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圩戰鬥是紅軍在第三次反“圍剿”中的一次戰鬥。
高興玗位於江西省興國縣高興玗鎮。
1931年7月,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三次“圍剿”。在毛澤東和朱德的指揮下, 紅一方面軍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反“圍剿”作戰的第一階段取得了極大勝利:殲敵萬餘人,繳槍6000多支。
就在雙方主力準備決戰之際,兩廣軍閥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聯軍反蔣,並於9月初進軍湖南,準備拉湖南軍閥何鍵一同反蔣。
蔣介石只能趕回南京調兵遣將平定“叛亂”,讓國民黨前敵總司令何應欽指揮一部分兵力原地監視紅軍,其餘“圍剿”主力退出蘇區,向吉水、吉安、泰和等地集中,準備討伐兩廣軍閥。
經過研究,毛澤東、朱德決定抓住機會擴大戰果,對從興國、高興圩地區撤出的國民黨軍第一軍團蔡廷鍇部、第四軍團蔣鼎文部實施殲擊。這一期間,林彪曾提出異議,認為蔡部實力較強,目前處於撤退階段,沒有必要出手打擊。但是毛、朱始終堅持 “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方針,令兵分三路出擊。
9月7日,紅一方面軍第三軍團、紅四軍、紅三十五軍發起進攻,高興圩戰鬥打響。他們面對的是蔡廷鍇和蔣光鼐的老部隊, 第十九路軍第60師、61師。這一戰異常激烈,十九路軍佔據高興圩周圍的各制高點堅守,形成一道綿密的交叉火網。紅三軍團拼死發動猛攻,血戰一天,卻始終未能攻入高興圩。8日上午,彭德懷親自到前線指揮。紅四師 代理師長鄒平也帶隊衝鋒與敵軍拼刺刀,可惜當場犧牲。因之前大雨河水上漲,使得紅軍難以四面包抄,唯有正面強攻,這讓蔡廷鍇能夠不斷增強防線,硬撐下來。經過苦戰,雙方損失都十分慘重。為了掩護林彪撤退,紅四軍第11師 師長曾士峨帶領軍官隊衝鋒,最終中彈犧牲。 因為久攻不下,損耗嚴重,8日黃昏,紅軍方面開始撤退。9日,蔡廷鍇、蔣鼎文等部在高興圩會合慶賀。
這場戰鬥是第三次反“圍剿”以來最激烈的一次。紅一方面軍精銳盡出,也未能打敗第十九路軍。雙方損失人數都在2000左右,但實力薄弱的紅軍沒能在戰場繳獲武器物資,對他們來說其實是得不償失的。朱德在總結時也說這一仗打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