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主的和親歷史,從西漢開始。
這和當時的國力現實情況是分不開的。
西漢王朝建立時,窮得很。開國皇帝劉邦的儀仗隊,要找幾匹毛色相近的白馬拉馬車,都沒有辦法湊齊。民間百姓的窮苦就更不要想了。
國家窮,還要面對邊境上匈奴人的劫掠。對於這個問題,漢高祖劉邦是切切實實想過要打的。
經過現實考驗,劉邦和大臣們不得不承認,當時的大漢王朝打不過匈奴人。
國內經過秦末漢初連年戰爭內耗,沒有錢沒有人去打贏這場仗。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邦曾問計於建信侯劉敬。劉敬之前就反對劉邦出兵打匈奴。劉邦兵敗狼狽而回,因此對劉敬的建議很是看重。
劉敬於是建議,把西漢劉家的女兒嫁給匈奴首領,與匈奴人建立起“甥舅”的血緣關係,同時送給匈奴人大量的財物,以實現“久遠子孫為臣”的目的。
劉邦欣然採納。於是和親政策成為西漢初期的一項基本國策,執行力度還挺到位。
根據班固《漢書》記載,就有六次明確的和親記錄:
第一次是公元前199年,漢高祖選擇一位宗室女子,封為公主,嫁給當時的匈奴領袖冒頓單于。
第二次是呂后執政時期。匈奴單于冒頓見劉邦已死,寫信調戲呂后。呂后知道打不過,開玩笑說自己年老色衰不配單于,再次選擇一位宗室女,和親匈奴。
第三次是公元前174年,漢文帝在位。冒頓單于已死,於是漢文帝又選擇了一位宗室女冊封為公主,嫁給新任單于老上單于。
第四次是公元前160年,漢景帝在位,遵循舊例,冊封一位宗室女為公主,嫁給匈奴首領軍臣單于。
到這個地方,可以看出,和親政策前期主要是針對匈奴人。但是從細君公主開始,西漢的和親物件開始轉向烏孫。這和國內的政策也有關係。漢武帝繼位,決心徹底解決匈奴人的問題。
第五次是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在位,選擇細君公主聯盟烏孫。這一次和親物件留下了姓名。細君公主也是宗室女,是因為和親才冊封為公主。
第六次是公元前101年,在細君公主去世後,漢武帝又選中解憂公主聯姻烏孫。解憂公主為宗室女,父輩叛亂後未受牽連,最後以和親的方式為國家做出貢獻。
以上列出的和親並沒有算上王昭君。王昭君的和親,有更加積極主動的意義。她是在漢元帝時期,西漢和匈奴國力扭轉的形勢下,嫁給匈奴人,趕趟和倒貼的成分更低。她是匈奴人主動求娶的,意義不一樣。
漢初立國百年,其基本思想就是把自家女兒嫁給敵人,透過聯姻把敵人變成親戚,再配上無數的糧食和財物,換取邊境的安寧。
就效果來說,西漢初期的和親政策是失敗的。
劉敬提出的和親政策,其中心思想是單邊的一廂情願。劉敬認為,大漢嫁過去公主,公主所生育的男孩未來就是匈奴首領。憑藉“甥舅”這種血緣關係,匈奴人必定親近和熱愛大漢。問題是中原王朝歷來講究家族血緣關係,但是草原民族更多是實力和部落。要把這種家族的觀念帶到草原上,顯得不切實際。
同時,漢朝每次都慷慨大方地提供各種財物,在匈奴人看來是軟弱的表現。大量財物得來全不費工夫,匈奴人的貪慾更甚。
比如,漢武帝在位期間,匈奴人數次入侵中原地區,殺伐搶掠,一如過去,就可見和親效果了。
最悲傷的還是這些和親公主。戰場上無數將士都打不贏的仗,變成了她們無法負擔的政治使命。劉敬期待和親公主們能夠帶去中原的文化禮儀,改變“匈奴賤老、父子同穹廬而臥、妻群母”的社會習俗,就顯得那麼書生意氣了。
細君公主的命運就是其中一個縮影。細君公主嫁到烏孫後,生下一個女兒少夫。女兒出生,可能緩解了這位和親公主的憂愁,但不足以改變和親公主的心境。
細君公主到了烏孫,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是語言不通。假想你同自己的丈夫連正常對話都無法進行,你會有多愁悶?
其次是生活環境艱苦。作為漢代宗室女,細君公主在長安的生活條件不會太差,起碼有固定的居所。而烏孫人睡帳篷,這又不是野營,令細君公主難受得很。漢武帝體諒和親公主不易,數次派人送上生活物資給細君公主,稍解她的不適。
第三則是婚姻處境。細君公主到了烏孫,並不是正室。正室是出生匈奴的夫人。細君公主與第一任丈夫烏孫王年歲相差過大,是祖孫輩的差距,兩個人毫無夫妻感情。
第四是面對不同的風俗,帶給和親公主強烈的認知衝擊。其中最大難度的就是“妻群母”。烏孫王之後要讓細君公主改嫁給自己的孫子。細君公主與第一任丈夫雖然沒有感情,但這種要求帶給她太多的倫理衝擊。她強烈反對,並且上書回朝求援。但朝廷要求她遵從烏孫習俗,儘量穩定局勢。
細君公主極度不適應烏孫的生活,和親五年後就去世。她去世後,為了不讓漢朝和烏孫的聯姻中斷,漢武帝派遣解憂公主繼續和親烏孫。總體來說,解憂公主的和親較為成功。
但是對和親公主的評價,絕對不能用政治效果來衡量。每一位和親公主都值得尊敬。西漢初期,皇帝極其看重和親公主,給予她們無限的尊重和歉意。每一位和親公主出嫁,朝廷都會以最高的禮儀送嫁,送親隊伍前呼後擁長達十幾公里,“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宦官侍御數百人,贈送甚盛”。
問題是幾十裡紅妝背後,誰真正在乎和親公主的眼淚?她們稚嫩的肩膀,扛得起戰場上萬千將士拋頭顱灑熱血都搞不定的匈奴人嗎?
答案是否定的。西漢對匈奴人的問題,最後是靠漢武帝用絕對的武力解決的。
可見,和親只是一個懶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