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歌詞,無論是在歌曲中,還是在熒屏上,包拯包大人的形象基本都是以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甚至於有些過於冷酷的不講情面為主。

可事實上,宋朝歷史當中的包拯,是個完全依靠自己的一身才幹,成功在宋朝官場混得如魚得水,在短短二十六年的時間裡就成功升遷二十五次的包拯,是個不折不扣的雙商極高的"講人情"的官員,不禁讓人們感嘆,原來鐵面無私並不是真的。

一:包拯的當官曆程

1.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孝子

在關於包拯到底是否真如話本戲曲裡那樣鐵面無私,為民請願這點上,雖然一直都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可要是說到包拯是否純孝,這所有的聲音就會統統歸攏成一處。因為,無論包公的為官之道如何,他的孝心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孝肅包公奏議集》中就有寫到,包拯"辭官歸養,廬親墓側,至孝也。"為了能夠侍奉家中的父母,即使好不容易考取了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進士甲科第一甲(全國前三十名),包拯也因為距離家太遠而選擇辭官

後來,朝廷再次委派他去往和州(現安徽和縣)的時候,雖然和州離他家較近,但因為他的父母不願意離開家鄉,所以他也就再次辭官,安心在家中侍奉雙親。

2.孝道與宋朝官場風氣密不可分

包拯先是在家中一直侍奉雙親,等父母相繼逝去後,他又守著父母墳冢,在墓廬(墳墓旁的小房子裡)裡認認真真守了三年孝。

因為包拯這些遵守孝道的行為,他在當地,乃至於朝廷中都頗有名氣。事實上,包拯的這些孝行,和宋朝當時極力推行孝道是分不開的。

孝道在我國曆史中一直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而宋朝對於孝道的推行尤為濃烈。《東都事略》中有記載,宋太祖趙匡胤曾特意在全國下令"舉孝悌章聞",宋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國之法由此展開。

在統治者的推崇之下,以孝聞名的人不僅有可能可以收穫錢財糧食,免除徭役,甚至於還有的能直接做官。但如果是有不孝的行為被發現,那麼輕則流放,重則杖刑。

在這樣嚴苛的孝法之下,即使包拯想不辭官,離開家上任,也很難成行。因此,包拯行孝道,雖然確實是他有孝心的體現,但同時也是宋朝將孝與法緊密聯絡的結果,是有利於他以後的仕途,有利於他在官場中、朝廷上的名聲與發展的利好行為。

二:在官場中左右逢源

1.坦蕩的晉級之路

據《包拯年譜》所記載,從"景祐四年(公元1037)",包拯出任"揚州天長縣"開始算起,一直到他六十四歲死在樞密副使的位子上為止,短短25年的時間裡,他竟升官了26次。這種升官的速度,不要說宋朝,就算放眼整個封建社會,也實屬罕見。

實際上,包拯順當的晉級之路不僅和他的才幹有關,更和他審時度勢,懂得處理官場關係有關。在當時,以歐陽修、王安石為代表的改革派在宋朝大力推舉新政,新政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將朝廷中大批昏庸無道的官員清理出去。

按照包拯鐵面無私的性格,他本該大力幫助新政推行,狠查貪贓枉法之臣,但事實上,包拯對於新政的態度一直都是模糊的

包拯不盡全力幫助新政推行一來因為比起理論上的改革,他本身更偏向於做實事,二來則是改革的對立面,保守派的領軍人物正是舉薦包拯升官的王拱宸。

除了王拱宸之外,認真將包拯所有彈劾過的文武百官整理一遍後,可以發現,包拯幾乎沒有彈劾過他的同年,而他的同年們大多都在宋朝朝廷上擔任要職重職。

因此,雖然從明面上難以發現包拯的經營,但從他的所作所為能看出來,包拯其實非常懂得如何在官場中生存。

2.諫遍百官皇宮卻依舊屹立不倒

包拯在位二十五年的時間,鬥倒貪官汙吏無數,即使面對皇親國戚也絲毫不懼,但即使是這樣,他卻很少遭到貶謫。究其背後原因,包拯懂得在彈劾上"因人而異"是一方面,他懂得揣摩聖心則是另一方面

宋仁宗久不立太子,朝堂上下積極諫言,包拯自然也不例外。在封建社會,妄議立儲可是大罪,一旦沒有處理好,輕則丟官,重則全家都要遭殃。但包拯不僅在這件事上成功脫身,還讓宋仁宗在後續繼續對他委以重任,包拯的情商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當時,宋仁宗聽到包拯的諫言後惱火不已,眼看宋仁宗就要懷疑自己的時候,包拯大膽直言,立即表明自己年事已高且膝下無子,提此諫言僅僅是為了國家、為了皇帝考慮,絕非為了自己和後代。

包拯的這句辯解十分精準的對應了宋仁宗的猜忌,不僅讓自己轉危為安,甚至還利用這次危急加深了宋仁宗對他的信任。畢竟,年事已高又膝下無子這兩點足夠讓統治者心安。

三:為何說包拯並不像傳說中那樣鐵面無私?

