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往往很有趣,就在俄土戰爭結束2年,土耳其又主動向昔日的對手請求援助。1831年10月埃及帕夏默罕默德-阿里開始進攻敘利亞。到1832年7月,土軍一再戰敗,埃軍攻克科尼亞城,距離首都只有6天路程。土耳其蘇丹一籌莫展,只得向西方列強求救,不過法國支援埃及,英國與奧地利都袖手旁觀,唯一伸出援手的只有俄國。1833年2月20日,俄國艦隊(4艘戰列艦和3艘巡航艦)開進博斯普魯斯海峽,停泊在君士坦丁堡城下。3月,埃及軍隊佔領屈塔西亞,距離君士坦丁堡只有3天路程。3月20日,土耳其再次請求俄國增兵。幾天後,1.5萬名俄軍在穆拉維約夫指揮下登陸,海軍出動了6艘戰列艦、1艘巡航艦和19艘運輸船,駐紮在君士坦丁堡城下和蘇丹的夏宮周圍。此後,在法國調停下,土埃雙方停戰。在這次戰爭中,俄國乘勢在1833年與土耳其而簽訂《溫卡爾-伊斯凱萊西條約》(又譯《安吉阿爾-伊斯克利西條約》)獲得了進出地中海的便捷(筆者注:條約規定土耳其禁止俄國除外的一切外國軍艦出入達達尼爾海峽)。不過很快這個優勢化為烏有,在1841年7月13日的倫敦海峽公約中規定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兩海峽在和平時期禁止任何外國軍艦通行,土耳其有權准許友好國家所轄的輕型軍艦通過,而這也為日後的克里木戰爭埋下了伏筆。
油畫-錫諾普海戰
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戰爭使得俄國黑海艦隊再次覆沒而且喪失了在黑海佈置軍艦的權利,而俄國海軍在最初錫諾普海戰的勝利也成為了它們的絕唱。根據條約,俄國只可以在黑海擁有6艘輕護航艦,總噸位不超過800噸,在地中海則是4艘200噸的縱帆船。
儘管克里木戰爭失敗,不過俄國海軍對於地中海一直沒有放棄。1857年7月8日,俄國3艘輕護航艦從喀琅施塔得出發,經過地中海在9月7日抵達塞瓦斯托波爾。此後9月初又派出3艘輕巡航艦,它們在1858年3月30日抵達敖德薩。在此後的1860年代,俄國多艘護航艦在地中海東部遊弋並拜訪了一些沿途的城市。1870年俄國宣佈廢除巴黎條約,重新開始了在黑海的海軍建設。
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戰爭中,俄國在地中海的分艦隊有1艘裝甲護航艦、1艘護航艦、2艘輕護航艦等,就是這點規模的“艦隊”,也曾讓土耳其軍方擔心不已。儘管戰爭中俄國陸軍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但是由於英國艦隊的出現,俄國的勝利之師被迫撤退,想自由進出地中海的戰爭主要目的自然無法實現,只是獲得了比薩拉比亞、巴統等地。而顯示了一下海軍實力的英國得以佔領塞普勒斯島,控制了東地中海最重要的戰略要點。
1878年的切什梅號魚雷艇
戰爭結束後的1882年3-7月俄國第一艘萬噸裝甲艦“彼得大帝”(Пётр Великий)號在地中海進行了遠洋航行,沿途經過法國、英國、希臘等國,拜訪了比賽大、科孚島、那不勒斯、拉斯佩齊亞、熱那亞和土倫等地。
連結-“彼得大帝”號裝甲艦
1869年6月1日建造,1872年8月27日下水,1877年10月在波羅的海艦隊服役,是俄國第1艘裝甲艦。主尺度100.6X19.3X6.9米,排水量10400噸,功率8250馬力,航速14節,艦員440人。裝備2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6門87毫米副炮,2具381毫米魚雷發射管。1903年9月21日改為炮術訓練艦,裝備改為4門203毫米和12門152毫米火炮。1915年裝備改為4門203毫米主炮,10門75毫米和2門47毫米火炮。1921年5月21日改為水雷母艦,1959年4月18日除籍。
彼得大帝號裝甲艦
