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大秦賦》持續熱播,一直覺得劇中秦始皇這個人物設定太文雅太保守了。他可是一統六國的帝王,身上流淌著亦正亦邪的熱血,雄才偉略是他,暴戾淫意也是他,更何況他能霸氣的為自己修建一座至今仍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陵墓,可以肯定,此人必然有著張揚的一面,也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沉穩。

趙政,這是父親異人(後改名子楚,史稱秦莊襄王)給未來秦始皇的名字,這個名字多少有點諷刺意味,也顯示出當時秦莊襄王的尷尬境遇。孩子正月出生,取名政,生於趙國,取趙氏(先秦時姓氏有別,女子稱姓,男子稱氏),於是秦始皇史稱贏姓趙氏,故為趙政是也。但秦王族的歷史一直是秦嬴部族,沒有趙氏一說,這是不是有點諷刺。

更諷刺的是,由於異人當時被扣押在趙國為質子,始皇在趙國出生後,也一起跟隨做質子的父親在邯鄲,一直長到九歲,與秦國相比,趙國更像他的故鄉,最後又死在曾經的趙國故土之上,這是上天註定的魂歸故里嗎?

再加上始皇生母趙姬與呂不韋的關係,導致在秦始皇到底是誰的孩子這個問題上,從戰國一直被議論到了21世紀,還在持續爭論中。

他似乎天生就是一個熱搜體質,從他的出身到他的功過,頻頻被後世或詬病或頌揚,始終奔走在正與邪的兩端。對於這一現象,可能只有一種真相,那就是秦始皇本人就是一個集暴戾與明智兩極化的人。

秦家天子初長成:走在善惡的邊緣

對於秦始皇的童年時代,史料幾乎沒有記載,春秋戰國亂世五百年,仁人志士輩出,沒人會關注一個質子的孩子,但都很關心這個孩子的性命。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秦軍大舉進攻趙國。趙國對秦人恨之入骨,身在趙國的秦人質子異人成為趙國的出氣筒。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有個習慣,就是常互派本國公子當人質,美其名曰質子。做質子名譽上是光榮的,在各國結盟時被看作是為國立功的一種表現。一旦兩國翻臉,最先遭殃的就是質子,成為洩憤的首選物件。

秦昭襄王時代,秦國在戰爭中“斬首”的敵軍高達九十多萬,因此招來了“虎狼之國”的惡名。秦趙之間戰事頻發,所以異人一直都處於“刀架在脖子上”的生存環境之中。與父親異人一樣,秦始皇出生後也成為趙國祭刀的首選物件。

由此可見,在秦始皇的童年時代,他那顆純潔的心靈之上已然佈滿了恐怖的陰影。嬰幼兒時代是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而性格對一個人的命運有著重大影響。家庭環境的不穩定性,父母的心神不寧,這種緊張和焦躁不安自然而然會傳遞給年幼的秦始皇。這也造成了他性格當中的兩面性,一面來自對外界的仇恨,一面來自父母的疼愛,他的生活基本搖擺在惡與善的兩個極端。

更何況異人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早早逃回了秦國,獨留秦始皇與母親趙姬在趙國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趙欲殺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趙豪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趙姬與兒子始皇躲藏起來,才得以存活下來。一個“匿”字,一個“竟”字,足見秦始皇在趙國度過的童年時期是多麼的艱難。

另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滅趙國後,秦始皇專門去了邯鄲,把那些他曾經仇恨的人都殺了。足以可見,幼年時期的陰影在他人生中佔據的影響力有多大。由此也可以推斷,青少年時期的秦始皇一定是一個少年老成、堅韌不拔、疾惡如仇的人。趙國孕育了他,也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

明智與暴戾同行

秦始皇在不惜一切手段成就自己的同時,也在進行著自我毀滅。在他的人生中,母親趙姬、仲父呂不韋、丞相李斯,還有那位真宦官趙高,這些曾經陪伴在他身邊的親人與親信,扮演過重要的角色成就過他,但也背叛了他。

趙姬給了他生命,但也給了他一個爭議。她是呂不韋的前妾,卻又是秦莊襄王的皇后,在一個特殊時期生下了秦始皇。他是誰的孩子,不只是我們現代人在議論,在戰國年代也是流言四起。始皇弟弟成蟜就是其中的一個受害者。

17歲的長安君成蟜和樊於期受秦始皇之命伐趙,不想被二人反叛。成蟜就是受了樊於期的蠱惑,說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而他才是秦國唯一的真命天子,竟而造成了成蟜的叛亂。而秦始皇對於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也不放心,派年幼的弟弟出征本身就充滿了殺氣。成蟜這麼一作,恰好自投羅網,最後被逼得自殺身亡。

趙姬還不知檢點,“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在秦莊襄王死後,不僅與呂不韋舊情重燃,而且又在呂的幫助下,收了“大陰人嫪毐”,以為己樂。這一樂,為始皇添了兩個弟弟,這對秦始皇來說太煩心了。

然而更煩心的是,嫪毐以淫樂博得了太后的歡心後,野心極度膨脹,還打起了秦國的主意。他被封為長信候後,又得到了封地,結交官吏,網羅黨羽,一躍成為秦國顯赫的權貴。據《戰國策》記載,嫪氏集團的影響已遍及整個秦境,其實力足以和相國呂不韋抗衡。

面對這樣的母親,秦始皇的身心必是倍受打擊,愛恨交加。他親政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剿滅嫪毐集團,生擒嫪毐,將其重新閹過,赤裸遊行於城內,以滅太后淫亂的謠言,最後才將其送去受車裂之刑。嫪毐死後,始皇夷滅其三族,連那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也沒放過,被亂棒打死。對於此事的直接肇事者生母趙姬,始皇也將她幽禁於雍城的青陽宮。