1.有選擇的彈劾與交好

將包拯同年的名單整理後可以發現,包拯的同年大多官居高位,光是宰相就高達七人。對於他的這些同年,對於他的舉薦人,包拯幾乎從未對他們進行過彈劾。事實上,包拯不僅沒有和他的這些高官同年們避嫌,還從許多方面積極和他們交好。

包拯的同年,同時也是將相五十年的文彥博。包拯一直都與他保持著良好的關係,為了加深兩家的羈絆,包拯還與文彥博結成了姻親關係,讓自己的次子(大兒子早逝,次子在包拯六十歲才出生)續娶了文彥博的季女。

除了文彥博之外,包拯與他的同年韓琦也有著很好的關係。深知皇帝最忌諱結黨營私的包拯,在私下交往上一向很謹慎,但在和韓琦的關係上,包拯的避諱卻並沒有那麼重。

當韓琦上書《乞罷差里正衙前奏》後,包拯不僅率先響應,還上書勸諫宋仁宗,表示韓琦的建議極好,建議儘快實行。

在包拯的經營之下,即使好友文彥博被罷相後,包拯的官路也依舊亨通,因為接替文彥博擔任宰相的正是韓琦。在韓琦擔任宰相的時間段內,包拯在短短四年的時間就升官五次,從右司郎中一路升至樞密副使。

2.懂得揣摩聖心

除了善於處理官場中的關係,有區別的彈劾與交好之外,包拯還極會揣度聖心。雙商皆高的包拯深知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宋仁宗性情寬厚,樂於納諫,因此包拯時常慷慨進言。

對於宋仁宗後宮的張貴妃想要將自己的伯父舉薦當官一事,包拯明白宋仁宗身處其間的為難。外戚實力壯大以至於影響到朝廷絕對是宋仁宗不想看到的,但直接拒絕張貴妃的提議顯然也不是很恰當。

這個時候,包拯雷厲風行地針對宋仁宗的三次提議進行了三次勸諫,次次犀利,"逼"得宋仁宗只好回到張貴妃處無奈的說,你難道不知道御史中丞是包拯麼?!

在阻止外戚干政上氣勢高昂的包拯,在遇到勸皇帝立太子上,依舊只能小心謹慎,關鍵時刻甚至說出自己年事已高,身後無子這種話來打消皇帝的疑慮

事事衝在前面,面對貪汙腐敗勢力毫不畏懼,敢上諫敢下行的包拯無疑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實幹派清官,在皇帝的眼裡,這樣有能力又這樣敢衝在第一線,且又確實"身後無子"的包拯無疑是最值得放心的所在。

3.維護地主階級利益

《包拯集校注》中有記載,"北宋王朝作為地主階級的總代表,與農民階級也存在著複雜尖銳的矛盾。"而這矛盾的具體表現,就是那一年比一年多的農民起義

面對這些農民起義,包拯雖然"速行處理,不主濫殺,妥善善後"將整件事情處理得又快又好。但他身為地主階級的侷限性卻依舊能從他的言語當中透露出來。

當王倫和張海兩人發起農民起義後,包拯的批覆是"若不及時誅滅,萬一無賴之輩相應而起,胡可止焉?"

"無賴之輩"這四個字非常明顯的體現了包拯沒能成功跳脫他本身的階級,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待整個事件。因此,包拯雖然是個敢諫肯幹的實幹派清官,但這並不影響他積極擁護地主階級利益。

四:總結

包拯不僅非常會在官場中處理人際關係,和高官同年們關係都很好,還很懂得揣摩聖心,知道在哪些時候需要鐵面無私,哪些時候需要戰戰兢兢。

雖然身為地主階級的侷限性讓他無法從根本上理解農民起義,但具有前瞻性目光的他還是能夠高效妥善的處理好農民起義的事情,他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說包拯在官場中並不像藝術作品中寫的那樣鐵面無私,並不是指包拯不是個清官,只是指包拯在具有高智商的同時,還具有非常高的情商,懂得審時度勢,從而在危機四伏的官場中活得如魚得水。

2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不差錢兒"的兩宋為什麼還被稱作"貧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