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中葉,依然貌似強大的蒙元帝國,已然置身於行將引爆的火山口上,由深刻的種族與社會矛盾所導致的各種危機,正如暗中執行的地火一般在加速彙集。其中,有一個名叫韓學究的趙州欒城(今屬河北)人,以宣傳白蓮會教義為掩護,積極開展組織群眾的活動。被元朝統治者將他謫徙廣平永年縣白鹿莊。韓學究之子韓山童,較之乃父有著更大的活動能力,在繼為白蓮會主之後,他繼承亡父的未竟之志,致力於白蓮會教義的宣傳以及教會的擴充套件,他所倡導的“彌勒佛下生”和“明王出世”,不僅深得河南、河北及江淮間民眾的信賴,而且逐漸網羅了諸如穎州人劉福通、杜遵道等得力干將,這支潛伏著的異己勢力,儘管一時尚未成氣候,卻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
順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等人利用元朝政府“開黃河”、“變鈔法”造成民怨沸騰之機,在黃河故道修治工程的黃陵崗(今河南蘭考東北)地段上,預先埋下了一具獨眼石人,並在開挖黃河的民伕當中散佈“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讖語。同年五月,隨著獨眼石人的挖出,韓山童舉起了造反的大旗,有近3000名治河民工和當地農民聚集在他周圍,他們頭裹紅巾以作標誌故有“紅巾軍”之稱。在潁州潁上的誓師大會上,韓山童釋出文告,聲稱“蘊玉璽於海東,取精兵於日本。貧極江南,富稱塞北”,從而正式提出了“復宋”的口號。倡言天下將大亂,彌勒佛降生,明王出世。又說他是宋徽宗八世孫,當為中原之主。揭發蒙古貴族的殘酷剝削,宣稱“貧極江南,富誇塞北。”鼓動治河民夫起義。
同年,韓山童與劉福通等在潁州(今安徽阜陽)聚眾,殺白馬黑牛,以紅巾為號,宣誓起義,他被推奉為明王。 同時,韓山童還打出了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戰旗。正當紅巾軍誓告天地之際,被聞訊而來的地方官兵團團圍住,明王韓山童被捕遇難。
韓山童死後,其子韓林兒隨母逃至武安(今屬河北),後又隱居於碭山央河,母子倆相依為命,雖然生活清苦,倒也平安無事。
元至正十年(1355年)春,韓林兒被劉福通迎至亳(今安徽亳州市)擁立為帝,號小明王,國號宋,年號龍鳳。旋移駐安豐(今安徽壽縣南)。 一個政治花瓶的角色,在長達12年的虛位上,他既親身經歷了紅巾軍的內部殘殺:十六年,劉福通翦除杜遵道,自立為丞相;也品嚐了居無定所的顛簸之苦。至正十六年亳州失守,宋國被迫遷都安豐(今安徽壽縣),至正十八年五月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九月又被迫移至安豐。他高高在上,卻無權支配自己,或被動機械地畫諾,或一臉惘然地聽取前線的戰報,以他孱弱的肩膀承受著本不該承負的如此重任。
紅巾軍中有一位將領就是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在紅巾軍中先後任副元帥、都元帥。至正十九年升任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二十一年又被小明王封為吳國公,逐漸成為紅巾軍中最具實力的一支。至正二十三年三月,龍鳳政權的都城安豐在張士誠軍隊的攻擊下陷落,劉福通戰死。朱元璋率部救援,擊破張士誠軍,挾帶著韓林兒南下回到滁州,龍鳳政權至此僅存空名。隨著朱元璋的勢力越來越強,小明王對他來說不僅不再具有利用價值,而且已經成為其進一步攫取權力的障礙。以朱元璋的聰明才智,應該明瞭韓林兒不過是一個無辜的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根本無力阻止他通向九五之尊的寶座。但朱元璋這個曾經靠化緣果腹的窮酸和尚,本該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佛門子弟,卻全無側隱之心,更遑論菩薩心腸。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命其部下廖永忠等到滁州迎小明王韓林兒,至長江瓜洲(今江蘇六合縣南瓜埠),小明王韓林兒所乘船隻傾覆,溺死江中,龍風政權結束。韓林兒自己早已厭倦的生命之旅,就此走到了盡頭。《明史》有傳。 (資料來自《中華韓氏通鑑》及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