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外交政策必須以一個國家的歷史和地理背景為基礎。換句話說,我們是從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去觀察世界的。"這個觀點,一直為許多領導人所認可。

外交策略必須要"以我為主",不能為了討好或者融入主流世界,而去曲意逢迎,刻意討好。新中國成立以來,就一直奉行著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上廣受讚譽。

(一)、中美矛盾,由來已久

近年來即將下臺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有些"放飛自我",反正可能會是最後一屆任期,何不搞出些動靜來。所以,他不斷的對中國採取各種制裁措施,還悍然發動了"貿易戰"。

尤其是今年,自疫情爆發以來就不斷的甩鍋中國,還大言不慚的要求中國賠償損失。明眼人都知道,這不過是混淆視聽的痴人說夢。同時,今年美國還往中國臺灣派遣了一支軍隊,分明是在蓄意挑起臺海爭端。

其實,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就這些手段了。儘管他們絞盡腦汁,也難想出什麼新的花樣。要知道這些小心機小把戲,歐美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就已經"玩過去"了。當時的新中國,外交環境可比今天惡劣的多。

一方面,是制定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而蘇聯老大哥則事事處處想控制中國;另一方面,就是歐美國家對新中國進行各種封鎖還有武器禁運,甚至經常拿出核武器來威脅中國。新中國剛成立之初,著實是很不容易。

經歷了那麼長時間的戰爭,民生凋敝百廢待興,還得應對美國方面給予的壓力,只能透過內迴圈和蘇聯少的可憐的援助來發展經濟。中美之爭由來已經,美國一直想扶持國民政府的勢力。

在解放戰爭中為反動派提供優良的裝備器械,還專門派人來教習國民政府軍隊作戰經驗,對其提供飛機、大炮的援助。而對我黨,則是十分的敵視。原因無他,只因我們是社會主義,是倒向蘇聯一方的。

美國不想讓以蘇聯為代表的的社會主義陣營壯大,因此"恨屋及烏"的對新中國處處針對。那麼,中美之間是如何爭鬥的呢,都有哪些表現形式?總結而言,可以用明爭暗鬥四個字來概括。一般挑起衝突的是美國,而最後吃癟的也是美國。

比如朝鮮戰爭,本來是朝韓之間的內戰,美國非要從仁川登陸,還炸斷了鴨綠江大橋的朝鮮一側,明擺著就是要以朝鮮為跳板,覬覦中國東北。最後中國志願軍成功趕跑了美國侵略者,幫朝鮮勞動黨守住了領土。

還有就是美國利用自己的權勢,多次阻撓新中國入常,反而是讓國民政府政權霸佔著那一席之地,最後陰謀詭計還是沒有得逞。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不論是明槍還是暗箭,新中國第一任領導人們都能從容不迫的應對,屢次化險為夷。

(二)、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那麼,當年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偉大領袖毛主席是如何一步步的主導了中美之爭,逐步掌握了主動權的呢?

首先,是有理有據,鞭辟入裡的回擊。早在建國前主席就美國國務院的《美國與中國的關係》以及艾奇遜給杜魯門總統的信件,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偉人骨子裡是個文人,他剛毅不屈言辭犀利,隨即發表了《丟掉幻想,準備戰鬥》與《別了,司徒雷登》兩篇文章。以強硬的態度,表達了對美國敵視中國的不滿,並藉此機會昭告美國。

新中國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在氣勢上主席就高出了美國人一截。他的文章洋洋灑灑酣暢淋漓,舉例子擺事實,有效的回擊了美國人的的言論。主席在文章中指出,艾奇遜言語之間是在粉飾太平,企圖遮掩美國干涉他國內政的事實。

比如艾奇遜所言的"對華友好傳統政策"以及"國際責任",其實都是打著美國民意的幌子,在美化自己。其次,則是打擊國內的動搖思想。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內充斥著"恐美"以及"崇美"的各種思想。

偉大領袖對於這些人,可謂是"軟硬兼施"。先說軟的,主席再次拿起了筆桿子,發表了《唯心歷史觀破產》以及《友誼還是侵略》,赤裸裸的揭露了美國的陰謀,同時告訴國內民眾"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極大的鼓舞了士氣。

