實只能算是中等規模——就說國內現存的,明長陵祾恩殿、太廟享殿,他們幾個其實都差不多,大概屬於同一梯隊(其實後兩者的面寬都超過太和殿,不過進深稍遜,所以論面積的話還是太和殿最大)。

那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古建築,到底是何方神聖?

很遺憾,不在國內。

是位於日本奈良的“東大寺大佛殿”——

寬57.01米、深50.48米、高48.74米的東大寺大佛殿,最初是公元8世紀時聖武天皇為了安放一尊高約16米的青銅佛像,而傾全國之力建造的。這“一像、一殿”是當時日本名副其實的“國家工程”,謂之“罄全國之金銅以造像,盡山澤之林木以構堂”。

不過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座東大寺,已經是江戶時代(1709年)重建的了。雖然比起原來的縮水不少(面寬大約縮為原來的三分之二,進深和高度沒變),但依然是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古建築。

筆者作為中國人,在表示遺憾的同時,不禁想發出《三國演義》中袁紹當初面對華雄時的感慨:

我也想說:

可惜我乾陽殿奉天殿都已不在,若有一座在此,何懼它奈良東大寺?!

這固然牽扯到很多關於古建築保護的問題,在此就不多說了。

不過,針對很多日本學者曾認為的“東大寺是全世界曾經建造過的最大的單體木建築”的觀點,

我還是想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麼叫真正的實力:

中國歷史上存在過的最大木建築——

洛陽武則天明堂。

明堂復原圖,來自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王貴祥

先亮資料吧:

底層正方形邊長88.2米(約為日本東大寺1.8倍),

高86.4米(約為東大寺1.9倍)。

或者換個參照物:

2.5倍太和殿高度、4倍太和殿面積。

在真正的實力關二爺面前,不管你是華雄,還是顏良文丑,其實沒什麼區別,都只是“插標賣首”罷了。

“天上七星,地上七天”——隋唐洛陽城

我們知道,隋唐洛陽城是隋煬帝楊廣在位時建造的。

洛陽城地圖。圖片來自網路

城市的建築師,就是28歲時便負責規劃設計長安城(當時叫大興城)的天才設計師——宇文愷。

宇文愷不光在建築設計上頗有造詣,而且心思縝密,他揣測到了楊廣的心思:

揣帝心在巨集侈,於是東京制度窮極壯麗。

因此,對於洛陽城的營建甚至比長安城更為奢華,東都洛陽的乾陽殿甚至因為“過於豪華”而被李世民焚燬。

洛河穿城而過。來自紀錄片《帝都泱泱》

洛陽城的設計不僅與當地的地理形勢完美結合,還與天象相對應——天上的“三垣”之一、天帝居所名為紫微垣,洛陽城宮城便名為“紫微宮”。

後來,高宗李治頒佈《建東都詔》,正式將洛陽定為大唐國都之一,武則天稱帝后更是將這裡定為唯一國都(主要是想擺脫李唐王朝舊有勢力的原因)。

或許是因為她女性的身份,所以對於彰顯自己權威與合法性的需求要比一般皇帝更甚。而建造各種奇觀及禮制建築便是不二法門。也因此,武則天時期的洛陽城,堪稱中國古代最華麗的城市。

尤其是城中的“七天建築”,甚至具有了一定的科幻色彩——

天闕(即龍門伊闕)、天街(即中軸線定鼎門大街)天門(紫微宮城南門應天門)、天津(橫跨洛河的天津橋)、天樞(一座高約31米的銅鐵紀念柱,全稱“大周萬國述德天樞”)、天宮(即明堂)、天堂(也叫通天浮屠,一座禮佛堂,電影《通天帝國》中大佛的原型)。

七者分別與天上的北斗七星相對應,故稱“七天建築”。

圖片來自網路

在他們的映襯下,洛陽城的天際線變得異常絢爛,不愧於“神都”之名。

而其中的“天宮”,指的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明堂”。

史無前例的曠世巨構

所謂“明堂”,即“明政教之堂”,是帝王用以宣明政教、祭天法祖的場所,也是用來標榜正統身份的工具。它自從西周時期出現後就一直延續了下來,如《木蘭辭》中就有“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的說法。

隋唐兩代對於明堂的營建也是很重視。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都曾慎重考慮過建造事宜,宇文愷還把模型都做出來了,但要麼是因為戰事,要麼是因為儒臣們沒能就“正統的明堂制度”討論出結果,總之,這事就一直拖了下來。

直到武則天。

作為中國歷史上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面臨著一個比普通皇帝更迫切的需求:證明自己的權威與合法性。因此,在建造明堂一事上,她奉行著“自我而作,何必師古”的獨斷作風——不再管儒臣們喋喋不休的口水仗,而是快刀斬亂麻,直接和她的親信們——“北門學士”火速商討出一套建造方案,由其“面首”薛懷義主持工程,甚至直接忽視了“國之陽,三裡之外,七裡之內”的古制,直接下令把宮城中的正殿乾元殿拆了,就地建造明堂。

中國歷史上體量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終於在武則天手上得以建成。

明堂剖面圖。來自社科院楊鴻勳

《舊唐書》記載了明堂施工建造時的浩大場面:

“凡役數萬人,曳一大木千人,置號頭,頭一噉,千人齊和。”

如前所述,底邊和高度都近90米,這樣一座龐然大物屹立於公元7世紀的中國洛陽。單論資料的話,休說日本東大寺,就是同時期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也難望其項背。

明堂的造型也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底層為正方形——象徵四季中層為十二邊形——象徵十二時辰上層為二十四邊形——象徵二十四節氣頂部施以一尊高一丈的鐵質鳳凰像,周圍九條龍環繞

這些建築形制,也影響到了後來的北京天壇祈年殿。

此外,武則天還鑄造了“九鼎”,放置於明堂中。位居正中的名為“豫州鼎”,高5.3米,其餘8個鼎高4.1米,環繞而立。

九鼎。圖片來自網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明堂先後建了2次——首次建成7年後,便遭遇大火被焚燬。武則天隨即下令重建,第二年就又建好了一座新的明堂。

在短短几年之內,就先後兩次營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還都十分迅速地建造完成,也從側面說明了當時的國力之盛。

(注:電影中的“通天浮屠”在歷史上亦有原型,即“七天建築”中的“天堂”,實際上是一座為安放佛像而建的佛堂——當然佛像沒有電影中那麼巨大。而關於其高度,眾多史籍記載不一,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它和明堂一樣,都是當時洛陽城的“天際線”擔當。)

結語——樓起樓落

可以說,也只有武則天這樣敢於衝破宗法藩籬的女皇帝,才能夠建起這樣堪稱驚世駭俗的龐然大物。

但不出意料地:在她駕崩後,儒臣們又站出來批評它們“不符合禮制”,隨後便將這些代表著武則天個人印記的建築一一拆除——天樞被銷燬熔化、明堂也被削去頂部,改回了乾元殿。

從建築的起起落落中,我們也可以一窺中國社會的某些側面。

感謝閱讀。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光緒皇帝的崇陵:悲情天子悲情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