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引言:

1945年9月1日清晨,在江蘇興化縣城內外響了3天4夜的槍炮聲終於停了下來。

很快,訊息就傳遍了全城,老百姓歡呼雀躍:“新四軍進城啦!”

興化古城

隨後,更大的驚喜到來了——

為了解決圍城造成的物資短缺,蘇中軍區一聲令下,一支由數十隻商船組成的船隊,滿載各類日用品,浩浩蕩蕩地開進了興化城。

這麼大的架勢,讓見多識廣的縣城百姓也不禁咋舌:“這麼多家底,新四軍可不得了哇!”

新四軍將士合影

然而,這支“家底雄厚”的隊伍,在四年之前,窮的都快揭不開鍋了。

據曾任蘇中軍區政治委員的陳丕顯回憶,當時的新四軍,缺吃少穿是常態,百貨、醫藥等物資更是少之又少,堂堂的新四軍第一師師部醫院,居然連一套完整的手術器械都湊不出來。

短短四年時間,窮得叮噹響的新四軍,究竟是如何逆風翻盤的呢?

才出血海 又遇絞索

1941年1月4日,在安徽涇縣的群山中,9千餘名新四軍將士陷入了8萬國民黨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7天7夜的血戰過後,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遇難,7000餘名新四軍將士血灑河山......

千古奇冤!相煎何急!

烈士們的鮮血不能白流。1941年1月25日,在中央的部署下,陳毅、劉少奇等人走馬上任,重建了新四軍軍部,9萬餘人的大軍火速整編、集結......新四軍從血海中重新站了起來。

然而,剛剛拉起架子的新四軍,很快便遇到了一個大問題——沒錢。

皖南事變之後,端坐重慶的蔣介石雖然迫於輿論壓力,承諾不再搞針對共產黨的軍事行動,但依著他的性格,若不繼續落井下石,太陽簡直要打西邊出來了。

於是,1941年1月17日,蔣介石下了一道手令:

“新四軍公然叛變,中央為肅整紀綱,故於民國三十年一月後,乃停發該軍經費、子彈及藥品之補充。”

有人可能會說:不給就不給,嚇唬誰呢?經費上的窟窿,咱們自己補!

可問題在於,這窟窿著實有點大。

根據《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的記載,從1938年1月起,也就是新四軍剛剛成立時,國民政府每月下撥的軍費為6.6萬元。

之後,在周恩來、葉劍英等人的爭取下,軍費定額逐年增多,到1940年,新四軍每月領到的軍費已經達到13萬元以上。

在常規經費之外,還有一部分臨時性的補貼——比如,1938年初,當新四軍從江西南昌向江蘇、安徽一帶挺進時,國民政府就一次性給新四軍發了1萬元“開拔費”和3萬元“撥遣費”。

歷史學者們根據現存資料統計,從1938年初到1940年底,近3年的時間裡,國民政府累計給新四軍發放軍費大約445.6萬元,每年平均148萬餘元。

葉挺雕像

“打工人”都知道——無論多麼微薄,但只要有一份固定工資,心裡總是有底氣。

但這份收入一旦消失,就算你手裡有點家底,也會馬上惶惶不安起來,覺得日子簡直沒法過。

這個道理,放在新四軍身上,同樣適用——何況,此時的新四軍,基本上一點家底都沒有。

根據史料記載,新四軍第七師剛剛成立時,正是青黃不接的季節,部隊連基本的伙食供應都困難,戰士們經常餓得端不起槍、跑不動路。

沒辦法,七師獨立團只得到無為、廬江、巢縣等地,向百姓們借了3500擔大米,才暫時撐了過去。

更要命的是,此時在北方各個根據地,都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就連中央所在的陝甘寧邊區,也已經鬧到“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的地步,實在沒有力量來幫助新四軍。

可見,蔣介石掐斷軍餉這一手,就如同在新四軍脖子上套了一條絞索,若想不出辦法解決,這支新生的軍隊,很有可能就此夭折。

新四軍

不靠“討飯” 自己動手

毛澤東在延安

1938年12月8日,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的後方軍事系統幹部會上,提出了一個未雨綢繆的問題:

“現在我們錢雖然少,但還有;飯不好,但有小米飯,要想到有一天沒有錢,沒有飯吃,那該怎麼辦?”

可以說在這個時候,毛澤東已經非常清楚的預見到,將後勤保障的希望完全寄託於國民政府、寄託於蔣委員長,是一件非常不靠譜的事情。

於是,毛澤東給出瞭解決辦法:

“無非三種辦法,第一餓死,第二解散,第三不餓死也不解散,就得搞生產。”

總結起來一句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高瞻遠矚,莫過於此。

方向對了,事情就要好辦的多——正是有了這個總方針,劉少奇才豪言道:新四軍“不能靠向人家討飯過日子”。

任新四軍政委時的劉少奇

這句話聽起來提氣,做起來卻得一步步走。

關鍵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和擴大根據地。

這很好理解——有了地盤,才有政權;有了政權,才能種地、徵糧、收稅、搞生產;有了錢糧,才能招兵買馬,擴大力量,新四軍才能真正壯大起來。

於是,在新四軍軍部重建之後,各師分頭行動,與日偽軍展開了浴血奮戰,先後在蘇北、蘇中、蘇南、淮北、淮南、皖江、浙東、鄂豫皖八個地區重新開闢了根據地,並建立了行政機構。

這一來,原本只有4.4萬平方公里左右的華中抗日根據地,一舉擴大到了6.8萬平方公里,地盤擴張了50%以上。

有了根據地,重建後的新四軍,才有了廣闊天空,得以大展拳腳。

華中抗日根據地地圖

守著這片“魚米之鄉”,再餓肚子就說不過去了。

根據史料記載,在當時的各個根據地中,新四軍已經搞起了“共享經濟”——將士與百姓組成互助組,農具、牲畜等資源統統共享,一起動手開荒、耕種、搶種搶收......像這樣的互助組,僅僅在淮北地區,就多達8000餘個。