此外,修改了抗戰時期的親美政策,對於執迷不悟者予以清算。對於美國對中國的影響,也在一點點的消除。而朝鮮戰爭,就是中美兩國爭鬥的高潮。當然國際局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那時的中國背靠蘇聯。

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它表現出對中國強烈的控制慾望。直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蘇關係降到了冰點,而這也給了中美關係鬆動的機會。美國希望透過中國來遏制蘇聯。

而中國也需要美國這個超級大國來當後援,以應對蘇聯方面的壓力。所以,就要說到主席的另一個智慧點,審時度勢。不過,中美建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其中美國處處想掌握主動權,所以還是有所爭鬥。

主席認為,美國是想藉著中蘇之間的矛盾,來鉗制蘇聯。而中國,則必須得在這兩個世界霸主當中,選擇一個。既然已經與蘇聯分道揚鑣了,那麼可以同美國交好。

但不能為了美方的利益,與蘇聯發生正面衝突,不可陰差陽錯的成了美國的代理人。所以在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發表的《聯合公報》完全是中國的勝利。美國答應不干涉中國內政,同時承認中國的領土與主權完整。

更重要的是認可了一箇中國,還在當年就把美軍在臺灣的武裝力量全部撤出。儘管這次對於新中國而言,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勝利,但主席在會議上三番五次的強調不能忘乎所以。

他引經據典,透過《紅樓夢》和《明史》中的典故來告訴廣大幹部,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謹慎再謹慎。還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原則,同時讓"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政策,更加的深入人心。

不得不說,偉人就是偉人,他雖然已經垂垂老矣不過思路還是非常的清晰。他知道,美國人不可信任,也不能為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所以,正是有了主席的引領,在中美之間的爭鬥中,本來處於劣勢的中國才能屢次佔據上風。

(三)、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

基辛格曾經說過:"我們同其他國家的交流,從未如此開誠佈公過。"言外之意就是,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已經壓了美國一頭,完全的佔據了主導權。事實證明,後來中美的發展路數,與主席的料想也是一模一樣。

接著就是改革開放,中國積極的對世界敞開懷抱,美國和日本也因為蘇聯的緣故,而儘可能的伸出援手。那麼,在國際局勢並不是那麼緊張的今天,主席的外交策略,能給今人帶來怎樣的啟示呢?

首先,樹立堅定的信念。當年新中國成立伊始之時,美國對中國的影響力要比今天大的多。有很多人都覺得,新中國並不是老辣的美國之對手。不過,正是因為中國人自信並且敢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一步步的化解了中美之間的危機。

在今天,也應當如此。雖然美國霸權主義還在世界橫行,但它終究是無法傷及中國根本。因為世界上沒有那個國家,願意放棄中國這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市場。而中國一直掌握著主動權。

如果真的到了無路可退的時候,發展內迴圈自給自足也是完全可以的。要有信心,中國一定能夠在博弈之中,更勝一籌。其次,"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當年新中國成立時,如此艱難。

而在主席等領導人的帶領下,還是突破了封鎖,發展的越來越好,有了如今的成就。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相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雖然當年美國人步步緊逼,但新中國仍然是不卑不亢,最終迎來了鬥爭勝利的契機。

再次,戒驕戒躁。如果當年主席在《聯合公報》發表以後,沒有及時的按下那股抬頭的驕傲主義風氣,可能就不會有後來的長遠勝利。他老人家的眼光十分長遠,"步伐"邁得也十分穩健。

拋開其他方面不說,單就外交能力和治國水平而言,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今的人應該學習老一輩的精神,即使在奪得勝利時也要未雨綢繆。

當然,中國與美國並非是宿敵,而是當今世界發展的"雙引擎"。兩國應該既有競爭,又有合作,而不是一方總想著全面的壓倒另一方。太平洋,足夠大,可以將中美同時容納。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李斯:身為開國第一相口碑卻極差,為何遭後人唾棄?原因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