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征中的四渡赤水戰役行動,蕭華在《長征組歌》中唱響“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澤東用兵真如神”。毛澤東用兵的確如神,但同時,軍委總參謀部二局(這裡稱軍委情報二局)的準確及時的情報,在此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軍委情報二局是怎麼來的
1931年11月,中共蘇區中央局在瑞金召開第一屆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蘇維埃中央政府,同時成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及下屬的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經理部(當時還沒有後勤部概念)。總參謀部下設有情報科,由原在上海中央搞情報工作的曾希聖任科長,原監聽臺劃為情報科,與諜報隊成為兩大主要偵察手段。不久,情報科升格為局,又按它在總參謀部的局的排序,簡稱為二局,曾希聖隨之升為局長。這個局有以局長曾希聖為代表的包括曹祥仁、鄒畢兆等幾名破譯敵人密電的高手。長征中,他們對敵電報的破譯,獲取了準確及時的情報。毛澤東對當時中央紅軍的情報工作有過形象的高度評價。他說:“長征有了二局,我們好像打著燈籠走夜路。”
中央紅軍長征一開始,敵人就動用了他們持有的空中偵察優勢,力圖準確及時掌握紅軍的動態。中央紅軍則只能依靠曾希聖二局的破譯能力,獲取準確及時的情報,以擺脫敵人重兵的圍追堵截。曾希聖深感二局的責任重大。為適應於長途行軍,他把二局一分為二,採取接力方式,保證24小時開機對敵監聽和電報的破譯,以求為決策者提供準確及時的情報。然而,博古和李德採取的是逃跑主義、避戰方針,並不重視於敵情。紅軍總部每每把二局破譯的敵人密電轉換為敵情通報,但在不懂軍事的博古和獨斷專行的李德面前,形同廢紙,終不可挽救紅軍在湘江戰役的慘敗。可是,博古、李德仍然堅持中央紅軍必須按既定的計劃,經湘西南通道北上,到湘西北與賀龍、任弼時率領的紅二、紅六軍團會合。
是什麼促成了通道轉兵決心的下定
中央紅軍突破敵之湘江防線後,進入廣西西北部大山。敵未再銜尾跟追。毛澤東立即意識到敵“追剿”軍薛嶽兵團和何鍵湘軍,絕不是放棄了對我軍的追擊,而是已判明中央紅軍欲與賀龍、任弼時部會合,故而抄近路超過中央紅軍,在我軍北上湘西北的必經之路上佈下口袋,以求將我軍包圍聚殲。鑑於我軍已無與以逸待勞之敵重兵進行決戰的力量,如按原計劃北出,勢必陷於被敵聚殲或被打散危險,毛澤東終於公開與博古、李德的瞎指揮唱反調。
1934年12月11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佔領通道。就在這決定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毛澤東聯絡了張聞天、王稼祥等,向博古等提出中央紅軍必須放棄北上湘西北與賀龍、任弼時會合的原計劃,改為轉進黔東南,進入敵人力量較弱又來不及設防的貴州,以避開敵人的伏擊。他們的意見,得到了周恩來、朱德的支援。朱、周命令紅一軍團向通道西北方運動,偵察進入貴州的道路。李德得知後竭力反對,堅持必須按原計劃執行,北上湘西北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博古於12日在通道召開有關人員會議,討論議決。
然而,稍前,即11日深夜至12日凌晨,二局破譯了敵“追剿”軍第一兵團總指揮劉建緒企圖截擊我紅軍的部署密電。12日2時,紅軍總部將這一敵情和稍前破譯的敵薛嶽第二兵團的動態綜合通報全軍。原來,湘江戰役後,何鍵已斷定我中央紅軍意在出通道北上湘西北,與我紅二、紅六軍團會合。據此,他把統領的20萬“追剿”軍重新編組成兩個兵團,由劉建緒率湘軍組成的第一兵團為先導,由薛嶽率中央軍組成的第二兵團跟進,在通道以北地區張網以待。就在會議爭論不休時,作戰局送上上述敵情通報,並且附上敵形勢圖。在敵人張網以待我北上的事實面前,博古不得不放棄對李德的支援,同意毛澤東的轉兵西進貴州的意見。這就有了接下來的同月18日中央政治局貴州黎平會議,最終放棄北進湘西北會合紅二、紅六軍團的原計劃,揮師黔北佔領遵義。
可以說,通道轉兵挽救了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可能覆滅的危難。而促使這一轉兵決心的下定,正是二局準確及時的情報。
為什麼蔣介石40萬重兵勝不了3萬紅軍
