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57人(包括1955年授予55人和1956補授1人,1958年補授1人),從官方排名看,既不是完全按照職務、級別、資歷等條件來定,也不是按姓氏筆劃來排序,而是按所在大單位順序和任職順序排列,即第一批55人是按照國防部、軍委各總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幹部部、總後勤部、訓練總監部、武裝力量監察部等各總部)、軍種、兵種、軍事院校、大軍區、志願軍等各大軍事單位的順序排列的。所以,蕭克上將排名第一,應該不是和元帥以及大將排序原則一樣,儘管事實上存在蕭克鎮上將。從各位上將一生擔任的職務綜合分析,王震當屬首位。
1、職務。王震上將在黨內先後擔任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九、十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一屆中顧委副主任;在政府序列先後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和國家副主席;在軍隊序列先後擔任副總參謀長和軍委常委。
2、資歷。王震上將生於1908年,1927年入黨,土地革命時期擔任第六軍團和第二軍團政委,抗戰時期擔任一二零師三五九旅旅長兼政委,解放戰爭時期擔任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建國後先後擔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書記,新疆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兼政委,1954年轉任鐵道兵司令員兼政委,1955年在副總參謀長任上被授予上將軍銜,1956年後長期擔任農墾部部長,文革後期擔任過副總理,改革開放時期先後擔任中央軍委常委,中央黨校校長,中顧委副主任,國家副主席。
3、功勳。在各個革命時期,王震上將不但戰功卓著,且被偉人稱為有創造精神,如在延安時期率領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為人民軍隊和抗日根據地樹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光輝旗幟。又如1944年10月,率領三五九旅為主力組成的八路軍南下支隊,執行南下作戰、開闢新根據地的戰略任務,途經八個省份,跨越半個中國,行程兩萬餘里,先後突破敵人一百多條封鎖線,進行大小戰鬥三百餘次,於1946年秋勝利返回延安,完成了黨中央賦予的任務,被譽為“第二次長征”。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主動請纓進軍新疆,1949年9月,他率部直逼新疆,促成新疆和平解放,為最終實現解放大西北的任務、鞏固祖國的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
4、墾荒。王震上將在墾荒戍邊方面功勞很大,建國初主政新疆期間,領導剿匪、土改等工作,改造和團結起義部隊,指揮軍隊屯墾戍邊、興修水利、發展工業和各項事業,迅速穩定了新疆的社會秩序,實現了新疆財政經濟狀況的好轉,為促進各族人民的團結,鞏固新疆邊防,傾注了全部精力,也為新疆現代化工農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就是在他的積極建議下建立的。1956年以後,長期擔任農墾部部長,領導農墾戰線的廣大職工群眾、轉業官兵,在祖國邊陲披荊斬棘、艱苦奮鬥,建立了一大批軍墾農場和地方國營農場,使之成為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一支主要力量,成為國家生產糧食和油、棉、橡膠等經濟作物的重要基地,並創造了農工商貿一條龍的成功經驗,錘鍊出傳承至今的艱苦奮鬥、勇於開拓的農墾精神。
5、與偉人。王震上將1925年即結識偉人,與偉人關係很深,被偉人所信任,被偉人稱讚的事也不少,如在解放新疆的過程中,一直都是採取非常堅定的霹靂原則,穩定了新疆局勢,偉人得知後盛讚:“新疆的完整要感謝兩個湖南人,一個是左宗棠,另一個就是王震!”如善待知識分子和士兵,被偉人盛讚不已:“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息小人,王震取兩人之長,去兩人之短!”1993年3月12日,王震上將在廣州因病去世,享年85歲,逝世後,捐獻了眼角膜,其骨灰被撒在了新疆天山上,生前老革命家在這裡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與心血,死後忠魂也在天山上守衛著祖國的和平與安定。
6、晚年。近些年,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王震說,毛主席比我們早看五十年”。據曾擔任王震秘書的社科院原副院長李慎明回憶“是真的。”東歐劇變後,王震幾天吃不下飯,常常是坐在飯桌前低頭不語。家人工作人員勸他:“人是鐵,飯是鋼。”勸他時,他常常不語。其中一次,他抬起頭對李說:“在六、七十年代,毛主席曾幾次當面對我講,‘王震呀,這樣下去,搞不好,會有千百萬人人頭落地哩!’那時候,我楞是不信,以為是老人家在嚇唬我們。現在,我信了。”蘇東劇變後的一天,一家雜誌社的幾位編輯來拜訪時,王震對他們說:“現在,血淋淋的事實已經向我們證明,政權奪取了,還可能丟失。毛主席至少比我們早看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