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最近隨著《大秦賦》的熱播,秦始皇一掃六合的壯舉再一次被搬上熒幕,作為千古一帝的祖龍嬴政,對他的功過評述後人雖然議論紛紛,但無一人不承認秦始皇實實在在地開創了中國歷史的先河。反倒是他的助手,作為大秦帝國開國第一相的李斯,與隨後漢初的開國丞相蕭何相比,史書上對二人的評價可謂是南轅北轍,蕭何的名字成為了“賢能”的代名詞,而李斯卻聲名狼藉,為何後世對一個勤懇一生輔助皇帝晚年卻被腰斬棄市,夷滅三族的悲劇老人評價如此之低呢?

少負大志,投身強秦

少年時候李斯一出場就是楚國的公務猿,作為平民出身,在十分重視家門的楚國,李斯的起點並不低了,此時的他雖然只是一個小地方的小吏,但卻能管中窺豹,對楚國的現狀有很清晰的認識:

“楚國雖大,然而這只是條隨時會沉的舊船……”

這時候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因為在齊國遭人陷害來到了楚國,李斯便拜入荀子門下。荀子的學說當時屬於儒家一派,可他又不是單純的儒家,荀子學說之中許多核心的主張都和後來傳統的儒家思想相違背,但在那個思想激盪的年代,荀子的學說肯定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李斯跟隨荀子,學到他終身信奉的一門學問——輔助帝王的“帝王之術”。

學成後李斯徑直離開了楚國來到了秦國拜見相國呂不韋,呂不韋非常欣賞他的才學,便推薦他當了一個隨從的小官,李斯終於得以遇見年輕的秦王嬴政。李斯抓住機會給嬴政提出兩條建議,第一則是繼續執行張儀的連橫策,交好天下諸侯,一是用來麻痺對方,二是用來鞏固遠交近攻的戰略形態。第二則是對統一後的天下治理提出了廢除分封,以中央政府直轄的郡縣制而代之。

李斯的話與嬴政不謀而合,被拜為客卿。後來更是因為向嬴政提出諫言,不要歧視疏遠出身外國的人才,得到秦王採納,最終一步步走進秦始皇的統治核心,出任秦國的丞相,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

構陷同學,有失風度

然則李斯雖有大功,後人對他卻都有詬病,其一便是其構陷同學。

韓非出身韓國貴族,與李斯同為荀子的學生,後來兩人一人回到祖國奔走革新,一人來到秦國獲得賞識身居高位。因秦韓互為敵國,同窗之間也要經受各為其主的考驗。後來秦國攻韓,韓王慌忙之間再度啟用韓非讓他出使秦國斡旋。

忠於祖國的韓非一上來就來了個大招,憑藉自己練到滿的口才技能給嬴政上了一封激昂的書信,不但對同學李斯有所非議,也揭露了秦國負責連橫的官員姚賈貪汙公款的事,他倆都是山東六國在秦國上層的代表人物,韓非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讓秦國的政治風氣重新回到封閉保守的時代,延緩秦國的攻勢,讓韓國得以喘息。

嬴政一直非常仰慕出身法家的韓非,他曾經說過:“我能見到此人和他交往,就不枉此生了!”。看到秦王對韓非的仰慕,李斯嫉妒之下對韓非頓時生出了殺心,顧不得同窗之誼,直接向秦王進言詆譭,嬴政思想十分冷靜,知道韓非回國必成大患,於是順水推舟答應了李斯請求將韓非下獄,下獄後不久,韓非就被心急的李斯毒死了。

雖說各為其主,然而李斯行事確實太過暴戾,也難怪後世奉行“仁義禮智信”五常的儒家子弟,會對李斯的行徑大加鞭撻了。

焚書坑儒,身負罵名

李斯最為後世詬病的,莫過於焚書坑儒,然而焚書坑儒這鍋,李斯背的其實有些冤。

焚書和坑儒其實並不是在同一時點進行的,焚書這件事情在《史記》中有詳細的記錄,但是坑儒這件事不光在時間點上還是過程上都語焉不詳。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先焚書,再坑儒,中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焚書的緣由並不是簡單地因為儒生們對秦始皇的詆譭,更深層的原因是路線之爭。儒生們奉行古典主義,希望秦始皇不要開歷史的“倒車”,重新考慮依託《周禮》來分封天下,這樣才能長治久安。儒生們的目的也是深沉的,他們寄希望於透過自己的進言被秦始皇採納從而拔高自己的地位。

而李斯為首的改革派,則堅定地認為分封制才是天下禍亂之源,分封之後天下散亂,諸侯並立,互不服從,以至連年征戰。儒生們一發話便引起了他們的警惕。李斯於是上書收繳諸子百家的著作,命令下達後一個月如果有人違反,就罰他們作勞役。

秦始皇本人對儒生的態度其實挺中立,在始皇二十八年時他出巡山東,還和儒生們開了座談會商量刻石為秦國記功。作為掃平六國的一代雄主,他本人其實才是大一統思想的最大支持者,對李斯的上書他自然採納,而且還更進一步明晰了律令,明確書同文、車同軌等方針。

在坑儒的事情上,李斯的角色十分模糊,主要是整起的事件在史書上語焉不詳。《史記》裡只有寥寥一句話,但李斯對儒家的態度已經不妨礙後儒生們將坑儒這件事也歸罪到李斯的頭上,正如秦皇李斯當時收繳圖書時的手段,儒生們是萬萬不能容忍對儒家正統的詆譭的,這是路線之爭,路線的鬥爭都是你死我活的。

李斯背鍋倒了大黴,老闆秦始皇也落了個“暴秦”的評語,兩人也算難兄難弟了。

私心過重,謀害儲君

後人認為李斯還有一錯,那便是作為宰輔,卻違背初心使命,喪失理想信念,年紀大了以後,在丞相任上得過且過,錯誤地將權力視作自己的保護傘,貪戀權位,陷害儲君。

秦始皇對太子扶蘇並不十分滿意,因為兩人的理念不一樣,始皇一生征伐,太過習慣了戰時的制度,然而扶蘇卻主張與民休息,在治國理念上始皇基本信行法家的一套,而扶蘇則偏儒家。然而到始皇晚年開始認識到一張一弛的必要性後,他便加緊對太子的培養,最重要的一步便是讓太子去修長城。名為發配,實則將他安置在秦軍最為強大的長城軍團的保護之中。

始皇死後遺詔扶蘇繼位,然而李斯的立場卻十分動搖,他害怕新君繼位之後自己遭到清算,被密謀扶持公子胡亥登基的趙高說服,假傳聖旨害死太子扶蘇。這一點,李斯的確難辭其咎,如此禍害綱常的行為在極為重視封建禮儀和上下尊卑的後世眼中,無疑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哪怕是在思想自由的現代,李斯的行為也是完全不可取的,是對契約精神的嚴重違背,更是一種弄虛作假的行為。

對比劉邦死後輔助漢惠帝平安登基的蕭何,也難怪李斯的所作所為再度被後人鞭撻了。

結語

胡亥登基後李斯貌似有些後悔與醒悟,然而老邁的他已經畏手畏腳,失去了年輕時的銳氣,成了一個庸庸碌碌的老人坐看東方絡繹不絕的黎民起義,最終得了個三族皆滅的下場。

幸好的是,李斯與秦始皇一生奮鬥所留下的政治遺產最終還是儲存了下來,秦朝雖然二世而亡,但隨後的漢朝基本繼承秦朝的制度,大一統的思想慢慢深入人心,對我國統一多民族的形成與維護,奠定了思想基礎。

2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三人,個個壞事做盡,如今卻被電視劇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