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人物名片

餘東興,1931年11月生於下寮村(今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五聯社群下寮居民小組),14歲加入東江縱隊,成為偵察連偵察兵,196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餘東興在一次陣地戰中為掩護隊友被炮彈炸暈,雙耳聽力受到影響。1955年,餘東興光榮復員,成為一名基層幹部,為家鄉發展作貢獻。

今年盛夏的一天,涼風吹過明亮的陽臺,已是耄耋之年的抗戰老兵餘東興安靜地坐在搖椅上接受了記者採訪,舉手投足間散發著一位老兵特有的神采。

提起70餘年前那段血淚抗日史,餘東興陷入了回憶之中:年僅14歲的他加入抗日遊擊隊,在殘酷的戰場上,他的帽徽曾被子彈打歪,也曾為保護戰友而不幸被炮彈震傷。

跨越大半個世紀,硝煙戰火早已散盡,生活迴歸平和美好,餘東興總是反覆告誡後輩:“和平來得不容易,要珍惜眼前生活。”

窮娃娃加入游擊隊變身偵察兵送情報

1931年冬天,餘東興出生於下寮村一戶貧苦人家。在那個烽煙四起的年代,懷孕時母親常常吃不飽肚子,餘東興出生時十分瘦弱。他的整個童年記憶,都與“飢餓”有關。

在餘東興10餘歲時的記憶裡,日軍肆虐華南地區。每次鬼子進村都要洗劫一番,不管是糧食還是牲畜都會搶光。在這種環境中,村民們想要填飽肚子簡直是奢望。更令人髮指的是,每見到強壯一些的勞動力,日本兵一定盡數押走服勞役,要是不從很可能被當場殺害。

1944年8月,加入游擊隊的餘東興堂哥回家探親,見其對游擊隊十分好奇,就在返回時帶他去了山中游擊隊的駐紮地。就這樣,餘東興成了游擊隊的一員。由於他身形靈活頭腦機靈,游擊隊便安排他做敵情偵察兵,專門在日本兵駐紮地附近刺探情報,再給游擊隊通風報信。

“那時候沒有什麼交通工具,執行任務送口信全靠兩條腿跑。”餘東興說,由於常在敵人附近晃悠,當偵察兵相當危險。有一次,餘東興到周邊探聽鬼子的情報,在大路旁遭遇了鬼子的小隊。餘東興連忙藏在路邊灌木中,敵人從他身邊走過,餘東興凝神屏氣,不敢發出半點聲響。敵人離開後,餘東興馬上狂奔回駐地,把獲得的情報傳達給上級。想起那一幕,餘東興心有餘悸:“如果當時被發現了,我可能就沒命了。”

此後一年,餘東興先後跟隨隊伍在惠州、東莞一帶的山中輾轉,條件十分惡劣。“太艱難了,沒有吃的也沒有武器,但一樣要打日本鬼子。”由於常常在山中活動,游擊隊員們往往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口乾糧常常放在口袋裡半個月還捨不得吃,“我正在長身體,加上每天活動量很大,常常餓得前胸貼後背,多虧不少鄉親拿出自家糧食分給我們”。

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還不是最痛苦的事情,槍支彈藥匱乏才是游擊隊的痛中之痛。“由於槍支不夠,我分到的是一支土槍,彈藥也只夠打一槍,不到關鍵時刻根本捨不得使用。”餘東興說,不少槍支彈藥品質不過關,有些子彈根本打不響,因此與敵人正面作戰的風險相當大。常用的作戰方式是埋伏在日本兵的必經之路,等敵人出現時放完冷槍就迅速轉移,敵人往往被打得摸不著頭腦。

屢上戰場出生入死一腔熱血保家衛國

有一次,餘東興所在的小隊不慎在一處狹窄地被一隊日本兵包圍。日本兵架起重機槍,封住了游擊隊唯一可以突圍的出口,危急時刻,餘東興和其他隊員只能拼命突圍。幸運的是,重機槍發出的聲音吸引了附近游擊隊的其他小隊,配合默契的兩個小隊裡應外合,擊倒了敵方的機槍手,餘東興和隊友們才最終突圍成功。

