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毛主席之所以被稱為中國的精神領袖,不僅僅是因為他在革命思想上的造詣,同時也是因為他作為軍事統帥的硬實力,雖然他從不帶兵上場作戰,但是在指揮作戰、大區域性署方面,在中國近代史上,無人能超越他。所以有時連高階將領都看不懂他超前的偉大戰略,不認可他的部署。比如說林彪,他就曾在三次大決戰中公開質疑毛主席的計劃,然而事實證明,毛主席才是正確的。

第一次爭執發生在長征時期的四渡赤水之戰,當時毛主席命令部隊穿越三條河流,進行六次強渡,利用眼花繚亂的戰術變化,讓蔣介石部隊無從應對,致使他們潰不成軍,拖垮敵人,打破了蔣介石意圖將紅軍部隊全殲在川黔邊境的計劃。

然而林彪當時並未看穿毛主席的意圖,他覺得讓部隊這樣的疲於奔命,根本毫無效果,就是在浪費時間走冤枉路而已。他認為應該直接攻打黔軍佔領的打鼓新場,在那裡獲取敵人的物資,補充隊伍的消耗,以便迎接下一次的進攻。其實不僅是林彪,紅軍中很多將領都是這個想法,認為毛主席是在瞎指揮。

當時林彪做法非常直接,選擇兩次致電在中央留守的彭老總,希望他能制止毛主席的瘋狂行為,並且接任總指揮一職。雖然彭老總一頭霧水,但這並不妨礙他信任毛主席的部署,於是堅決回絕了林彪,讓他聽從安排。稀裡糊塗的林彪直到多次勝利之後,才知道毛主席這次的部署有多麼成功。

第二次爭執發生在八路軍出征山西的途中,毛主席在會議上表示,我方部隊應該採取獨立的游擊戰鬥,採用靈活輕便的作戰方式,將敵人各個擊破。然而林彪再次公開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我軍應該採取運動戰,使用大單位的兵團作戰,以此達到迅速勝利的效果。

毛主席之所以選擇游擊戰,是因為他明白這場侵華戰爭並不會因為幾次大型戰役的勝利就迅速結束,這必然是一場超長的持久戰。即使我方在開始時取得了勝利,但在後續的消耗中,肯定無法支撐,最後潰不成軍,讓敵人佔據中國。所以毛主席才使用游擊戰的方式,不僅可以減少存在感,讓敵人輕視我軍,還可以在地方活動的同時發展壯大隊伍,為持久戰做好充足的準備。

林彪看不懂意圖依然還是主動請戰,並且取得了平型關大捷,但在事後依然對毛主席的部署心服口服,因為他發現在作戰的過程中,部隊的之間的配合很有問題,需要長時間的發展磨合。

第三次爭執是在“十二月會議”上,毛主席針對目前中國的形勢進行了非常詳細的作戰部署,表明現在是打倒蔣介石,解放中國的最佳時機。

在作戰方面,他下了兩個命令,一個是命令林彪帶著東北野戰軍南下切斷東北和華北之間的聯絡,對遼瀋戰場進行全面圍剿,讓他們孤立無援。二是命令粟裕帶著華東野戰軍渡過長江,前往江南,吸引敵人的主力回防,緩解中原方面的戰鬥壓力。

然而林彪再一次認為毛主席的部署並不高明,選擇抗命不遵,停止南下,進攻長長春。而粟裕這邊也罕見抗命,選擇留在江北作戰。這可讓毛主席非常頭疼,兩個主將都不聽命,最後他只能妥協了。

然而兩人主張的作戰計劃受到了巨大的阻礙,長時間沒有任何進展,最後還是選擇執行了毛主席之前的作戰計劃,果然大獲成功。

至此,毛主席在眾將領的心目中成為了戰神一般的存在,畢竟真理總是站著少數人的一邊。但其實林彪質疑毛主席戰略不只是這三次,包括四平決戰、四野提前入關、抗美援朝等。林彪之所以會出現多次質疑毛主席戰略的情況,一方面是毛主席戰略宏圖實在非常人能比,另一方面林彪十分愛惜軍隊,他打仗十分謹慎,打的全是“經濟仗”,怕打了敗仗遭受損失,因此事事力求穩妥。

2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最帥氣的開國元帥,兜兜轉轉再續前緣,卻因革命錯過,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