幽禁生母,棒殺同母兄弟,這行為很瘋狂。而對於為此勸諫的人,始皇的行為更加瘋狂,據說有27人被殺,但最後茅焦卻勸說成功了。茅焦將他與桀、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的暴君恐怕難以一統天下,一語點醒夢中人,秦王親自接回了太后,並且拜茅焦為太傅,授上卿爵。

秦始皇對於自己的母親,有著難以言說的愛與恨。他一生沒有立皇后,史料中在女性方面對他的記載,就是一個淫濫之徒。在婚姻能力上的欠缺與不自信,這多少受到母親趙姬的影響。

同樣對他影響重大的呂不韋,也是他人生中繞不開的一個重量級人物。秦莊襄王過逝後,最得意的一個人就是呂不韋,他在秦國大顯身手的時機終於到了。始皇拜他為仲父,按照秦國官制,丞相可以有兩人,但相國只能設一人,相國的地位明顯高於丞相。

呂不韋也不負眾望,利用與太后的關係,在國內站穩了腳跟,廣收門客,網路權貴。在國外也幹了不少大事,開疆拓土,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也讓自己成為秦國政壇上不可忽視的實力派。

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把嫪毐塞與趙姬,原本只為滿足其個人私慾,沒想到趙姬完全將嫪毐當成了自己的另一半,為其在政壇上大開綠燈,直至嫪毐成為與自己並駕齊驅的政敵。

嫪毐是趙姬的迷魂藥,亦是呂不韋的毒藥,嫪毐集團的覆滅最終導致了呂不韋的下臺。這些變故對於年輕的秦王而言,亦是對名利場的一次再認識。他寫給呂不韋的信只有短短30個字,但卻充滿了仇恨,呂不韋的功勞,秦始皇一清二楚,但被他三言兩語便抹殺了。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趙姬、呂不韋對於秦始皇而言,都帶有兩面性,他們都在依附他的同時,也在盤算著如何控制他。秦始皇的境遇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在沉默中爆發,要麼在沉默中死亡。為了生存,秦始皇選擇了前者,這是明智的勇士之舉,但與此伴隨的是,他用以暴制暴的殘忍手段守護住了手中的權力,也加重了他的負面色彩。

秦始皇肩上擔負著祖輩們一統天下的遺志,為此他不遺餘力的起用賢才。呂不韋死後,李斯接棒成為了秦國政壇的又一實力派。在秦朝的史料中,李斯也是一個高頻出現的名字。他是大儒荀況的學生,有著一套自己的“老鼠哲學”。

廁所裡的老鼠枯瘦如柴,糧倉裡的老鼠肥壯碩大,同樣是老鼠,不同的地域決定了命運的不同。於是李斯從老鼠的身上獲取了人生向上的法寶,要想出人頭地,獲得榮華富貴,就必須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躋身於社會上層才行。

他雖從師於儒學大師,但身上卻有著濃重的法家思想,這是因為荀況與孔孟的思想存在差異,孔孟認為“人之初,性本善”,而荀況認為“人之初,性本惡”,孔孟重禮,而荀況認為禮、法都很重要。荀子的這種禮法並重、德行兼備的思想,正是當時統治者所需要的“帝王之術”,這也是李斯學到的真才實學。

李斯儒法兼備的思想在秦國得到了充分的運用,“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戰略性構想,將李斯和秦始皇緊密的聯絡在了一起。一篇《諫逐客書》更是為他的人生插上了翅膀,為日後成為秦始皇的心腹打下了基礎。

他為秦國統一六國,以及建立和鞏固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式封建國家作出了貢獻,但另一方面,也不要忘記他那套“老鼠哲學”,唯利是圖才是他的本性。為博取獨寵,他不惜加害昔日同窗--先秦法學之大成者:韓非。為維護自己家族的富貴尊榮,不惜與宦官趙高狼狽為奸,篡改歷史。

秦始皇愛才,就連趙高這樣的官宦,只要有才,他不僅讓他成為自己的“機要秘書”,還讓他教導兒子胡亥的書法和法律知識,成了趙高與胡亥勾結的牽線人。更為要命的是,秦始皇偏愛趙高的機敏能幹,甚至不惜赦免了他的死刑。

在他臨死之時,他身邊跟著一個死刑犯,一個比呂不韋更加卑鄙的政客,還有一個無能的兒子。不知道他是不是對自己太過於自信,以至於自負到失策,拱手將一片大好河山讓給了一幫小人,這是他所犯的一個天大的錯誤。

綜上所述,從秦始皇對親人與近臣的態度上看,他總是反覆無常,極度情緒化。一氣之下,他可以把母親軟禁,經人勸導也能將其接回宮,並把那些前來勸告因此而送命的人,給予厚葬。他需要呂不韋時稱為仲父,不需要時則將他貶得一文不值。對於“鄭國渠事件”,他執意認為這是間諜行為,因此而對客卿下“逐客令”,李斯一上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秦始皇便趕緊派人將其接回,奉為上賓。對於一個宦官,也能如此賞識,然而他的縱容又為秦朝的覆滅埋下隱患。

秦始皇本身的暴戾之氣不可否認,脾氣一上來,就有人頭落地,但他知錯即改的明智之舉亦值得肯定。作為一國之君,在他的身上,有著幾分江湖匪氣,幾分明君的正氣,還有著幾分個人的意氣。因此說,他本人的暴戾與明智,成就一個亦正亦邪備受爭議的千古一帝,也未嘗不可。

5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呂不韋偷天換日讓秦異人“喜當爹”?同樣的故事在楚國也有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