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剩女”這個詞,是當下大齡單身男女青年的稱呼,這些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嫁不出去或者娶不到老婆。甚至升級成了“齊天大剩” 了,與天同剩。
可,讓人費解的是,早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剩男”就已經多見不鮮了,“剩女”也是鋪天蓋地。各地單身男女比比皆是,堪稱歷史一大奇觀。
難道早在一千年前,宋朝的統治者已經認識到人口增長的壓力,自覺實行晚婚晚育了嗎?
那倒不是,究其原因,還是科舉制度惹的禍。如果說唐朝是婚外戀的天堂,明朝是文痞的天堂,那宋朝是讀書人的天堂。
宋真宗有首詩這樣寫:
富豪不用賣良田,
書中自有千鍾慄。
安房不用架高粱,
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
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隨人,
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
六經勤向窗前讀。
我們現在所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來自於此。總結起來一句話: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我們都知道,宋朝的前面是五代十國,帝位更換頻繁,一不小心就會被武將所殺。而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以同樣的方式當上皇帝的。所以這個時候,趙匡胤感到了武將的威脅,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於是策劃了“杯酒釋兵權”,削弱武將的地位,大量啟用文人。俗語講“百無一用是書生”,文人對自己的江山政權構不成威脅。
於是,他大力發展科舉制度,且,一旦名列前五甲,立即授予官職。並且,各方面的待遇相當優厚。
現在說領導要學會“獎罰並用”,但是,當時的政府對官員的態度是,獎勵優厚,但沒有嚴厲的懲處。所謂“刑不上大夫”,縱觀整個宋朝,被殺的官員,也就岳飛等寥寥數人而已。這樣的大環境下,在權力的誘惑下,讀書人當然拼命讀書。當時男人們的觀念就是“先立業後成家”,一時間:
四書、五書、盜版書、書書暢銷。
文人、粗人、老年人、人人科舉。
因此,大家都去考功名去了,沒空談戀愛結婚,因此造成了“剩男”橫行。
“剩女”是怎麼形成呢?就要說到當時一個有趣的現象,“榜下捉婿”之風盛行。顧名思義就是,在發榜的日子,全國各地的高門大戶,爭相選擇新科進士做女婿。說的是選擇,實際上就是搶,一日之間“中東床者十之九”。甚至70歲的老頭也成了爭搶的物件。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就是這種現象的高度概括。因為文人地位那麼高,選他們做女婿,是一件很有面子,也很有前途的事情。
但是“捉婿”也看運氣,挑到好的自然歡天喜地,挑不到就不在乎多等兩年,這樣,就造就了一批“剩女”。
其實,除了眼光高之外,婚嫁彩禮等花費高昂也是一個原因,宋朝風氣奢靡,娶妻嫁女是人生大事,而且,女子離婚是要被判刑的,種種原因,就造成了這麼多的“剩男剩女”。
宋朝的問題在今天也有,當時是科舉制度所造成的風氣。今天?可能是,物質層面,精神層面,諸多方面造成的。和宋朝比離婚不會判刑。但孤獨終老的結局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