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長期以來流傳著一種說法,杜魯門在1948年底放棄了對蔣介石的支援,原因就是在這年的美國大選期間蔣介石大力支援了杜魯門的對手杜威,從而讓杜魯門心生嫉恨,直接導致了他放棄了對國民黨的支援。

稍微推敲下就會發現,這是一種站不住腳的說法。杜魯門作為現任總統謀求連任,那麼為什麼蔣介石不支援現任總統而選擇支援他的對手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在競選之前,杜魯門就已經放棄對蔣介石的支援,所謂的公報私仇只能算是國民黨自己給自己找的臺階而已。

1948年美國大選杜魯門大勝

事實上美國和蔣介石的合作一直談不上多愉快。早在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為了指揮權問題就多次和參謀長史迪威之間發生矛盾,鬧得很不愉快。美國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盟友,或者我把話說直白點,美國對他的小弟最期望的狀態就是他們成為美國的一條忠犬。但是我必須強調下,蔣介石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他並不是一個為了利益就可以聽任美國擺佈的玩偶式領導人。這樣一個人作為中國的領袖,很明顯是美國並不太喜歡的狀態。

蔣介石和史迪威

美國和蔣介石矛盾的另一個來由就是國民黨的腐敗和軍隊的無能。美國在國民黨身上前前後後花了好幾億美元援助,但是在後來的調查中卻發現,其中相當一部分援助都進了國民黨高層的私人腰包。杜魯門最關心的國共內戰,雖然一直是幫國民黨拉偏架,但即使這樣,國民黨還是在內戰中表現得一塌糊塗。美國政府非常清楚當時中國內戰的情況,也非常瞭解國民黨腐敗的可怕程度,但是在反覆權衡之後,美國人不得不接受一個結論,不管怎麼說,蔣介石還是自己的盟友,即使再腐敗無能,該救還得救。

回到文章開頭所說的話,在1948年下半年三大戰役先後開打,國民黨的敗局已定。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面臨了一個新問題,如果繼續支援蔣介石政權,以後還要不要和中共打交道?內戰的局面已經很明朗了,如果這時候還支援國民黨抵抗到底一定會嚴重破壞未來的中美關係,況且支援國民黨也不可能再扭轉內戰進程序了。再次權衡利弊後,美國人選擇放棄對蔣介石的支援。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

杜魯門政府就這還不算完,他們當時計劃是要徹底斷絕蔣介石的退路。內戰不利後,蔣介石派陳誠去臺灣準備安排退路,美國人發現機會主動找上門聯絡陳誠。美國政府給陳誠的意思是,讓他想辦法減少接收從大陸退到臺灣的國民黨部隊,讓陳誠在臺灣自立稱王,斷絕和大陸的往來。杜魯門這麼做倒不是說要對蔣介石趕盡殺絕,主要是美國政府想在臺灣扶持起一個親美的領袖,並且要完全斷絕和大陸的聯絡,蔣介石兩方面都是不符合美國政府要求的。令美國政府沒想到的是,陳誠對他們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他對蔣介石忠心耿耿,根本沒因為美國人的許諾反叛蔣介石。

陳誠

當蔣介石順利撤退到臺灣後,美國政府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這時候美蔣關係已經非常糟糕了,美國大使館甚至都沒跟著蔣介石轉移到臺北。杜魯門在1950年初甚至宣佈,美國政府認為臺灣屬於中國這件事並沒有什麼疑問。說白了,美國在這之前還準備把臺灣打造成對新中國封鎖鏈中的一環,但是蔣介石撤退到臺灣後,杜魯門已經放棄了這個想法。

在1950年夏天,戲劇性的轉折發生了。朝鮮戰爭爆發後,杜魯門立刻認定這就是斯大林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前奏。朝鮮半島只是蘇聯的一種試探,如果美國不採取果斷迴應,戰爭很快會蔓延到東南亞和歐洲。

朝鮮戰爭

兩天之後,杜魯門宣佈出兵朝鮮。同時杜魯門丟擲了臭名昭著的“臺灣前途未定論”,並派出美國的第七艦隊,迅速前往臺灣海峽。在杜魯門看來,美國沒有任何退讓的空間,必須在朝鮮半島和臺灣同時展現美國人的決心和意志,堅決阻擋住紅色勢力的擴張。

聽到朝鮮戰爭爆發的訊息,蔣介石喜出望外,對他而言,這確實是難得的幸福時刻。自從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意味著美國將再次把蔣介石看成盟友,並且蔣介石還認為有機會趁機反攻大陸,蔣介石又看到了希望。

1950年朝鮮戰爭開打後,麥克阿瑟竄訪臺灣

事實上美國根本沒打算進攻中國,甚至在一開始美國要不要越過三八線都是朝鮮戰爭前期主要的爭論點。至於幫助蔣介石反攻大陸,恐怕美國政府沒人會有這樣奇怪的想法。

不管怎麼說,朝鮮戰爭爆發後,杜魯門和蔣介石,這兩個互相看不順眼的人,互相討厭的冤家對頭,面對現實不得不又走到了一起。在此之後,美國政府和蔣氏父子雖然也鬧過一些矛盾,但雙方的合作一直延續到七十年代。

有些人把美國政府想象的太美好,現實的情況卻反覆告訴我們,美國政府是最現實的政府。特別是外交層面上,美國幾乎不會因為所謂的理念信仰而決定是否要和某個政權合作。美國政府看中是這個政權能否給美國帶來利益,所謂的理念信仰只不過是包裹在利益之外的一層好看的外衣罷了,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個事實。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嫪毐全靠趙姬的關係被封為長信侯嗎?實際上他是魏國暗中投資導致