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糾正了博古、李德在軍事戰略上的錯誤。此後,毛澤東實際上開始領導和指揮中央紅軍。這時的中央紅軍,實力只剩下3萬餘人,士氣嚴重低落。而這時的敵情,則遠比此前的長征初期嚴重得多。一是蔣介石親自坐鎮重慶和貴陽督戰。二是蔣介石調動中央軍和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地方軍,組成40萬重兵,企圖將中央紅軍聚殲於貴州境內。三是蔣介石擁有國家戰爭資源,可以保障他的“追剿”軍以逸待勞。這種嚴重的不對稱形勢,容不得中央紅軍走錯一步。
四渡赤水是典型的運動戰,情報對敵我雙方尤為重要。這時,國民黨軍的情報獲取手段,主要的是空中偵察,次之是地方政府的報告。儘管空中偵察是先進的,但那時的空中偵察還只能靠飛行員目視,而不是雨就是霧的氣象,使得空中偵察基本處於無用之地。而地方政府的報告,要麼只是區域性,甚至誤把小部隊當成大部隊,把佯動當成主力,要麼是兩三天前的紅軍動態。這就造成了蔣介石和他的前線指揮員來回調動部隊,疲於應對,每每撲空,使整個戰局,形似主動,實為被動。中央紅軍的情報,則由二局的曾希聖、曹祥仁、鄒畢兆等破譯高手保障。雖然這些高手一時還破譯不了川軍內部和滇軍內部的密碼,但對蔣介石中央軍的密碼則爛熟於心了。這使得毛澤東對敵情了如指掌,轉化到作戰行動上,是敵軍每每打不著紅軍,而紅軍每每可以跳出敵軍包圍,甚至打著敵軍,將現象上的被動,轉化為實際上的主動。這就是為什麼蔣介石40萬重兵圍殲不了3萬紅軍的原因。
毛澤東是怎樣“四渡赤水出奇兵”的
那麼,毛澤東是怎樣“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呢?概而言之,因勢利導。
中央紅軍佔領遵義後,發現黔北不僅貧困,而且敵人力量強大,不利於立足,遂聽取劉伯承、聶榮臻建議,北渡長江進入川西,會同紅四方面軍,爭取“赤化四川”。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北上,企圖從瀘州、宜賓地段北渡長江,為掃清前進障礙,發起土城戰鬥。但因二局還不能破譯川軍密電,對土城敵情和川軍潘文華部南下黔北的情況不全了解,未能擊敗當面之敵,而川軍又增援,毛澤東決定放棄戰鬥,全軍西渡赤水河,尋機從川南北渡長江,這就是一渡赤水。中央紅軍進入川南,敵蜂擁追入川南,遵義地區僅有王家烈黔軍一部守備。毛澤東揮師東渡赤水河,即二渡赤水,發起遵義戰役,不僅殲滅了當地的黔軍,還差點俘虜了前來增援的中央軍縱隊司令官吳奇偉,使紅軍士氣大振,並繳獲了10萬發子彈,使紅軍有了再戰的能力。
是時,毛澤東和中央已察覺到中央紅軍不可能從瀘州至宜賓地段北渡長江,遂改為在川黔滇邊立足尋求發展,為此,必須給尾追的敵中央軍薛嶽部以沉重打擊。但自吳奇偉差點被俘後,薛嶽部的周渾元和吳奇偉兩縱隊,行動十分謹慎。為了調動敵人運動,創造戰機,毛澤東又揮師西渡赤水,即三渡赤水。然而,敵仍抱團行動,使紅軍沒有殲敵戰機。毛澤東和中央決定放棄在川滇黔邊立足的計劃,改為經滇北北渡長江上游的金沙江進入川西。隨即,揮師東渡赤水,即四渡赤水,留下的紅九軍團偽裝主力,主力則直指烏江南下,執行計劃。
然而,一個險情又出現了。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南下時,敵中央軍周渾元、吳奇偉兩縱隊主力跟追而下,如果不能引開這兩部敵軍,中央紅軍將被迫在烏江北岸背水與敵決戰,而中央紅軍則經不起這種不利的決戰。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二局局長曾希聖建議,利用我掌握敵中央軍密碼和熟悉敵之電文格式,假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電令周渾元、吳奇偉,改變南下追擊路線。此計果然奏效,讓中央紅軍爭取到一天渡江時間,不僅順利南渡烏江,而且把周渾元、吳奇偉縱隊主力甩在烏江北岸。中央紅軍避過烏江北岸與敵進行不利的決戰後,二局又發現在貴陽的蔣介石身邊只有4個團。隨即,毛澤東決定威逼貴陽,嚇一嚇蔣介石,讓他把位於滇東北附近的滇軍孫渡縱隊,調到貴陽救駕,使孫渡縱隊讓開我進入滇東南的通道。
此舉果然調開了滇軍孫渡縱隊。中央紅軍威逼貴陽,蔣介石驚恐萬狀,除了急令距貴陽最近的孫渡縱隊趕赴貴陽救駕外,還令部屬做好從天上和地上逃離貴陽的兩手準備。接下來,是毛澤東率部挺進雲南,北渡金沙江,把國民黨“追剿”軍遠遠甩脫。
(作者陳夥成為軍史專家) 來源:中國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