回去的路上,一位戰友突然發現餘東興的帽徽被彈片打去了一半——子彈從斜前方打來,貼著餘東興的帽徽擦過。“如果子彈再歪一點,我很有可能當場陣亡,這也是我離死亡最近的一次。”餘東興說。

1945年春天,鬼子設在下寮村附近的三座碉堡成了游擊隊的主要攻擊目標。憑藉熟悉地形的優勢,游擊隊員總是趁著傍晚放冷槍,不少日本鬼子被打死打傷。 隨後,一直視游擊隊為眼中釘的日本人出了狠招:派四架轟炸機輪番投彈,不定時轟炸游擊隊藏身的山區。

“敵人的炮彈威力很大,每次爆炸都能在地上炸出個大坑。”餘東興回憶道,由於沒有防空洞,每次敵機轟炸,游擊隊員只能四處躲避。初期,大家沒有太多躲避經驗,不少戰友被炸傷或犧牲。

不久後,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餘東興突然聽到空中傳來一陣轟鳴聲,他趕緊喊道:“不好,日本鬼子的飛機來了,大家快跑!”不一會兒,一顆炮彈落了下來,在游擊隊員的藏身處附近爆炸。臥倒後的餘東興看到幾個反應不及的隊友還呆在原地,顧不得危險的他連忙爬起來提醒戰友,這時,又一顆炮彈落下,在餘東興身後不遠處爆炸,強烈的衝擊力把餘東興彈了出去……

待餘東興醒來,他發現大半個身體已經被碎石屑和土灰蓋住。幸運的是,餘東興並未受到重傷,幾位戰友也安然無恙。不過,由於離爆炸點太近,餘東興的聽力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此後常常處於雙耳失聰狀態。

起初,餘東興有些接受不了失聰的事實。“這不就是殘疾了嗎?”餘東興說,隨著時間推移,他慢慢想開了,上戰場殺日本鬼子,本就要不怕犧牲,既然已經這樣了,還不如努力多殺幾個鬼子。

1945年8月,日本正式投降,抗戰結束。得知這個訊息時,餘東興還在一線偵察日本鬼子的動向。1947年,餘東興父親病重,他便提出申請回家照顧父親,直至父親病體痊癒。

1950年,餘東興回到部隊,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再次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基層崗位堅守職責帶領村民齊心修路

1955年,餘東興從部隊回到下寮村,結束了軍人生涯。回村後,餘東興被村民選為壢嚇生產大隊大隊長,迅速投入到家鄉建設中。與此同時,餘東興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此後的基層工作中,餘東興吃苦耐勞、工作積極,於1967年被組織接受,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那時候,從下寮村到龍崗鎮還沒有公路,唯一的一條通道是村民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的小路,路旁長滿灌木,路面坑坑窪窪,條件十分惡劣。每到農忙時節,村民路過這裡就只能手挑肩扛。“因為這條路破破爛爛不能通車,交公糧只能用扁擔挑。最糟糕的是,每到下雨天,村裡的莊稼運不出去,瓜果蔬菜農副產品也賣不出去。”落後的交通狀況讓村民苦不堪言,也成了餘東興心頭的一塊石頭。

帶領村民修路的想法在餘東興心中成形。可當他把想法說出來時,有人當即給他澆了一盆冷水:“修路的錢從哪裡來?壯勞力從哪裡來?這個事你還是不要管了!”但是,餘東興沒有退縮:“要不要修路,群眾說了算!”為了解村民的真實想法,餘東興不聲不響地忙開了:花一個月時間踏遍了下寮村的每一個角落,挨家挨戶找人拉家常。出乎意料的是,許多村民都很支援他,認為他當過兵又是黨員,覺悟比一般人高,積極擁護他帶頭修路。得到大家的支援後,餘東興有了底氣,很快就勾勒出藍圖:把原本狹窄的小路拓寬3米,一共修5公里長,把村子和龍崗鎮連到一起。

在部隊的十幾年間,餘東興早就明白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籌劃修路前,他把全村人聚到一起,讓願意修路的和不願意修路的都說說看法。那天,餘東興說了句讓許多下寮人至今難忘的話——“修路難一時,不修路難一世”。當時,全村人為之動容,不少反對者聽到後都沉默了。

