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873年6月29日,是中國近代外交史上一個破天荒的時刻。

這天清晨約6點鐘,俄、美、英、法、荷蘭五國公使,由德國駐華使館的璧斯瑪充當翻譯,以他們抵達北京的時間為順序,依次進入到紫光閣。

這是歐美國家的駐華使節,首次以平等國家代表的身份,覲見大清同治皇帝。

外媒繪製覲見情形圖

此時,距離馬戛爾尼使團的“不肯跪拜風波”,已過去了整整80年。

對於本次覲見,清政府與外國媒體評述有著天壤之別。

據考證整個過程大概如下:

歐美輿論普遍認為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這次覲見,是一次雙方均不滿意的妥協。

然而清廷方面,同治皇帝似乎對洋人站立在自己面前一事很不高興,所以各國公使以五鞠躬之禮覲見這一史實,從未被載入《穆宗實錄》和同治皇帝的《起居注》——這兩份本該詳細記錄朝廷的政務大事和皇帝每天所有活動的文件。

此外,對於覲見情形,當年的《京報》曾有這樣一段戲碼十足的記載:

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爾等洋人被同治皇帝天威震懾到張不開口、拿不住國書,也邁不開腿,搞到最後是汗流浹背狼狽不堪。類似這樣的情形,在多部當時清廷大儒們的筆記裡及百姓爭相傳送的故事中都有明確記載。

無獨有偶,甲午戰爭時 ,前方節節敗退 ,後方捷報頻傳。都是自欺欺人的高手,真相似乎已不重要,而面子和國威則顯得更為重要。

1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楚昭王,蠻夷世界的「聖王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