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毛澤東在長征途中作《十六字令》三首,當時只標明瞭1934-1935年,無具體日期,後世推斷,根據詞中“山”和心情的描寫,很可能就是紅軍突破湘江封鎖線後,進入西延山脈的時候寫的,從中可以看出其中的緊迫和危急。毛澤東的詩詞大都是從容不迫、博大雄渾,豪放灑脫,很少有這樣的急迫,因為湘江戰役真是萬分的緊急。
01
湘江戰役是毛澤東經歷過的萬分危急的一次戰役。
當時中央的領導人主要是博古、李德等,毛澤東僅是蘇維埃政府的主席,影響力有限。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這就是著名的“湘江戰役。
湘江戰役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但紅軍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
殿後的紅八軍團不復存在;
紅三軍團六師18團和紅五軍團34師全軍覆滅。
……
在極度的痛苦之中,紅軍們咬住自己的衣服,抑制住自己無法控制的哀叫聲。
戰役中,林彪曾給中革軍委拍發了後來十分著名的“星夜兼程過河”火急電報,在林彪的領導下,向來披堅執銳的紅一軍團都對自己的戰鬥能力還能支撐多久發生了動搖。時任“三人團“中的周恩來起草了“向著火線上去”電報,可見當時戰況的緊急。
戰役中,毛澤東同志雖然不在軍事領導“三人團“,但他不屈不撓提出了許多好的戰鬥方案,均不被時任領導李德、博古採納,導致傷亡慘重,戰後,廣大幹部和戰士對王明軍事路線的懷疑和不滿到達了極點,紛紛要求改換領導。
毛澤東曾尖銳地指出:"李德不瞭解中國的國情,也不瞭解中國工農紅軍的情況,不作調查研究,聽不得不同意見,生搬硬套在蘇聯有效在中國行不通的戰略戰術……李德和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一系列錯誤的戰略戰術,使我們吃盡了苦頭,付出了慘重的血的代價。"
正在因為湘江戰役,毛澤東無比深刻地認識到爭取領導權的重要,和在戰爭中總指揮制訂正確的戰略戰術的重要。錯誤的領導,錯誤的戰略戰術給紅軍帶來了滅頂之災,幾乎使無數同志數年付出巨大心血得來的成果毀於一旦,沒有領導權就不能有效保證已取得的成果,就不能保證隊伍前進的方向。從此後,他積極爭取領導權,努力親自指揮自己千辛萬苦創立起來的隊伍,帶領他們向前進。
紅軍進行湘江戰役的目標是突破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與湖南北部賀龍的蘇區會合,但嚴酷的現實是,蔣介石已部署了六倍於紅軍的兵力張網以待,面對如此巨大的代價,毛澤東決定向博古和李德主的領導地位發起新的挑戰:紅軍應該改變計劃 掉頭向西南進入敵人兵力較弱的貴州,然後與四川北部的共產黨軍隊取得聯絡,大多數人支援毛澤東的意見,他的觀點佔了上風。李德向北挺進的毛計劃告次。毛澤東在黨內的影響迅速上升,威信穩定提高,這也為後來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領導的黨中央打下了基礎。
這是一次事關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
02
即使多年以後,毛澤東都會想起1935年9月9日,他說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當時,毛澤東帶領中央紅軍已到達兩河口,和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會師,中央軍不足三萬人,紅四方面軍8萬多人,根據形勢發展,毛澤東帶領紅軍北上,而張國燾妄圖以勢壓人,堅持南下,出現分裂。
當時,張國燾似乎並不是特別經意地問周恩來,一方面軍有多少人。周恩來坦率地告訴他,遵義會議時有三萬多人,現在可能不到了。張國燾一聽,臉色就變了,他太懂得數字裡面的含義了。這就意味著兩個方面軍會合後總兵力十萬人內,80%以上都是四方面軍的人。張國燾開始思考如何把這個比例帶進中革軍委,然後再帶入政治局。後來中共中央召開會議,讓張國燾擔任了總政治委員,軍委的總負責人。但他還要謀求更大的職位。
9月9日上午,張國燾發密碼電報給陳昌浩,徹底開展黨內鬥爭。恰巧,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葉劍英獲悉,他立即報告了毛澤東。毛澤東知道事關重大,也很緊張。
毛澤東一生最黑暗的時刻
葉劍英說:“我飛跑去找主席。他看完電報後很緊張,從口袋裡拿出一根很短的鉛筆和一張捲菸紙,迅速把電報內容記了下來。然後對我說:‘你趕緊先回去,不要讓他們發現你到這來了。‘我趕忙跑回去,會還沒有開完。“
當天深夜,毛澤東匆忙帶著中央機關、彭德懷的三軍團離開駐地,又在俄界匯合林彪的一軍團,把紅一方面軍收攏起來,單獨北上尋找出路。他們從四川本部驟然向北,好像是害怕張國燾的部隊會從後面向他的人發起突然襲擊,足智多謀的毛澤東考慮得很周到。
萬分緊急中,帶領隊伍匆匆向北,如果當天沒有離開的話,會發生什麼?真的很難作出定論。這是紅軍丟失蘇區之後,長征走到最艱難的時刻,中共中央和工農紅軍不是因敵人包圍,而是因內部分裂面臨覆滅的可能。
即使在張國燾以強大實力威脅之下,毛澤東同志也從來沒有屈服,他帶領中央的同志講究戰略戰術,成功地帶領隊伍繼續北上。
這是一次事關中央紅軍前進方向的危急時刻。
03
毛澤東還經歷過一起事關生命安全的危急時刻。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去瀏陽招募礦工參加部隊,途經瀏陽張家坊時,被地主的武裝民團抓住,民團奉命要把毛押到總部去處死。
毛澤東去安源
在用借來的錢賄賂押送士兵無果的情況下,毛澤東決定在離院子近二百米的時候,趕快逃走。他躲過了飛來的子彈,跑到池塘邊的一片深草叢中藏了起來。有好幾次士兵逼近了他,但最後還是沒有搜到他。待追兵停止搜尋去吃飯後,毛澤東在山丘灌木中跌跌撞撞地穿行,後來遇到了一個答應幫助他的農民,他用這些錢購買了革命中最急需的兩件東西:鞋和雨傘,然後追上了部隊。
威名赫赫的毛澤東,竟然差點就讓武裝民團解決了。即使經過了這樣的危急,毛澤東也從來沒有動搖其對共產主義的堅貞信念,他始終相信中國的革命一定會實現。
這是一次事關毛澤東生命安全的危急時刻。
每個成大事的人都會有一些危急時刻,危急時刻下意識的處理,更體現的是經驗和智慧,更體現的顯是積累和信念。毛澤東三次危急時刻,都化險為夷,其背後堅決鬥爭、勇於鬥爭,努力爭取事件向好發展的智慧值得人們深思。
因為:無限風光在險峰,亂雲飛渡仍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