為了籌集修路款,餘東興第一個站出來捐款,接著又勸說親戚、鄰居相繼捐款,短短一個月便籌得了一筆相當可觀的修路款。不久後,下寮村通往龍崗鎮的道路就動工了。

除草、挖土方、夯實路面……接下來,餘東興不僅要一邊打理村子裡的事務一邊幹農活,到了晚上還要赤臂上陣,和村民一起修路。酷暑難耐的日子,餘東興總是帶頭幹活,還經常叫著老伴一起忙活。餘東興的手掌被鐵鍬磨出許多血泡,但他依然咬牙堅持。反對者們就這樣被餘東興深深打動了,都跟著行動起來,自願支援修路。一年後,村口的小路變成了寬闊平坦的大道,無論人還是車,往來龍崗鎮都方便多了。

現在,下寮村口那條路早已成為歷史,龍崗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餘東興正是這一切變化的見證者。“這些年龍崗經濟活了、房子高了、生活好了,路也比當初寬得多了,我能在龍崗生活是幸運的。”餘東興說,2016年,由於家鄉的老房子破舊得無法居住,而且自己上年紀後生活不便,他便隨孩子住進了花園小區。天性開朗的餘東興很快適應了小區生活,每天都在社群散步,和許多同樣跟隨孩子生活的老年夥伴交上了朋友。空閒時間,餘東興和老伴一起跑到社群黨群服務中心,和老年夥伴們一起下棋、喝茶,十分愜意。生活上,餘東興享受著復員老軍人的生活補貼,加上孩子孝順,他感到非常滿足。

偶爾,餘東興從抽屜中拿出戰爭時期的舊照片。對他來說,那段血與火的歲月,是他生命中最閃亮的一段時光。“當年參加革命是為人民為國家,當幹部也是為人民為國家。”回憶往昔,餘東興表示,雖然自己年紀大了,但只要有機會,他還會努力發光發熱。

紅色記憶

一面國旗寄託愛國情

2000年10月1日,國慶節的喜慶氛圍籠罩著下寮村。和往年一樣,這天清晨,餘東興早早推開家門,手裡拿著一面摺疊得整整齊齊的五星紅旗。趕在早飯前,餘東興在大門口舉行了“升旗儀式”:把一根又長又直的竹竿固定在家門口的柵欄上,用晾衣繩把嶄新的五星紅旗掛在竹竿頂端,清晨的微風吹來,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村裡不少老黨員聽到這個訊息後,紛紛結伴來到餘東興家門口,一群人對著五星紅旗行注目禮。那天,在國旗下,餘東興落淚了。“我想起了死去的老戰友,和平日子來了,他們沒見到。”餘東興說。

“這不是我第一次在家門口掛國旗,但與本地黨員同志一起參加升旗儀式卻是第一次,所以讓我很是難忘。”原來,自從餘東興離開部隊後,他再也不能參加每週的升旗儀式了,這讓他總感覺心裡空蕩蕩的。再加上退休後生活清閒,餘東興重新參加升旗儀式的願望越來越強烈。餘東興心想:回不了部隊了,那就在自己家門口升國旗!

於是,1997年香港迴歸前夕,餘東興買回了第一面國旗,懸掛在一根竹竿上,他嚴肅認真地唱著國歌,完成了第一次升旗儀式。起初,村裡人不理解,認為他在出風頭,但餘東興從來不把旁人的議論放在心裡,依然堅持升國旗,時間久了,村民慢慢理解了他的這種堅持,並自覺地加入到升國旗的隊伍中。

看到大家深受感染,餘東興十分高興。“打仗的時候,軍旗是戰士的信念,帶著我們走過槍林彈雨。和平年代,國旗應該是每個人的信仰,我們應該更加珍惜。”在餘東興看來,在家門口升起國旗,既是自己表達對祖國感情的方式,也是自己對那段艱苦歲月最好的追憶,“雖然時代變了,但我還是個士兵”。

發稿前,驚悉餘東興老人於不久前離世,告別了這個他熱愛併為之奮鬥的世界。願老人一路走好!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關西夫子——四知美譽留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