在自己動手耕種開荒的同時,新四軍把根據地搞成了“大工地”,一項項水利工程相繼竣工——新四軍第二師在高郵湖重修了西岸百里大圩;第四師在淮泗一帶先後修築了淮堤、大柳巷堤、人字頭堤;第七師在無為縣修築了黃絲灘大堤......年年肆虐的水患終於被扼住了喉嚨。

如今的高郵湖

在自己動手的同時,新四軍大搞“減租減息”,將農業稅簡化成兩種,分別是地主、富農所交的田稅與佃戶繳納的公糧,既保證了新四軍的糧食供應,同時又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根據史料記載,1943年,僅皖中根據地一處,在為百姓減租25萬餘擔、佃戶人均增收近7鬥稻米的情況下,仍然完成了970萬斤公糧的徵收任務。

自此,新四軍餓著肚子打仗的時光,基本上成為了歷史。

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

解決了吃飯問題,按理說新四軍應該能鬆口氣了,但大米畢竟不是子彈,要打勝仗,就得弄來槍炮、子彈、藥品......

一言蔽之——得花錢。

關於這一點,新四軍的高階幹部們,有著極為清醒的認識。

1942年,新四軍第七師政委曾希聖在給軍部的工作總結中,明確提到了:

“軍隊是人、錢、地盤三件事情缺一不可的。生產是基本的辦法,農業不成問題,要緊的是工業......貿易是大問題,貿易若能大大發展,則所需不是大問題。”

曾希聖與夫人餘叔

從這一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新四軍已經把握住了經濟發展的兩大要點——其一、工業實體;其二、商品流通。

不得不說,這個認識,即使是放在現代,也並不落後。

於是,從1942年開始,新四軍各根據地便根據本地特色,發展實體經濟,開始搞起各種各樣的工廠來——

淮南地區是著名的菸草產區,在這裡駐紮的新四軍二師,打下安徽天長縣銅城鎮時,在鎮上發現了一個小卷菸廠。

當時,這個小卷菸廠因為經營不善,外加外國菸草公司的大量傾銷,已經停產了。

訊息傳到師長張雲逸處,張雲逸一拍大腿:“咱們自己搞!”

張雲逸大將

說幹就幹——二師與菸廠老闆達成協議,由二師出錢,負責生產經營,菸廠老闆則坐收20%的收益。

1943年5月,這個小菸廠開始投產,陳毅軍長親自給產品起了個名字:飛馬

飛馬的老包裝

起初,菸廠每天只能出產600條左右,除了供應部隊,剩下的基本上都平價賣給了附近的老百姓。

沒想到,由於飛馬煙選料精良、價格公道,又有新四軍的信用背書,居然一下子打開了市場,在附近地區成了搶手貨。

銷售如此喜人,二師索性放開手腳,從敵佔區又陸續弄來幾臺捲菸機,將產量翻了一倍,擴大到每天1200條。

這下子,訂單更是如同雪片一般飛來,來自上海、南京、杭州的商販,不惜冒著穿越敵佔區的風險,也要跑來訂貨。

靠著這個菸廠,二師一下子發了財,不僅每月給軍部上繳30萬元的利潤,自己還攢下了雄厚的身家——1944年,當華北地區遭遇大旱災時,二師一下子掏出了1600萬,支援華北賑災。

二師的捲菸機和工人

二師靠著造煙掙了大錢,其他部隊也沒閒著——

駐紮在蘇北的新四軍第三師,把目光瞄到了食鹽上。他們放開製鹽禁令,給老百姓提供貸款和糧食,幫助當地的老百姓開起了一個個私營鹽場。

這裡產出的食鹽,源源不斷地運往根據地的同時,還賣到了附近的敵佔區,換來了大筆的資金和物資。

海水鹽場

新四軍第七師則在皖江根據地的湯家溝,辦起了“經濟特區”。他們利用當地豐富的農副產品,吸引外地客商,並對根據地急需的物資徵收極低的商業稅,以此鼓勵進口。

在優惠政策的刺激下,湯家溝很快變得客商雲集、商鋪林立,不僅給第七師和當地百姓帶來了豐厚的收入,還極大的方便了第七師的物資補充工作。

據記載,第七師自己開辦的整合號、裕民號、正大號等商行,在湯家溝不僅能方便地收購到棉布、機械、西藥等產品,甚至能買到槍支、子彈和炸藥!

這些資金和物資,不僅使建軍時僅有四個團編制的第七師成為了著名的“富七師”,還給整個華中根據地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援——根據新四軍參謀長賴傳珠的回憶,僅僅從1942年底到1945年初,七師就給新四軍軍部上交了5300萬元(法幣)!

......

在日偽軍的掃蕩與國民黨軍的挑釁這雙重壓力之下,新四軍能夠把根據地的經濟搞得紅紅火火,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新四軍經濟工作的成果,不僅為抗戰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抗戰結束後,依然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5年底,當直屬中央指揮的新四軍李先念部在中原軍區遭到國民黨軍的重重圍困,幾乎彈盡糧絕時,中央一聲令下,新四軍各部有錢出錢、有糧出糧,硬生生給中原軍區6萬大軍補充了1個月的物資和糧食,為之後的中原突圍提供了有利支援。

正是靠著有效的經濟工作和強大的經濟實力,重建後的新四軍,不僅在敵人的重重圍困下生存了下來,並且不斷髮展壯大,成為了中華民族解放歷史中的一支傳奇部隊。

2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煮酒品三國-論被埋沒的一代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