普法戰爭之後,俄國與法國加強了交流。1891年,法國海軍上將熱韋尓率領一支分艦隊訪問了喀琅施塔得,2年後的1893年10月1日海軍少將阿維蘭率領的俄國分艦隊(1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和1艘炮艦)也回訪了土倫。1893年,兩國締結了同盟。應法國邀請,俄國得以在地中海保持一支小型分艦隊,該分艦隊1894年11月7日成立,以尼斯附近的維拉弗朗卡絮梅為基地,首任司令海軍少將馬卡洛夫。分艦隊擁有1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1艘炮艦等,1903年底撤銷。在1897年5-7月的希土衝突中,俄國艦隊也積極出動,不過戰列艦“西索伊-維利基”號在3月3日演習中主炮發生事故,造成16人死亡、15人重傷(其中6人後來死亡)。
在地中海的分艦隊撤消後,俄國軍艦依然沒有喪失對地中海的興趣,會定期派出軍艦進行航行。日俄戰爭結束後,1909年秋到1910年3月,巡洋艦“狄安娜”號、“阿芙樂爾”號和“壯士”號組成的編隊在地中海航行,之後1912年“阿芙樂爾”號再次在地中海進行了4個月的航行。
一戰爆發時,俄國海軍在地中海沒有任何軍艦。巡洋艦“奧列格”號在1914年3月離開,戰爭中經蘇伊士運河和直布羅陀到北冰洋海區作戰。1916年12月22日(1917年1月4日),戰列艦“佩列斯韋特”號在驅逐艦護衛下準備從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在17時30分觸雷(德軍潛艇U-73在1916年12月所布),17時45分軍艦沉沒,死亡252人。
佩列斯韋特”號戰列艦1901年駛出船塢
真正到地中海蔘戰的是巡洋艦“阿斯科爾德”號,這艘參加過日俄戰爭的軍艦1914年11月通過蘇伊士運河來到地中海。12月1日在海法俘獲1艘德國1917噸的商船。1915年3月13日它參加了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在4月12日到4月27日共有8天炮擊土耳其陣地,發射了1271發152毫米和2275發75毫米炮彈,共有4人死亡9人受傷。5月13日,該艦駛入土倫進行修理。
連結-“阿斯科爾德”號巡洋艦
“阿斯科爾德”號(Аскольд)巡洋艦,1898年10月建造,1900年3月2日下水,1902年開始在波羅的海艦隊服役。
該艦排水量6000噸,主尺度132.5X16.87X6.3米,功率2.36萬馬力,航速24.5節,續航力6500海里/10節。裝備12門152毫米主炮、12門75毫米副炮、2門63.5毫米和8門47毫米及2門37毫米機關炮,4挺機槍,6具381毫米魚雷發射管,艦員580人。
1903年調往遠東。在日俄戰爭初期,做為在旅順的俄國分艦隊一員積極行動。1904年7月28日(8月10日)黃海海戰中受創之後來到上海,直到戰爭結束,隨後隸屬西伯利亞區艦隊。一戰爆發後,參與了圍追斯佩巡洋艦分艦隊的作戰。同年11月進入地中海作戰,參與了達達尼爾海峽戰役。1916年5月-1917年6月在土倫修理,之後抵達摩爾曼斯克,成為北冰洋區艦隊一員。內戰中1918年在科拉灣被英軍俘獲,改名光榮-4(Glory IV)。1922年蘇聯將其買下,不過由於狀態太差在漢堡拆解。
阿斯科爾德號巡洋艦
一戰爆發後,俄國除了在歐洲戰場投入大量兵力與德國和奧匈帝國作戰外,同時也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亞洲地區和波斯發起了強大攻勢,先後攻佔了巴統地區和波斯北部,推進到波斯中部。利用這一形勢,1915年3月4日俄國正式向英法提出,一旦俄國對德、奧戰爭勝利後,俄國將分得君士坦丁堡、黑海海峽及其周圍島嶼。英法兩國政府在俄國保證英法在戰後瓜分土耳其和波斯其他地區要求得到滿足的條件下,先後對俄國的要求予以滿足。上述三國來往檔案構成了1916年英、法、俄三國瓜分土耳其和波斯的祕密協定。協定在1916年4-5月簽署,不過英法堅持君士坦丁堡應為各列強共同擁有的自由港,兩個海峽應允許各國商船自由通航。就在這一夢想似乎要在一戰得以實現的時候,1917年10月25日(11月7日),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布林什維克取得了政權,俄國在地中海的故事又將開始新的篇章!
涅瓦雜誌1915年5月2日刊登“阿斯科爾德”號巡洋艦在黑海和地中海的行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